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古文胜

[好友发言] 霍启光——用“新版猪、鸡饲养标准”制作饲料配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30 06: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个问题   动物的采食量

1、采食量是确定配合饲料营养水平的基础
动物具“为能而食”的本能,根据饲料能量浓度可调节其饲料采食量,这种能力受消化道容积的限制。动物对不同能量浓度日粮有不同的采食量,总的趋势是随日粮能量浓度的提高而降低,降低而提高,以维持相对稳定的能量绝对进食量。这样,一定采食量就决定了能量以外其它营养成分的进食量,所以,在进行配方设计时,首先要确定能量浓度,然后才能确定其它营养成分的水平,日采食量高时,各种营养物质浓度低些,日采食量低时,营养物质浓度高些,总体上讲,这是勿容置疑的,举例如下表。

产蛋率85~90%的褐壳产蛋鸡非植酸磷需要量
日粮NPP,mg/只,日(相当NRC)        25~42周龄,110g,日粮/只,日        42~58周龄,138g,日粮/只,日
        日粮NPP
(%)        添加DCP(16.5%)
(kg/T)        日粮NPP
(%)        添加DCP(16.5%)
(kg/T)
165(60)        过低        0.15        1.8        0.12        0
231(85)        适宜        0.21        3.6        0.17        3.0
275(100)                0.25        7.9        0.20        4.8
308(110)                0.28        9.7        0.22        6.1
374(135)                0.34        13.3        0.27        9.1
440(160)        过高        0.40        17.0        0.32        12.0
A. ME,2.7Mcal/kg,玉米-豆粕型日粮、海兰褐
B. 低磷日粮(165mg/只、日,NRC的60%),产蛋率(%),产蛋量(g/只,日),采食量(g/只,日),破软蛋率(%),明显较低;
C. 高磷日粮(440mg/只、日,NRC的160%),影响蛋壳质量,其影响程度小于低磷日粮;
D. 日粮NPP (mg/只、日)水平低于NRC,15%,高于NRC,35%不影响产蛋性能。
2、影响饲料采食量的因素
         动物因素(遗传、生理、健康等);
         日粮因素(适口性、能量浓度、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水平和平衡,脂肪、纤维物质、矿物质和维生素、添加剂);
         环境因素(环境温度等);
         饲养管理(饮水、饲料形态、饲喂方式等)。
这其中,对于特定动物、在特定饲养管理条件下,最大影响因素除了日粮能量浓度以外,就是环境温度,尤其是高温、高温应激使动物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糖原和脂肪加速分解,血糖浓度提高,从而降低采食量,这是动物本身特具的一种避免产热量增加的保护反应,环境温度达到一定高度以后,这种根据日粮能量浓度调节饲料采食量,维持一个稳定的可利用能量绝对进食量的能力就会变得很低。
3、环境温度与能量平衡
3.1 等热区及适宜环境温度
在某一环境温度下,动物依靠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稳定,无须动用化学调节机能的环境温度即为等热区,此时,代谢水平最低(下图)。不同动物的等热区不同,奶牛9-16℃,绵羊10-20℃,猪17-22℃,鸡10-23℃。
临界温度,即等热区下限,环境温度低于这个下限,依靠化学调节维持体温,代谢率升高,据报导,环境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下,每下降1℃,代谢率可提高2-5%。
过高温度,亦称上限临界温度,等热区的上限,超此,动物加强汗腺活动,促进皮肤血液循环,试图加强散热这一生理活动,同样要调动化学调节作用,结果,代谢率提高,并进一步加剧体热蓄积,体温上升,采食量降低,最终导致机体能量负平衡或生产水平降低。
在生产条件下,要将环境温度精确控制在等热区范围内,绝非易事。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对动物生存和生产不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的温度范围,称适宜环境温度(下表)。
据测定在18-21℃范围内,每上升或下降1℃,生长鸡和产蛋鸡采食量相应降低或增加1.6%-1.8%。
环境温度与家畜代谢产热体温的关系(图见畜牧图库)
生产中较为可行的温度范围(图见畜牧图库)
3.2环境温度与采食量
图见畜牧图库
上图为鸡的产蛋潜力模式图,假定能量平衡点为图中虚线“O”,此时鸡只进食代谢能不仅可供产蛋率90%的生产需要,还有多余能量用于体沉积;环境温度>28℃时,摄入量不足以满足90%产蛋率的生产需要,或产蛋下降,或动用体贮;温度进一步>33℃,将出现能量的负平衡状态。
图见畜牧图库
“代谢能进食量(Kcal)同环境温度”呈线性关系(ME,Kcal/只,日=W0.75(173-1.95T)+5.5△W+2.07EE),上图为体重1.5kg的产蛋鸡,日产蛋量50g,日增重2g时的环境温度同代谢能的线性关系。

3.3动物对饲料采食量的调节能力
日粮能量水平对产蛋鸡代谢能进食量的影响
环境温度        18℃        30℃
日粮代谢能(Kcal /kg)        每日饲料(g)        每日能量(Kcal)        每日饲料(g)        每日能量(Kcal)
(100) 2860        (100)127        (100) 363        (100) 107        (100) 306
(106) 3060        (93) 118        (99) 360        (97) 104        (105) 320
(114) 3250        (88) 112        (100) 364        (95) 102        (108) 330
(121) 3450        (83) 106        (101) 365        (94) 101        (114) 350
                        







