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8094|回复: 119

[好友发言] 霍启光——用“新版猪、鸡饲养标准”制作饲料配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3 17: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应用“新版猪、鸡饲养标准”制作饲料配方 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对“新版猪、鸡饲养标准”的认识 在制作饲料配方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确定待配饲料的营养水平或称营养浓度,这就要求我们去查询、选定载有这类参数的资料,并熟练地掌握它,我们一般把这类资料称之为“饲养标准”、“营养需要量”、“营养供给量”。
1、术语 “饲养标准”可理解为等同于“营养需要”,即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动物健康生产的最低营养需要量。
“营养供给量”
如果把需要量看作是动物群体对某一营养分的平均需要量,那么供给量则是大于这种需要量的数据。它考虑了动物个体、饲料原料以及千变万化的应激源造成的影响,在营养需要的基础上,追加了大小不等的安全裕量或称保险系数。即使这种赋予保险系数的供给量(标准),亦只能是配方设计指南,应用时仍须深思熟虑。
新旧饲养标准
按上述三个术语归类,我以为旧的猪、鸡饲养标准(1986版本)更接近于NRC的营养需要。在经历了近20年的历程以后,我们不仅对引用来的数据经过了大量的验证,还在动物营养、饲料科学等方面,在我国的饲养管理及饲料资源条件下,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使新的饲养标准在许多方面更贴切中国畜牧业生产实际。新的《标准》在许多方面赋予《营养供给量》的内涵,为我们应用动物“营养需要”或称“饲养标准”于实际中提供了方便。
2、关于《鸡的饲养标准》 修订内容及其说明(摘自文杰“鸡的饲养标准”编制说明) 1)增删内容
(1)增加了黄羽肉鸡营养需要量,原标准只给出了能量、蛋白以及体重和耗料参数。
(2)增加了肉用种鸡和蛋用种鸡需要量。
(3)增加了蛋鸡部分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
(4)为便于国际交流,需要量表格部分增加了英文对照。
(6)随着蛋白质氨基酸研究的不断深入,氨基酸营养的重要性日见突出。本“需要量”中删去蛋白能量比参数,代之以赖氨酸能量比参数。
(7)“需要量”删去了总磷参数。
2)阶段划分:
(1)肉鸡:随着肉用仔鸡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肉鸡饲养期也逐渐由二阶段制转换为三阶段制(0~21日龄、22~42日龄、43日龄以上)。现在生产上已经广泛采用前、中、后三期饲养模式。国内外研究表明,肉仔鸡1~3日龄的营养主要来自卵黄囊,4~7日龄是由卵黄囊营养转换为饲料营养的过渡期,8~14日龄以后营养完全来自饲料。Saleh等(1996,1997a,1997b)报道,在肉仔鸡生长的3个年龄阶段,饲喂14天幼雏日粮的鸡与饲喂21天幼雏日粮的鸡在活重和胴体性状方面无明显差异。我国在“八五”期间重点研究了0~2周龄肉仔鸡的营养参数,提出了肉仔鸡的营养需要量按0~2周龄、3~6周龄、7周龄以上三个阶段划分。 GB-1986肉鸡饲养划分为二阶段:0~4周和5周以上;新标准建议划分为三阶段:0~3周、4~6周和7~8周以及0~2周、3~6周和7~8周。
(2)生长蛋鸡:GB-1986《鸡的饲养标准》将生长蛋鸡划分为三阶段:0~6周、7~14周和15~20周;新标准也建议划分为三阶段,但各阶段范围作了很大调整,即0~8周、8~18周和18周~开产。18周~开产也叫产蛋预备期,该阶段生长蛋鸡的营养需要量与前几个阶段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应适当提高蛋白质和钙的需要量,以增加蛋白质和钙的储备,为产蛋作准备,促进高峰期的提早或延长,而GB(1986)则未考虑蛋鸡这一营养生理特点。
(3)产蛋鸡:GB-1986标准将产蛋鸡划分为三阶段:产蛋率〈65%、65~80%和>80%。新标准根据生产实践和实用性,建议按照产蛋率划分为二阶段,即开产至产蛋率>85%和产蛋率<85%。
(4)黄羽肉鸡:GB-1986标准将黄羽肉鸡0~5周、6~11周和22周以上,没有给出黄羽肉鸡种鸡生长期需要量。新标准根据生产实践和实用性,建议将黄羽肉鸡仔鸡分为0~4、5~8和9周以上,将黄羽肉鸡种鸡分为0~6、7-18、18周~开产和产蛋期4个阶段。
3)营养水平
(1)考虑到我国的饲料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建议整体营养水平高于GB-1986,但不必追求美国NRC(1994)的高能高蛋白水平。
(2)考虑到当前研究和生产实际,“需要量”中不再列“总磷”参数。当日粮中添加植酸酶时,应适当减少无机磷的添加量(减少的比例参见有关营养原理参考书)。

