响水貂繁殖的主要疾病
1、犬瘟热 犬瘟热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慢性和隐性发病居多。病毒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咽淋巴结和扁桃体中繁殖,在血流中循环使血管内皮受损,引起机体发热及精神沉郁。从感染的第7天开始,病毒在胃肠道、肝脏、脾脏及泌尿生殖器官的上皮细胞中繁殖。犬瘟热病毒作用于妊娠母貂子宫,造成胎儿流产。
2、细小病毒病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由水貂细小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繁殖期,呈地方性或散发性流行,可水平感染,又可垂直传播。也就是说母貂之间可感染,感染母貂又可通过胎盘垂直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木乃伊、水肿胎、产弱仔等。
3、阿留申病 水貂阿留申病又称貂浆细胞增多症,是由阿留申病毒引起貂的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病。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水貂均可感染,阿留申病毒对成年貂,尤其是母貂危害更大,病貂几乎均以死亡告终。
传播方式包括水平和垂直。公貂的精液可以带毒,患病公貂可通过交配,引起母貂的生殖道感染,然后又由母貂通过垂直传播将病毒传递给胎儿,在产仔前两个星期被感染的妊娠母貂,其后代几乎全被感染,大多数慢性感染的母貂不能妊娠,或者发生流产或胎儿被吸收。
患病的公貂,性欲下降,配种能力下降,或交配无能、死精、少精或产生畸形精子。母貂不发情、空怀、不孕,或怀孕流产及胎儿中途被吸收。患病母貂产出的仔貂,软弱无力,成活率低,易于死亡,多在产后24-48小时死亡。
4、加德纳氏菌病 病原为阴道加德纳氏菌,不同年龄、品种及性别的貂均可感染,但通常是母貂感染率明显高于公貂。患病貂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交配、外伤传染。怀孕貂感染可直接传播给胎儿。
突出临床症状是受配貂多数于妊娠后20-45天出现流产及在妊娠前期的胎儿吸收。流产前母兽从阴门排出少量污秽物,有的病例出现血尿。流产后1-2天内,母貂体温升高0.5-1℃,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公貂在配种期性欲减退并常出现血尿。
5、沙门氏菌病 水貂饲料大多采用禽类蛋、肉及肝、肠等副产品,从淘汰的家禽肉中可检出各种对水貂致病力很强的沙门氏菌,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家禽肉蛋类饲料,在生喂或蒸煮灭菌不完全时饲喂常造成水貂感染。
水貂在配种和妊娠期流行本病时,造成大批空怀和流产,空怀率达14%-20%。仔貂10日龄以内死亡率高达20%-22%。多数病貂在妊娠中后期发生流产。
6、“白鼻子病” 水貂的黑色的鼻子头上出现了红点,面积逐渐扩大,整个鼻子头都变红了,之后逐渐出现白点,最后鼻子头全部变白。爪子逐渐长长、变白,脚垫也变白、增厚。研究发现:“白鼻子”病,主要就是由于营养代谢失衡而引起的综合性的营养代谢障碍疾病。
“白鼻子病”在动物繁殖方面的表现为:
由于大比例的发情不明显而引起大比例地漏配:该发情时,始终没有发情的明显症状,直到过了发情期,也没有看到明显的发情症状;或者是持续地发情,不让配种,这种情况而引起的漏配比例较大。早期胚胎被吸收、钙化。配种后母貂的肚子增大,但不久逐渐缩小,胚胎被吸收、钙化。 妊娠中期引起大比例的流产和死胎。妊娠后期胚胎被迅速吸收。一般在怀孕后40多天,原来很大的腹部,仅两三天的时间,就缩小了,到产仔的时候,好的能产二三个,有的一个都不产。产仔异常。
死、弱貂特别多,产下的小仔红白、粉白色,从产后两三天开始幼仔陆续死亡,一般到产后二十多天就全部死亡。极少数存活下来的也是个体很小,呈佝偻状。
7、中毒 黄曲霉毒素中毒:水貂对黄曲霉毒素非常敏感,黄曲霉毒素也可通过胎盘或乳汁传给仔貂造成胚胎死亡,甚至母貂死亡。
河鱼中毒:河豚鱼、繁殖期的青海黄鱼、新捕捞的巴鱼及一些鱼卵,在水貂妊娠中后期引起中毒可导致妊娠中断,出现死胎、烂胎现象。
磺胺类药物中毒:磺胺类药物如进入胎儿体内,可造成死胎流产。如新诺明(SMZ)对胚胎毒性大,可以透过胎盘屏障直接对胚胎造成死胎流产。
此外,其他中毒都可对水貂繁殖造成很大损失。
8、维生素缺乏 缺乏维生素A:公母貂性欲减退、精子和卵子活力减退,造成空怀、死胎、流产或产弱胎。
缺乏维生素E: 主要是破坏繁殖机能,母貂表现发情期拖延,不孕和空怀数增加,死胎或流产,仔貂生下后精神萎靡。公貂表现性机能丧失,精液品质下降,精子生成机能障碍。
缺乏维生素B1:繁殖期间性器官发育不良,种貂丧失正常生育能力,母貂空怀率高。妊娠期缺乏维生素B1,初生仔貂发育不良,表现为渗出性出血和头部水肿,严重缺乏时,引起胚胎死亡。
缺乏维生素B6:水貂的空怀率和仔貂的死亡率增高,公貂无精子,性机能消失,睾丸显著缩小并变性,仔貂生长发育极迟缓。
缺乏烟酸:母貂表现性周期紊乱、不发情或空怀率增高,死胎增加,妊娠后半期出现尿结石,公貂表现睾丸萎缩,无精子或性机能丧失。
缺乏生物素:母貂发情前缺乏,表现接受交配,但不受孕或生殖力降低,妊娠期缺乏,生下的仔貂脚爪水肿,被毛稀疏发干,母性差,不给仔兽哺乳。
缺乏维生素B12:胚胎死亡、新生仔貂死亡增加,食仔和自咬现象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