日粮能量浓度、环境温度、对轻型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ME,Mcal/kg,日粮        总产蛋数
(个)        给饲量
(g/只,日)        ME摄入量
(Kcal/只,日)
试验全程(336天)
2.33(68)        216        137(159)        321(106)
2.64(77)        215        114(133)        300(102)
2.97(88)        223        101(117)        301(103)
3.19(94)        218        94(109)        300(102)
3.41(100)        197        86(100)        293(100)
                        平均值:303(100)
平均舍温 13℃(112天)
2.33        81        161        377(106)
2.64        84        134        354
2.97        84        116        346
3.19        83        109        350
3.41        77        100        345(100)
                        平均值:355(117)
平均舍温30℃(112天)
2.33        64        111        260(110)
2.64        61        90        238
2.97        64        81        243
3.19        63        76        242
3.41        55        69        237(100)
                        平均值:244(81)
*据1997,M.C.  Nesheim《家禽生产》改编

上两表表明,给饲高能日粮时产蛋鸡会很明显地降低饲料采食量,鸡只试图稳定其代谢能的绝对采食量于一定范围。高温时,产蛋鸡对采食量的调节能力不大精确,往往会发生能量的“过度采食”。
    由此可见,产蛋鸡在18℃时,对不同能量浓度的日粮采食量有十分精确的调节能力,在高温(30℃以上)条件下,则不尽如此。动物采食量的调节能力,在多数情况下是很不精确的,家禽对于高能和中能日粮摄入量常常过多,并非随能量浓度增高而按比例减少,尤其是高温条件下的褐壳蛋鸡和肉鸡;相对而言,轻型产蛋鸡对较高能量浓度日粮摄入量的调节能力更精确些,对于低能量浓度日粮的调节能力,似乎只有在能量浓度低到一定程度,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据有关资料,对于产蛋鸡、蛋鸭,其最适能量浓度(Mcal,ME/kg)的高线是2.9,肉鸡、肉鸭其高线是3.2;其低线对于蛋鸡、蛋鸭和肉鸭可能都是2.4,而对于肉仔鸡可能在2.7。
在高温条件下,产蛋鸡对于低能量浓度日粮采食量的调节能力同样有限。
这是一个在康华远景实验中心尚未完成,正在进行中的罗曼产蛋鸡饲养试验部份试验材料。

不同能量浓度日粮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19~33周龄的生产性能
处理组          (能量浓度)        产蛋率        产蛋量        破软蛋率        死淘率        耗料量        代谢能消耗        蛋白质摄入量        Lys摄入量        含硫AA摄入量        料蛋比        蛋重
        (%)        (g/只日)        (%)        (%)        (g/只日)        Cal/只日        g/只日        mg/只日        mg/只日                 (g/枚)
1#(2.4Mcal)
   100        69.79        36.15        0.35        0.79        100.89
   (100)        242.13
  (100)        17.19        817.19        625.51        2.95        51.36
2#(2.5Mcal)
   104        69.71        36.48        0.28        0.79        99.32
   (98)        248.30
  (103)        17.48        804.47        625.70        2.88        52.01
3#(2.6Mcal)
   108        68.38        36.83        0.46        0.51        100.97
   (100)        262.52
  (108)        18.24        817.86        646.21        3.05        53.41
4#(2.7Mcal)
   113        70.80        37.35        0.56        0.68        99.24
   (98)        267.96
  (111)        18.89        803.85        645.06        2.87        52.30
5#(2.8Mcal)
   117        69.81        38.28        0.51        0.33        95.79
   (95)        268.22
  (111)        18.66        775.92        641.81        2.74        54.30
6#(2.9Mcal)
   120        69.35        37.54        0.42        0.55        96.07
   (95)        278.60
  (115)        19.13        778.15        643.65        2.74        53.66
*,最高周平均舍温:19-22周龄24-25℃,23-33周龄30-36℃;

采食不同能量浓度日粮罗曼蛋鸡体重变化 (g/只)
周龄        处理        罗曼品种体重
        1#        2#        3#        4#        5#        6#       
19周龄初        1593.50        1593.50        1593.50        1593.50        1593.50        1593.50        1475.00
22周龄末        1802.00        1906.25        1885.50        1931.50        1954.25        1926.25        1790.00
26周龄末        1783.25        1729.00        1841.50        1829.25        1929.00        1877.25        1900.00
30周龄末        1808.25        1717.00        1785.25        1785.25        1875.00        1787.25        1920.00
可见:
(A),在2.4-2.7MCal,ME/kg的日粮能量浓度范围,产蛋鸡采食量没有随日粮能量浓度升高而降低,看来低线为2.7M。
(B),2.8,2.9MCal,ME/kg的日粮能量浓度的采食量基本一致,看来高线为2.9M。
(C),看来,在高温条件下对低能量浓度(2.7M以下)日粮采食量的调节能力几乎不存在,对高能量浓度(2.9M)日粮采食量同样没有调节能力。在高温条件下,产蛋鸡日粮的能量浓度(MCal,ME/kg)似2.7-2.9较宜。