(3)由于日粮中CI、K、Mg元素鲜见缺乏,故在“需要量”中没有列出。实际生产中CI离子经常过量,Na-K比例失衡,从而影响机体总的离子平衡,值得注意。
(4)蛋鸡营养需要是根据中型体重鸡制订的,轻型鸡可酌减10%(NRC,1994)。
4) 鸡的营养需要 (1)蛋用鸡的营养需要根据中型体重鸡制订,轻型鸡可酌减10%;开产日龄按5%产蛋率计算。
(2)生长蛋鸡体重与耗料量以验证试验结果为依据,参考进口蛋鸡生产性能手册制定。0~8周龄自由采食,9周龄开始结合光照控制进行限饲。
(3)产蛋期体重与耗料量 无论蛋种鸡还是商品蛋鸡,根据它们的成年体重,均分为轻型和中型两种。轻型和中型18周龄体重一般分别在1250g和1500g左右;60周龄成年体重一般分别在 1500g左右和2000g以上。轻型和中型产蛋期耗料量建议为100克/只.日和115克/只.日。
(4)肉用鸡营养需要以验证试验结果为依据,参考进口肉鸡商品代生产性能手册制定。
(5)黄羽肉鸡营养需要以验证试验结果为依据,参考相应品种商品代生产性能手册制定。 在品种上,增加了快大型和黄羽种用肉鸡、种用产蛋鸡标准,一个肉仔鸡标准增加成二个标准;黄羽肉鸡♂、♀有别;阶段划分上,育成期蛋鸡3个变成2个,增加了预产蛋鸡料,产蛋期3个变成2个;参数上,水平普遍提高,更贴近于生产水平日益提高的我国养鸡业实际,从ME,CP,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指标上都可以看到。新版标准似乎可理解为动物营养供给量。 霍 有几个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A、生长蛋鸡以褐壳蛋鸡为对象制定,轻型鸡酌减多少合适?NRV,5%? B、产蛋鸡划分为“85%上、下”两个的必要性; C、产蛋鸡料可否加上“只日,绝对需要量”; D、蛋鸡氨基酸水平是否偏高? E、可利用氨基酸是否以真可利用(或可消化)氨基酸更确切; F、2个肉仔鸡标准,其“中鸡料”营养水平似乎 “之二”应高于“之一”,大鸡料应接近,“之一、之二”不会是高低两个水平吧?


  下载完整版请到16楼!

原帖由 小马哥 于 2007-5-30 17:45 发表
我把它整理成了一个word文件,附件上来大家下载吧,这样看起来太累了。

[ 本帖最后由 hzlyc 于 2008-6-14 09:53 编辑 ]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6-11-25 09: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期待中,望斑竹继续。[em17]

期待中,望斑竹继续。
发表于 2006-11-30 17: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这应该是霍老先生的文章吧/[em30]

这应该是霍老先生的文章吧/
发表于 2006-12-29 16: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老大,没有完啊!急切期待中.....

