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鸡啄肛的原因 啄癖在育雏鸡群、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育雏鸡群和育成鸡群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或笼养条件下更易发生。轻者头部、背部、尾部的羽毛被啄掉,鸡冠、头部、尾部的皮肤背啄伤出血,脚趾被啄破出血而跛行。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肉鸡生长发育、产蛋鸡产蛋下降。 一营养方面 1 蛋白质不足或日粮氨基酸不平衡:因为羽毛为含硫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当鸡发生啄羽癖时主要是由于蛋白质不足而导致含硫氨基酸不足或日粮蛋白质虽然很高但氨基酸不平衡。 2矿物质缺乏:日粮中常量元素(钙、磷、氯、钠等)或微量元素(铁、铜、锌、锰、硒、碘、硫等)缺乏或比例失调而不能满足机体对这些营养物质的需要而使新陈代谢紊乱,而食盐缺乏是诱导鸡啄羽、啄肛、啄蛋的主要原因。 3粗纤维缺乏:对于杂食性的鸡来说,粗纤维过多导致鸡特别是雏鸡的消化不良、腹泻、严重时会造成消化道阻塞;粗纤维过少,肠道蠕动不充分,胃肠道空虚产生饥饿感而引起啄羽、啄肛等恶癖。 4维生素缺乏:VA、B1、B3、B12等缺乏常会引起啄趾现象的发生。 二饲养管理方面 1温度过高或鸡舍通风不良,造成鸡体内热量散失受阻,同时CO2、H2S、NH3等有害气体过多破坏了鸡体的生理平衡,使鸡体烦躁不安引起鸡的啄癖。 2饲养密度过大拥挤、湿度过大使鸡感到闷热不舒,湿度过小,则空气干燥污浊都可导致鸡乱啄产生啄癖。 3光照强度过大、光照制度不合理尤其是产蛋初期,强烈光照使鸡肛门紧缩而导致微血管出血引起啄肛。 4公母鸡、强弱鸡、不同日龄鸡、不同群的鸡、不同颜色的鸡混养由于改变了群序或不同生理条件而引起鸡的啄癖。 5饲喂时间不合适、饲料喂量不够或饮水供应不足,长时间缺水、缺料、产蛋箱放臵不合理或不足都可引起鸡相互啄斗。 6利用饥饿法强制换羽期间,鸡易自啄解痒或由于饥饿而相互啄斗。 7环境突变或外界惊扰,如防疫、转群等可引起啄癖,如产蛋鸡在捡蛋时由于不适应而有啄食蛋盘的奇怪现象。 三疾病方面 1遗传因素 ①初生雏鸡对外界事物感到好奇,或转群时鸡进入陌生的环境都可造成鸡乱啄。 ②性成熟时由于体内性激素分泌增多,常有异常行为发生,其中最常见的为自啄或乱啄的恶癖。 ③部分品种鸡生性好斗,也是引起啄癖的一个原因。如地方品种、麻鸡、黄鸡鸡群发生啄癖的现象 远远大于罗曼、海兰等鸡群。 2当鸡发生白痢、球虫或其他疾病时常由于肛门上粘有异物而引起相互间的啄斗。 3体表寄生虫病:由于鸡体表生痒而造成鸡自啄。 4母鸡病源性或生理性脱肛、皮肤外伤等因素都可诱发啄癖的发生。 防治措施 (1)及时移走啄癖鸡,单独饲养;隔离被啄鸡或在被啄的部位涂擦龙胆紫,一方面消炎,另一方面使爱啄鸡知苦而退。 (2)断喙。首次断喙在7-10日龄,二次断喙在12-14周龄进行。尽量把喙修成斜面,既防止啄癖,又可以节省饲料,同时在饲料中添加VC和VK防止应激。 (3)日粮除要满足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需要外,可适当降低能量饲料(玉米不要超过65%),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粗纤维,同时在饲粮中添加0.2%的蛋氨酸或1%-2%的羽毛粉,能有效预防啄癖的发生。 (4)营养缺乏引起的啄癖,应分析具体原因。如缺盐时,可在日粮中添加1.5%-2%食盐,连续3-4d,但不能长,以防中毒;缺硫时,可在饲料中加入0.8%-1%的芒硝或天然石膏粉,每只鸡1-3g。 (5)加强饲养管理。定时饲喂日粮,保证鸡舍通风良好,降低饲养密度,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制定合理光照制度,产蛋鸡光照不可过强,以3w/m2的白炽灯照明为上限。 (6)定期驱虫,包括内、外寄生虫的驱除。 (7)已有啄癖的鸡群,可将舍内光线调暗或采用红色光照;或将瓜藤类、块茎类,放在舍内任其啄食,以分散其注意力;或在饲料中掺入0.5%-1%的砂石,雏鸡用小米粒大小,成鸡用玉米粒大小,以提高鸡的消化率。 咨询热线:15725235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