不论断奶仔猪,还是生长肥育猪,其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同日粮能量浓度(DE达到“3.6”,甚或“3.7”以上)或油脂添加量(1—5%)呈现一种线性关系,尤其50kg以下的猪,非常敏感。
实践中,常用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的DE能量浓度(Mcal,DE/kg)在2.5至3.5之间;据测试,日粮DE能量浓度在2.95—3.30之间,猪可通过调整采食量维持相对稳定的DE总进食量,倘降至“2.6”以下,就会降低DE的总进食量,进一步降至2.1即会明显地影响DE的总进食量。
NRC(1998)推荐的猪日粮能量浓度为“DE,3.4”,即使打“9.5折”,达到3.23,亦是很不容易的,“中国猪的饲养标准”对20kg以上的猪推荐值3.2 Mcal/kg是恰当的,这是我国特有的饲料资源决定了的。这里顺便说一下,NRC列出的农副产品、油料加工副产品的能值对于我国很少有参考价值,与我国实测值相比,一般至少有5—10%以上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加工工艺的不同造成的,如何对待“推荐值和查表值”,值得探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5-30 06: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个问题   典型日粮的调查分析
这是我们应用“新版饲养标准”设计饲料配方以前必需知道的信息。所谓“典型日粮”系指“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按照本地区、本公司常用的完全配合饲料营养水平和饲料营养价值成分表配制而成的饲料配方;遵照这一配方制成的饲料产品在当地使用多年,并具有较高的声誉,拥有较大的市场”。
典型日粮既然有上述一系列特征,那么它就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效性、科学性、可行性、时效性等。
我们可以通过对典型日粮的科学分析来获得以下必要的信息:
饲料科学信息:
1、  当地配合饲料分类和品种;
2、  当地的日粮类型;
3、  配合饲料营养水平;
4、  饲料原料;
5、  饲料加工方式
动物的信息:
6、  动物品种及杂交组合
7、  动物生产水平
8、  饲料自由采食量
9、  动物饲养管理(笼养、平养、自由采食、限饲、环境温度)
经济信息
10、配合饲料原料成本
11、配合饲料市售价
12、养殖业经济效益
问题
13、饲料生产厂家的问题
14、饲料用户的问题
用“新版饲养标准”考量上述信息,修正原有的营养参数和制作新的饲料配方;新的产品应更有效、更科学、更可行、更有利!
发表于 2007-5-30 06: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个问题   饲料原料及饲料成分表

1、 饲料成分表是饲养标准的配套技术资料:
从营养指标到参数都应是配套的。
用新的饲料成分表和原有的配合饲料营养水平(即旧的饲养标准)所制作的饲料配方常常会南辕北辙,不可贸然处之。

2、建立企业专用的饲料成分表
①  新标准与86年版本(最早的数据库)相比,变化很大,尤其是蛋白质、氨基酸、非植酸磷、钠、代谢能、消化能等指标。应慎重,以不变应万变。
②  代谢能/消化能/氨基酸的实测与估测;
用饲料蛋白质含量估测氨基酸含量;
根据概略成分估测氨基酸含量(蛋白质、水分、脂肪、纤维、灰分等);
根据饲料化学分析结果估测能值(蛋白质、脂肪、无氮浸出物、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灰分、总能、钙、磷等);

3、 磷的生物学效价
通常情况下:
          非植酸磷=矿物P+动物P+植物P×0.3
          非植酸磷=总P—植酸P
          磷酸二氢钙,磷酸氢钙,磷酸三钙的生物学效价:100/90/80
实际应用中:
          不同动物日粮应选用不同化学形态的磷酸盐

表1 肉仔鸡复合磷酸盐磷的生物学价值(斜率比法,RBV,%)
试验1
        复合磷酸盐的配比(%)        测定RBV的指标***        算术平均数        实测值
/算术平均值
        磷酸氢钙        磷酸二氢钙        体增重(g/只)        胫骨灰分(%)        趾骨灰分(%)        均值               
        100        0        73                76        75        75        1.00
        67        33        87                80        84        81        1.03
        50        50        91                85        88(94)*        85        1.04**
        33        67        88                83        86        88        0.98
        0        100        95                93        94(100)*        94        1.00**
*RBV实测值随磷酸二氢钙比例增加而提高,100%磷酸二氢钙者最高,次以“50/50”者,其RBV实测值为100%磷酸二氢钙的94%;
**“50/50”配比者,实测值为算术平均数的104%;
***以磷酸二氢钠磷(试剂级)为参比。

试验2
        0        100(龙蟒)        103        103        105        104        104        1.00
        33        67        114        116        119        116*        102        1.14
        50        50        127        129        136        126*        102        1.24**
        66        34        112        114        117        114*        101        1.13
        100(龙蟒)        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RBV实测值不随磷酸二氢钙比例增高而提高,配比为“50/50”者最高,次以“33/67”和“66/34”者;
**所有的复合磷酸盐RBV值都高于相应的算术平均值,其中,“50/50”配比者,实测值为算术平均值的124%。

表2 肉仔鸡的磷酸盐磷生物学效价(斜率比法,RBV,%)
磷酸盐(来源,P%,元/kg)        测定RBV的指标        经校正磷(%)*        元/kg,校正磷
        体增重(g/只)        趾骨灰分(%)        均值               
磷酸二氢钠(试剂,25.8)        100        100        100(1.33)*        34.31       
磷酸二氢钙(龙蟒,22,3.15)***        95        93        94 (1.25)*        27.50        11.45(100)
磷酸一二钙(龙蟒,21,2.30)**        78        81        80 (1.07)*        22.47**        10.24(89)**
磷酸氢钙(龙蟒,17,1.95)        73        76        75 (1.00)*        17.00**        11.47(100)
*以磷酸氢钙(龙蟒)磷为参比的磷酸盐磷生物学当量值,经校正磷=磷酸盐磷含量(%)×相应当量值;
**以特定磷酸一二钙(P,21%)代替特定磷酸氢钙(P,17%)时,参照以下当量式:0.76kg磷酸一二钙=1Kg磷酸氢钙(=17.00/22.47);此时,可节省10%的磷补料备用;
***以磷酸二氢钙(P,22%)代替特定磷酸氢钙(P,17%)时,参照以下当量式:0.62kg磷酸二氢钙=1kg磷酸氢钙(=17/27.5),此时,不能节约磷补料的费用,但可产生一定的超磷效应。

小结:
1,   磷酸一二钙中,两种形态的磷具互补或协同作用;
2,   肉仔鸡日粮,以0.75kg的磷酸一二钙(即氢钙和二氢钙的50/50复合物)代替1kg的磷酸氢钙可降低10%的磷酸补料费用。