老大,没有完啊!急切期待中.....
发表于 2006-12-29 20: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愿见下文[em28]

愿见下文
发表于 2006-12-29 22: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期待中,[em17]

期待中,
发表于 2006-12-29 22: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吊大家胃口啊[em17]

吊大家胃口啊
发表于 2007-5-25 08: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3、关于《猪的饲养标准》????????????????????
期待中
发表于 2007-5-29 19: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值得仔细研读的文章!设置精华,置顶。
发表于 2007-5-30 06: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霍启光——应用“新版猪、鸡饲养标准”制作饲料配方 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对“新版猪、鸡饲养标准”的认识

      在制作饲料配方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确定待配饲料的营养水平或称营养浓度,这就要求我们去查询、选定载有这类参数的资料,并熟练地掌握它,我们一般把这类资料称之为“饲养标准”、“营养需要量”、“营养供给量”。

1、术语
“饲养标准”可理解为等同于“营养需要”,即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动物健康生产的最低营养需要量。
“营养供给量”:如果把需要量看作是动物群体对某一营养分的平均需要量,那么供给量则是大于这种需要量的数据。它考虑了动物个体、饲料原料以及千变万化的应激源造成的影响,在营养需要的基础上,追加了大小不等的安全裕量或称保险系数。即使这种赋予保险系数的供给量(标准),亦只能是配方设计指南,应用时仍须深思熟虑。
新旧饲养标准,按上述三个术语归类,我以为旧的猪、鸡饲养标准(1986版本)更接近于NRC的营养需要。在经历了近20年的历程以后,我们不仅对引用来的数据经过了大量的验证,还在动物营养、饲料科学等方面,在我国的饲养管理及饲料资源条件下,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使新的饲养标准在许多方面更贴切中国畜牧业生产实际。新的《标准》在许多方面赋予《营养供给量》的内涵,为我们应用动物“营养需要”或称“饲养标准”于实际中提供了方便。

2、关于《鸡的饲养标准》
修订内容及其说明(摘自 文杰“鸡的饲养标准”编制说明)

1)增删内容
(1)增加了黄羽肉鸡营养需要量,原标准只给出了能量、蛋白以及体重和耗料参数。
(2)增加了肉用种鸡和蛋用种鸡需要量。
(3)增加了蛋鸡部分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
(4)为便于国际交流,需要量表格部分增加了英文对照。
(6)随着蛋白质氨基酸研究的不断深入,氨基酸营养的重要性日见突出。本“需要量”中删去蛋白能量比参数,代之以赖氨酸能量比参数。
(7)“需要量”删去了总磷参数。

2)阶段划分:
(1)肉鸡:随着肉用仔鸡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肉鸡饲养期也逐渐由二阶段制转换为三阶段制(0~21日龄、22~42日龄、43日龄以上)。现在生产上已经广泛采用前、中、后三期饲养模式。国内外研究表明,肉仔鸡1~3日龄的营养主要来自卵黄囊,4~7日龄是由卵黄囊营养转换为饲料营养的过渡期,8~14日龄以后营养完全来自饲料。Saleh等(1996,1997a,1997b)报道,在肉仔鸡生长的3个年龄阶段,饲喂14天幼雏日粮的鸡与饲喂21天幼雏日粮的鸡在活重和胴体性状方面无明显差异。我国在“八五”期间重点研究了0~2周龄肉仔鸡的营养参数,提出了肉仔鸡的营养需要量按0~2周龄、3~6周龄、7周龄以上三个阶段划分。
GB-1986肉鸡饲养划分为二阶段:0~4周和5周以上;新标准建议划分为三阶段:0~3周、4~6周和7~8周以及0~2周、3~6周和7~8周。
(2)生长蛋鸡:GB-1986《鸡的饲养标准》将生长蛋鸡划分为三阶段:0~6周、7~14周和15~20周;新标准也建议划分为三阶段,但各阶段范围作了很大调整,即0~8周、8~18周和18周~开产。18周~开产也叫产蛋预备期,该阶段生长蛋鸡的营养需要量与前几个阶段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应适当提高蛋白质和钙的需要量,以增加蛋白质和钙的储备,为产蛋作准备,促进高峰期的提早或延长,而GB(1986)则未考虑蛋鸡这一营养生理特点。
(3)产蛋鸡:GB-1986标准将产蛋鸡划分为三阶段:产蛋率〈65%、65~80%和>80%。新标准根据生产实践和实用性,建议按照产蛋率划分为二阶段,即开产至产蛋率>85%和产蛋率<85%。
(4)黄羽肉鸡:GB-1986标准将黄羽肉鸡0~5周、6~11周和22周以上,没有给出黄羽肉鸡种鸡生长期需要量。新标准根据生产实践和实用性,建议将黄羽肉鸡仔鸡分为0~4、5~8和9周以上,将黄羽肉鸡种鸡分为0~6、7-18、18周~开产和产蛋期4个阶段。