表3 产蛋鸡的磷酸盐磷生物学效价(斜率比法,RBV,100%)
磷酸盐(来源,P%,元/kg)        测定RBV的指标
        产蛋率(%)        产蛋量(g/只日)        均值
磷酸三钙(韩国,17.6%)        95.1 (82)        94.6 (81)        94.9 (95)
磷酸氢钙(龙蟒,粉状,17%,1.95)        113.4(97)        105.9(91)        109.7(110)*(100)
磷酸氢钙(龙蟒,粒状,17%,2.03)        116.4(100)        116.2(100)        116.3(116)*(105)
磷酸二氢钙(龙蟒,22%,3.15)        100.0(86)        100.0(86)        100.0(100)*

*公认,磷酸盐中RBV最高的品种应是磷酸二氢钙磷,但是,表中数据表明它的RBV要比磷酸氢钙磷低10-16%;最适用产蛋鸡的磷酸盐是磷酸氢钙;粒状磷酸氢钙磷与粉状者相比,RBV高5%,价格高4%,但前者粉尘比后者小。

小结:
产蛋鸡料应选用粒状磷酸氢钙。

表4 猪的磷酸盐磷生物学效价(RBV,%)
磷酸盐(来源,P%,元/kg)        测定RBV的指标        均值        经校正磷**(%)        元/kg,
校正磷***
        体增重
(g/头.日)        日粮磷表观消化率
(%)        血清碱性磷酸酶
(单位/升)                       
磷酸二氢钾(分析纯,粉状,22.79)        100        100        100        100(108)               
磷酸二氢钙(龙蟒,粒状,22%,3.15)        92        94        93        93 (100)(1.22)*        26.84        11.74
磷酸一二钙(龙蟒,粒状,21%,2.3)****        87        90        85        87 (94)(1.14)*        23.94        9.6 (84)
磷酸氢钙(龙蟒,粉状,17%,1.95)        80        77        71        76 (82)(1.00)*        17.00        11.47(100)
磷酸三钙(韩国,粒状,17.6%)        74        72        51        66 (71)(0.87)*        15.31        11.50
*,以磷酸氢钙磷为参比的其它磷酸盐磷的生物学当量值;
**,经校正磷=磷酸盐磷含量(%)×相应当量值;
***,元/kg,校正磷=磷酸盐价格(元/kg)×100/经校正磷(%);
****,以特定磷酸一二钙(P,21%)代替特定磷酸氢钙(P,17%),其当量值为:0.71kg磷酸一二钙=1kg磷酸氢钙=(17.00/23.94)。

小结:
1,   对于猪,磷酸一二钙的RBV为磷酸二氢钙的94%;
2,   以0.7kg的磷酸一二钙代替1kg的磷酸氢钙可节省16%的磷补料费用。

表5 鲤鱼的磷酸盐磷生物学效价(RBV,100%)
磷酸盐(来源,P%,元/kg)        测定RBV的指标        当量值*        校正磷**(%)        元/kg,校正磷***
        增重率(%)        椎骨磷(%)        均值(%)                       
磷酸二氢钙(龙蟒,粒状,22%,3.15)        100        100        100        1.00        22.00        14.32
磷酸一二钙(龙蟒,粒状,21%,2.3)        78        65        72        0.72        15.12        15.21
磷酸氢钙(龙蟒,粉状,17%,1.95)        52        36        44        0.44        7.48        26.07
磷酸三钙(韩国,粒状,17.6%)        10        21        16                       
骨粉(市售,粉状,10.91%)        14        13        14                       
*,以磷酸二氢钙磷为参比的其它磷酸盐磷的生物学当量值;
**,校正磷(%)=磷酸盐磷含量(%)×当量值;
***,元/kg,校正磷=磷酸盐价格(元/kg)×100/校正磷(%)。

小结:
对于鱼饵料,不论生物学效价,还是有效成分价格,都以选用磷酸二氢钙为宜。

总结:
按照以下意见,不同动物日粮选用不同形态的磷酸盐
肉仔鸡用      磷酸一二钙,0.75公斤磷酸一二钙=1公斤的磷酸氢钙
产蛋鸡用      粒状磷酸氢钙;
猪    用      磷酸一二钙,0.7公斤磷酸一二钙=1公斤的磷酸氢钙
鱼    用      磷酸二氢钙。


4、植酸酶在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技术

4.1、功能:
4.1.1、水解植物性饲料之植酸及植酸盐,释放“非植酸磷”,替代饲料中的部分磷酸盐,降低饲料产品的成本
畜禽典型日粮中,约含0.2%(0.10%-0.35%)的植酸形态磷,单胃动物因缺乏水解植酸磷的植酸酶,其利用率极其低下,大多以粪便形态排出体外。日粮外加植酸酶,可水解植酸形态的磷,从而释放出可为动物吸收的“非植酸磷”。已公认,不同种类动物日粮的非植酸磷可靠释放量为“1g非植酸磷∕1kg日粮”,即0.1%或“1kg/吨”的非植酸磷。

4.1.2、缓解植酸磷对环境的污染
单胃畜禽日粮中磷的表观消化率仅为30%左右,添加植酸酶后可提高到60%左右,磷的排泄量可降低30%(20%-50%)。
表1 肉仔鸡日粮的磷平衡a,b
周龄        磷采食量(g/只)        磷排出量(g/只)        排出量占采食量的比例(%)
0~3         7.55         5.98        79.2
3~6        17.45        14.32        82.1
0~6        25.00        20.30        81.2
a、Edwards(1992);
b、试验0~3周龄、3~6周龄日粮总磷含量分别为0.75%和0.65%。
4.1.3、植酸酶产生的潜在营养价值
植酸、植酸盐是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它不仅影响磷的利用率,即使在消化道的酸性条件下,植酸与金属离子(钙、铜、铁、锰、锌等)、蛋白质、氨基酸亦会生成亲合力极强的络合物或复合物,从而影响矿物元素、蛋白质、氨基酸的利用率,甚或对淀粉酶、脂肪酸的活性亦有抑制作用。
植酸酶的水解作用,不仅能释放出与之结合的磷,同时能释放出其它矿物元素、蛋白质、氨基酸等,加之日粮中磷酸盐用量降低而产生的配方“空位”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改善动物的矿物元素、蛋白质、氨基酸,有效能量营养,从而促进动物的健康状态和生产水平。但是在制作饲料配方时,由于这些潜在因素的量化研究还远远不够需要,实际应用时,不可盲目降低日粮中上述营养指标的水平。

4.2、适用日粮:
植酸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完全配合饲料、浓缩料、3%以上的含磷预混料;由于植酸酶是具活性的蛋白质,其粉状产品的最适温度范围为45℃-60℃,经颗粒处理的颗粒状产品可耐受82-85℃的加热工艺,鉴于上述原因,植酸酶不适用于膨化、制粒、蒸煮等加工处理。

4.3、适用动物:
单胃动物猪、鸡、鸭,且不受其日龄、性别、品种、类型、生理状态、生产能力、健康状况等的影响。

4.4、商品植酸酶在配合饲料中的应用:
有传统的、简单的龙蟒牌植酸酶应用技术两种。
4.4.1、传统的复杂应用技术:
4.4.1.1、基本原则(例):
⑴、掌握当地典型日粮中总磷,非植酸磷,植酸磷的水平及磷酸氢钙的含磷量、用量及其相当的非植酸磷数量,经科学方法加以确认后,即可确定采用添加植酸酶的方式,“由植酸磷可能提供非植酸磷的最大数量”。由下表提供的数据可知:给定的产蛋高峰期料、体重20~60kg的生长肥育猪料、3~6周龄的肉仔鸡非植酸磷需要量(%)分别为0.25、0.30、0.40;由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亦即在不添加磷酸氢钙的典型基础日粮中非植酸磷水平(%)为0.17、0.16、0.19,由磷酸氢钙提供的非植酸磷(%)为0.12、0.14、0.21,这就是由植酸酶水解植酸可能提供的非植酸磷的最大值。

表2 典型日粮的总磷、非植酸磷、植酸磷和磷酸氢钙添加量
动  物        加磷酸氢钙的日粮*        未加磷酸氢钙的日粮**        日粮中添加的磷酸氢钙(p,17%)
        总磷
(%)        非植酸磷
(%)        总磷
(%)        非植酸磷
(%)        植酸磷
(%)        (%)        (kg/吨)        相当非植酸磷(%)
肉仔鸡
(3-6周龄)        0.60        0.40        0.39        0.19        0.20        1.24        12.4        0.21
产蛋鸡
(高峰期)        0.53        0.25        0.41        0.13        0.28        0.71        7.1        0.12
生长肥育猪
(体重20-60kg)        0.52        0.30        0.38        0.16        0.22        0.82        8.2        0.14
*,相当给定的营养水平;
**,未加任何含磷矿物质饲料的基础日粮磷营养水平;
***,磷酸氢钙在完全配合饲料中的比例。

⑵、从生物学角度确定植酸酶的最大添加量,这就需要了解特定动物饲料中植酸酶添加量提高到什么水平以后,继续增加用量,反馈效应不再明显。据有关资料,产蛋鸡、猪、肉仔鸡的植酸酶最大添加量大抵为350、800、1100FTU/kg,日粮。
⑶、掌握特定动物植酸酶当量值,所谓植酸酶当量,即植酸酶水解植酸磷释放“1g 非植酸磷/1kg日粮”,每kg 日粮需添加的植酸酶单位数,据有关试验资料提供的数据推理,产蛋鸡、猪、肉仔鸡大抵应分别为250、600、900单位(偏高线数据),这一数据正是不同类型动物日粮释放1克非植酸磷(0.1%)需要填加的植酸酶单位数,这里,所谓1克非植酸磷或所谓0.1%非植酸磷,正是在酶的作用下,由日粮植酸磷释放的非植酸磷的可靠数据。
⑷、利用经济学手段衡量应用植酸酶或磷酸氢钙二种方法解决磷源的利弊,它取决于商品磷酸盐的含磷量及其价格(元/kg),以及商品植酸酶的活性单位(FTU/g)、价格(元/kg),特定动物的植酸酶当量值;由下列方法计算结果可知,产蛋鸡、猪和肉仔鸡料添加植酸酶都是有利的 (见下列经济分析)。
⑸、基础日粮的植酸磷应接近0.20%上下,以提供必要数量的植酸酶水解底物。
⑹、基础日粮的维生素D3要充足,钙水平不可过高,以利植酸酶活性。
⑺、不可肓目降低或改变日粮钙,钙、磷比例和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水平。
⑻、避免高温制粒,推荐粉料形式直接饲用加植酸酶的饲料或制粒后液体喷涂植酸酶。

4.4.1.2、经济分析例:
<<计算过程>>
   释放0.1%NPP,即1gNPP/1kg饲料、1 kgNPP/吨饲料,相当6.06kgDCP(16.5%,P)
6.06kgDCP相当12.12元(=6.06×2.0)
   产蛋鸡,每1000g饲料释放1gNPP,需植酸酶单位,即当量值250U;每吨饲料释放1kgNPP,需植酸酶单位250 000,相当商品植酸酶(5000单位/g)量(g/吨)50g(250000÷5000=50),商品植酸酶(国产)35元/kg,50g相当1.75元/kg。
    12.12元>1.75元
<<计算公式>>
            
DCP价格,元/kg        和        植酸酶当量值(FTU/g) ×商品酶价格,元/kg
DCP之P含量,P%                商品酶活性(u/g)

          产蛋鸡
2.0        =12.12        >        250 ×35        =1.75
0.165                        5000       
          猪  
2.0        =12.12        >        600 ×35        =4.2
0.165                        5000       
          肉仔鸡
2.0        =12.12        >        900 ×35        =6.3
0.165                        5000       