3)营养水平
(1)考虑到我国的饲料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建议整体营养水平高于GB-1986,但不必追求美国NRC(1994)的高能高蛋白水平。
(2)考虑到当前研究和生产实际,“需要量”中不再列“总磷”参数。当日粮中添加植酸酶时,应适当减少无机磷的添加量(减少的比例参见有关营养原理参考书)。
(3)由于日粮中CI、K、Mg元素鲜见缺乏,故在“需要量”中没有列出。实际生产中CI离子经常过量,Na-K比例失衡,从而影响机体总的离子平衡,值得注意。
(4)蛋鸡营养需要是根据中型体重鸡制订的,轻型鸡可酌减10%(NRC,1994)。

4) 鸡的营养需要
(1)蛋用鸡的营养需要根据中型体重鸡制订,轻型鸡可酌减10%;开产日龄按5%产蛋率计算。
(2)生长蛋鸡体重与耗料量以验证试验结果为依据,参考进口蛋鸡生产性能手册制定。0~8周龄自由采食,9周龄开始结合光照控制进行限饲。
(3)产蛋期体重与耗料量
无论蛋种鸡还是商品蛋鸡,根据它们的成年体重,均分为轻型和中型两种。轻型和中型18周龄体重一般分别在1250g和1500g左右;60周龄成年体重一般分别在 1500g左右和2000g以上。轻型和中型产蛋期耗料量建议为100克/只.日和115克/只.日。
(4)肉用鸡营养需要以验证试验结果为依据,参考进口肉鸡商品代生产性能手册制定。
(5)黄羽肉鸡营养需要以验证试验结果为依据,参考相应品种商品代生产性能手册制定。
在品种上,增加了快大型和黄羽种用肉鸡、种用产蛋鸡标准,一个肉仔鸡标准增加成二个标准;黄羽肉鸡♂、♀有别;阶段划分上,育成期蛋鸡3个变成2个,增加了预产蛋鸡料,产蛋期3个变成2个;参数上,水平普遍提高,更贴近于生产水平日益提高的我国养鸡业实际,从ME,CP,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指标上都可以看到。新版标准似乎可理解为动物营养供给量。

霍  有几个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A、生长蛋鸡以褐壳蛋鸡为对象制定,轻型鸡酌减多少合适?NRC,5%?
B、产蛋鸡划分为“85%上、下”两个的必要性;
C、产蛋鸡料可否加上“只日,绝对需要量”;
D、蛋鸡氨基酸水平是否偏高?
E、可利用氨基酸是否以真可利用(或可消化)氨基酸更确切;
F、2个肉仔鸡标准,其“中鸡料”营养水平似乎 “之二”应高于“之一”,大鸡料应接近,“之一、之二”不会是高低两个水平吧?