上述公式:
左侧数据“12.12”可理解为“每吨全价料添加磷酸氢钙(p 16.4%,2元/kg)的价值为12.12元”,此时,可提供1kg非植酸磷。
右侧数据,产蛋鸡、猪、肉仔鸡分别为1.75、4.2、6.3,可理解为,“每吨全价料分别添加价值1.75、4.2、6.3元的商品植酸酶(5000单位/g,35元/kg)”,此时,也可提供1kg非植酸磷。
左侧>右侧,即为每吨全价料提供1kg非植酸磷时,所需磷酸氢钙的成本高于植酸酶的成本(元/吨),以植酸酶取代磷酸氢钙时,每吨产蛋鸡、猪、肉仔鸡全价料分别可节省10.37、7.92、5.82元。

亦可根据“每kg特定商品植酸酶(5000单位/g)和每kg特定商品磷酸氢钙(p,16.5%)”的“价格(元/kg)比”,来确定以植酸酶取代磷酸氢钙的可行性。当上述“价格比”,产蛋鸡〈120倍,猪〈50倍,肉仔鸡〈33倍时,即具有植酸酶取代磷酸氢钙的可行性。
上述判断方法仅考虑价格单一因素,实际应用时还应考虑其它有关条件。
4.4.2、蟒牌植酸酶的简单应用技术——以定量(g/吨)的特定植酸酶替代日粮中一定数量(kg/吨)的磷酸盐
4.4.2.1、猪、鸡的钙、磷需要量
表3 生长肥育猪的Ca、P、非植酸磷需要量

项目        瘦肉型生长肥育猪(NY,2004)        生长猪(NRC,1998)
        3-8        8-20        20-35        35-60        60-90        3-5        5-10        10-20        20-50**        50-80**        80-120
能量浓度
(DE,Mcal/kg)        3.35        3.25        3.20        3.20        3.20        3.40        3.40        3.40        3.40        3.40        3.40
Ca
(%)        0.88        0.74        0.62        0.55        0.49        0.90        0.80        0.70        0.60        0.50        0.45
总P
(%)        0.74        0.58        0.53        0.48        0.43        0.70        0.65        0.60        0.50        0.45        0.40
非植酸磷
(%)        0.54        0.36        0.25
(0.33)*        0.20
(0.33)*        0.17        0.55        0.40
(0.55)*        0.32
(0.36)*        0.23
(0.33)*        0.19
(0.19)*        0.15

* 似为最适量;中猪似应≮0.18%,大猪似应≯0.23%。


表4 产蛋鸡的Ca、P、非植酸磷需要量

项目        NY(2004)        NRC,1994
        开产-高峰(>85%)        高峰后(<85%)        100g/只日        120g/只日        白壳蛋鸡
(100g/只日)        褐壳蛋鸡
(110g/只日)
能量浓度
(ME,Mcal/kg)        2.70        2.65        2.9        2.9               
Ca(%)        3.50        3.50        3.25        2.71        3.25g/只日        3.6g/只日
总P(%)        0.60        0.60                               
非植酸磷(%)        0.32        0.32        0.25        0.21        250mg/只日        275mg/只日

表5 海兰褐产蛋鸡(27-38周龄)低磷日粮**添加植酸酶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试 验 处 理        生 产 性 能
添加NPP
(磷酸氢钙)*(%)        日粮NPP
(%)        植酸酶
(单位/kg)        产蛋率
(%)        软破壳率
(%)        产蛋量
(g/只/日)
非植酸磷(NPP)需要量
0.00
  0.14        0.00        91.63b        0.44c        49.58a
0.06(0.35)***         0.20***        0.00         93.33ab        0.06a        52.69b
0.11(0.65)***         0.25***        0.00        95.63a        0.09a        52.96b
0.16(0.94)          0.30        0.00        95.77a        0.11a        53.12b
日粮NPP和植酸酶的最佳组合
0.00          0.14            150        91.63b        0.27ab        49.95a
0.00          0.14****         300****        94.86a        0.09a        52.36b
0.06(0.35)          0.20            150        94.45a         0.13ab        51.95b
0.06(0.35)          0.20****         300****        95.06a        0.22b        53.46b

* 括号内数值为磷酸氢钙(P>17%)在试验日粮中的添加量(%);
** 基础日粮为玉米、豆粕型低磷日粮,其营养水平为:ME 2.66Mcal/kg、CP16%、CA3.3%、TP0.31%、NPP0.14%、SAA0.60%、LYS0.83%,日采食量为110克/只;
*** 日粮NPP的最低需要量为0.2%,相当于磷酸氢钙添加量为3.5kg/T;日粮最佳NPP需要量为0.25%,相当磷酸氢钙添加量为6.5kg /T;( NRC,1994为0.23%,NPP)
**** 日粮NPP +植酸酶的最低组合为“0.14%+300单位植酸酶/kg;最佳组合为0.20%+300单位植酸酶/kg”( 相当添加磷酸氢钙3.5kg/T+300单位)

4.4.2.2、根据“非植酸磷”指标制作饲料配方
作为评定饲料磷营养价值、表达动物对磷需要的指标—总磷在许多情况下是没有意义的,看似足够的磷却能引发磷不足症,为此,人们改用“非植酸磷”,总磷由植酸磷和非植酸磷构成,其真正的寓言是:植酸磷是单胃动物不可利用的磷,非植酸磷是动物可能利用的磷,亦有将非植酸磷(Non-phytate P)称作可利用磷或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的,其实译作“可能利用的磷”或“可能有效的磷”更为合适,NRC(家禽营养需要)的第九版干脆把具同等含义的Available phosphorus改成“Non-phytate P”,这是不无道理的

4.4.2.3、应用植酸酶替换配方中磷酸盐的步骤(表6):
制作饲料配方时,使用磷酸盐是解决动物磷营养不足的传统方法,大多数猪禽饲料配方中,磷酸盐的用量都在“10kg/吨”左右,根据所用磷酸盐的含磷量即可计算出提供0.1%非植酸磷(亦即“1g非植酸磷/1kg完全配合料”,或“1kg非植酸磷/1吨完全配合饲料”)的磷酸盐数量(kg/吨)。一定数量的磷酸盐磷(0.1%)是可以通过添加特定商品植酸酶加以取代的,其取代步骤为:
确定植酸酶的磷当量值→选择商品植酸酶→确定释放0.1%非植酸磷需要添加的商品植酸酶数量(g/吨)→计算商品植酸酶取代磷酸盐或骨粉的数量(kg/吨)→补充石粉调整钙水平至原水平→增加能量饲料,补充“空位”比例,使完全配合饲料之比为100%。

表6 由日粮植酸磷释放0.1%非植酸磷的植酸酶添加量(g/吨)及其取代含磷矿物饲料的数量(kg/吨)
动物类别或期别        植酸酶的磷当量值(FTU/g)(4)        释放0.1%非植酸磷需添加不同规格
商品植酸酶的数量(g/吨)(5)        替代含磷量不同的
磷酸盐的数量(kg/吨,完全配合料)(6)
                5000FTU/g        2500FTU/g        500FTU/g        P,16%
(GB)        P,16.5%
(HG)        P,17.0%
(QB)        P,12.5%
(骨粉)
产蛋期种鸡
商品产蛋鸡(1)        300
(150-300)        60
(30-60)        120
(60-120)        600
(300-600)        6.25        6.06        5.88        8.00
猪(2)
产蛋期鸭(3)
8周龄以上育成鸭        600
(500-600)        120
(100-120)        240
(200-240)        1200
(1000-1200)        6.25        6.06        5.88        8.00
肉用仔鸡
肉用仔鸭
8周龄以下育成鸭(3)        900
(500-900)        180
(100-180)        360
(200-360)        1800
(1000-1800)        6.25        6.06        5.88        8.00
注:(1),含蛋用型、肉用型、兼用型鸡及黄羽肉鸡;
(2),不分品种、类型、生理状态、性别、日龄及用途;
(3),不分品种、类型和用途;
(4),即“释放(或代替)“1g非植酸磷”所需要的“植酸酶单位数(FTU)””;这里,所谓“1g非植酸磷”,亦即“0.1%非植酸磷”,等同“1g非植酸磷/1kg完全配合饲料”,或“1kg非植酸磷/1吨完全配合饲料”;括号外数据为本公司推荐值,括号内数据为高、低线范围。
(5),这里的“g/吨”,系指1吨完全配合饲料的商品植酸酶添加量(g);括号外数据为本公司推荐值,括号内数据为高、低线范围;浓缩料及含磷预混料中的添加量应加以折算;
(6),实际应用时,因商品磷酸氢钙或骨粉之磷含量不同,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0.1%非植酸磷”相当的商品磷酸氢钙或骨粉数量:商品磷酸盐被植酸酶替代量(kg/吨)=100/商品磷酸盐磷含量(%);
此外,还应根据被取代磷酸盐的数量及其含钙量,增加相应的石粉用量,以弥补植酸酶替代磷酸盐后钙不足的数量。表中数据为完全配合饲料中不同规格磷酸盐被取代的数量,对于浓缩料及含磷预混料中磷酸盐的被取代量应进行适当折算。

4.4.2.4、  影响植酸酶在饲料中添加效应的因素
影响植酸酶在饲料中添加效应的因素很多:酶的来源,酶的作用环境,动物种类,酶的添加方式和添加剂量等。

⑴、植酸酶活性的最适PH环境:
磷的吸收以离子态为主,亦可能存在异化扩散,它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以前,至回肠末端已基本完成磷的消化吸收全部过程。据晓(朝正康,1997),猪胃的食糜PH值在1.8~3.6之间,而十二指肠食糜PH值变动于3.9~7.0之间,由体重15~25kg的小猪测得,一昼夜间每小时食糜的PH值变动于4.11~4.78之间。据P.D.斯托凯(1982)报道,鸡的嗉囊、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PH值分别为:4.51,4.8,4.74,5.7~6.0,5.8~5.9,6.3~6.4。
据Simons(1990)报导,粗制植酸酶的活性高峰有两个(图1),它们分别发生在PH5.5~6.0和2.5~3.0,前者比后者的峰高;而重组黑曲霉酸性植酸酶最适活性高峰则有三个,由高到低依次为4.5,6.5和2.8;而植物性植酸酶的最适PH范围为5.0~5.5,酶活性最适PH范围越宽,对猪鸡消化道PH环境适应性越强。另据Peter  Best(1998)报导,甲酸和植酸酶配合使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图见畜牧图库  图 1 不同PH环境条件下植酸酶的酶活性(Simons,1990)

⑵、植酸酶的耐热性
饲料的热处理,如制粒、膨化等工艺对植酸酶的活性有直接影响。80℃上下进行蒸汽造粒会降低植酸酶活性,冷法造粒无此影响。据Simons(1990)研究,造粒前,每kg饲料加入250单位植酸酶,造粒后颗粒饲料温度(℃)为78、81、84、87时,其活性植酸酶的存留率(%)分别为96、94、83、46,可见:87℃以上温度的造粒,酶活丧失54%。通常认为(pointillart,1993)保持植酸酶活性的最适温度范围为45~60℃,即使具较高耐热性的、由无花果曲霉提取的植酸酶,造粒温度超过75℃时,活性亦会明显降低。不仅温度对酶的活性有影响,热处理持续的时间亦会影响酶的活性。
冷压造粒、微囊包被、制粒后喷洒、拌入粉料直接饲喂是避免饲料热处理破坏酶活的四项有效措施。

⑶、植酸酶的添加量
植酸酶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同酶解强度和经济效益不无相关,Khan(1995)用猪进行的一次试验测得:植酸酶的添加量(X)与磷的表观存留率(Y)间呈二次方程关系(Y=0.5832+0.000162X-0.84E-7X 2)单从生物学角度看,对于猪,似乎“800~1000单位,植酸酶/kg饲料”为猪饲料的最适生物添加量,继续增加酶的添加量,磷的消化率并未提高;Simons(1990)用肉仔鸡进行过两次试验(图 6):两次试验的酶添加量(单位/kg)方案不完全相同,试验I为0、250、500、750、1000、1500,试验Ⅱ为0、375、750、1500、2000,其结果由图2可见:试验Ⅱ在酶添加量达800单位/kg时,总磷的表观存留率已达最高,试验I酶添加量即使在1000单位/kg以上,随酶量的提高对磷的消化率仍会产生正效应,虽然增幅较缓。

图见畜牧图库   图2  植酸酶添加量对总磷含量为0.45%的肉仔鸡日粮总磷表观存留率的影响(据Simons,1990)

⑷、植酸酶产品的物理形态
Broz(1993)以玉米-豆粕-鱼粉型肉仔鸡低磷日粮为基础,比较了液体植酸酶和固体植酸酶对肉仔鸡的影响,两种日粮的植酸酶添加量相等,均为500单位/kg饲料,结果:接受液态植酸酶的肉仔鸡,其平均增重、平均采食量(g)、血浆无机磷(mg/100ml)、胫骨灰分(g)与固体植酸酶相比,分别提高(%)6.2、5.6、7.9、9.4,看来液体植酸酶优于固体植酸酶。

⑸、日粮钙、磷和维生素D3水平
可将植酸磷视作植酸酶的底物,当日粮中的植酸磷水平在0.2%左右时,添加植酸酶才有意义。非植酸磷,亦即无机磷水平的提高会抑制植酸酶的活性,并进而影响植酸磷的释放及其在回肠末端前的吸收(Wise,1983;Qian,1995)。植酸酶的活性还受产物(过高的非植酸磷)及底物(过高的植酸磷)的抑制(魏士平,1995)。只有当日粮的非植酸磷水平低于动物对磷的需要时才会产生植酸酶的添加效应(Newton,1983;Simons,1990,Lei,1992),植酸酶在低磷日粮中的添加可使总磷的消化率提高到60%以上,通常,磷的吸收率只有50% 上下(Simons,1990;Cromwell,1993;Lei,1993)。猪鸡低磷日粮添加植酸酶,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基本原因在于它提高了植酸磷的利用率,并进而改善了低磷日粮造成的磷不足亚临床症状。
较低日粮钙水平有利于发挥植酸酶的添加效应(Sebastion,1996;Lei,1994;Nelson,1968)。Simons(1990)认为,在总磷含量为0.45%的肉仔鸡日粮中,倘添加植酸酶,其钙的水平应为0.60%~0.75%,而不是1%。Van den klis(1997)在两种含钙水平不等的产蛋鸡日粮中,添加同等数量的植酸酶(200单位/kg),结果,含钙3%的日粮植酸磷水解率比含钙4%者高12%。
Qian(1995,1997)认为,对于肉鸡,钙或钙/磷的提高会影响消化道的PH值,并进而抑制植酸酶活性。钙/磷由1.4升高到2.0时,可使采食非植酸磷水平为0.27%和0.36%日粮肉仔鸡的植酸酶添加效应降低7.4%和4.9%,并使肉仔鸡日粮中植酸酶的活性下降11.1%~12.2%,他认为肉仔鸡最适的钙/磷比应为1.1~1.4,此时植酸酶的添加效应最高。据项涛(1998)报导,肉雏鸡以钙/非植酸磷表达钙、磷比时,以2.2:1为佳。
Edwards(1993)认为维生素D3及其代谢产物与植酸酶配合添加能产生协同作用,他在低磷、低维生素D3日粮中添加5~10ug维生素D3/kg,结果植酸磷的利用率由30%上升至80%。Mitchen(1996)在低磷、低维生素D3日粮中添加5 ug维生素D3/kg和添加600单位植酸酶/ kg的效应一致,都可替代1g的非植酸磷,二者配合饲用时可替代2g的非植酸磷。

⑹、日粮类型
小麦、大麦型低磷日粮因其本身含有较高数量的植酸酶,与玉米型日粮相比,植酸酶的添加效应明显较低(Kiiskinen,1994;Broz,1994)。
发表于 2007-5-30 06: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马哥根据网上内容整理!好大的一篇文章。

感谢霍启光先生的贡献。

[ 本帖最后由 小马哥 于 2007-5-30 06:57 编辑 ]
发表于 2007-5-30 11: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辛苦了:hehes: :hehes:
发表于 2007-5-30 17: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它整理成了一个word文件,附件上来大家下载吧,这样看起来太累了。

[ 本帖最后由 小马哥 于 2007-5-30 17:47 编辑 ]

霍启光-应用“新版猪、鸡饲养标准”制作饲料配方应考虑的几个问题.doc

586.5 KB, 阅读权限: 20, 下载次数: 895

整理好的原文,表格完整

发表于 2007-5-31 22: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贴了,又下了,感谢小马哥的辛勤劳动,所以付点酬劳也是应该的。;1s:
发表于 2007-6-3 17: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下载不下来啊...
发表于 2007-6-3 19: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晕啊!:hehes: :hehes:谢谢楼主!!!

[ 本帖最后由 shyjkl 于 2007-6-3 19:17 编辑 ]
发表于 2007-6-3 19: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带宽不够下载易中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3 14:1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