3、关于《猪的饲养标准》
瘦肉型猪营养需要量相关参数的确定(摘自 谯仕彥“猪的饲养标准”编制说明)

仔猪阶段划分
阶段划分:1993年7月太原会议,许振英、杨胜教授建议,将87标准中1-5千克、5-10千克、10-20千克三阶段改为3-8千克和8-20千克。
实际生产中,猪断奶时间以4-5周龄较为普遍,广东、广西断奶早些(*原标准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
大部分研究集中于8-20千克;本次修订将仔猪划分为3-8千克和8-20千克
*断奶时间代表了养猪生产的先进性问题,断奶早,可以提高母猪的利用效果。目前,美国50%的养猪生产企业采取早期隔离断奶,采取早期隔离断奶的目的是隔断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 。此次标准的8千克断奶基本上代表着4周龄断奶。目前有些人关于饲料转化效率的算法并不正确,发达国家的饲料转化效率基本上为2.5~2.8。

仔猪ADG、采食量、DE、CP需要量值的确定
        ADG  (千克)        ADFI (88%,千克)        DE (kcal/d)        CP (%)
3-8千克                               
统计值(n=29)        0.26        0.32        3260        19.9
确定值        0.24        0.30        3350        21.0
8-20千克                               
统计值(n=151)        0.46        0.77        3240        18.0
确定值        0.44        0.74        3250        19.0
A、 *  n指统计的试验个数
*我们采用广泛的资料,进行了营养需要量的确定。3-8千克的断奶日龄采用了29个试验,并且这29个试验,不都是营养需要的试验,还包括比较规范的饲养试验。对于试验数据的选择,我们只选择具备3个重复的试验数据。而最后的数据是专家们一起讨论确定的。

仔猪氨基酸需要量确定
&#61553;    3-8千克赖氨酸需要量统计值( n=12 ):1.40%,  最 后确定值1.42%
&#61553;    8-20千克赖氨酸需要量统计值( n=27 ):1.16%, 最后确定值1.16%
&#61553;    其他氨基酸:以理想蛋白质为模式计算出来的(*98年NRC的赖氨酸需要量虽然有1024个试验,但是它的其它氨基酸的确定也是以理想蛋白质为模式计算出来的)

仔猪钙磷需要量的确定
        钙(%)        总磷(%)
3-8千克               
统计值(n=11)        0.87        0.73
拟订值        0.88        0.74
8-20千克               
统计值(n=51)        0.74        0.58
拟订值        0.74        0.58
*n指统计的试验个数

仔猪微量元素、维生素需要量估测
过去20年国内仔猪微量元素、维生素研究仅见3篇报道(*虽然有中国农大、广东省农科院、东北农大等科研院所在做猪营养需要的研究)。
实际生产中,微量元素、维生素用量差别很大,本次修订主要参考NRC(1998)和国外一些大育种公司的推荐值。
生长肥育猪的国情
我国60多个猪品种,环境条件和饲养方式差异大(*肉脂型猪和瘦肉型猪很难确定)。
过去20年对生长肥育猪营养需要量的专门研究很少:仅5篇文献(*国内主要集中在对仔猪营养需要的研究),对氨基酸平衡模式研究使用日粮不标准,对40多个营养需要参数一一研究很困难,如何着手?(*工作不够,参考NRC)
生长肥育猪的阶段划分
阶段划分:中国猪饲养标准(1987)分20-35、35-60、60-90 kg三个阶段
国外多采用20-50、50-80、80-120kg三个阶段
根据我国情况,仍沿用中国猪饲养标准(1987)的阶段划分(*最后阶段专家建议60-100 kg,但因数据太少,所以放弃,国外因素很多,比如屠宰体系)
生长肥育猪ADG、采食量、DE和CP营养需要估测
通过 NRC(1998)模型的估测值及其验证试验总结
过去20年67个直接相关试验的总结(*包括营养需要试验和饲养试验,有好多试验,不规范,没有猪的初始体重和结束体重)
河南正阳种猪场、湖南正虹饲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10个规模猪场调研结果

生长肥育猪ADG、采食量、DE和CP的确定
                ADG(克)        ADFI (88%,克)        DE (kcal/d)        CP (%)
20-35千克                               
   统计值        0.61        1.49        3210        17.9
   确定值        0.61        1.43        3200        17.8
35-60千克                               
   统计值        0.68        1.95        3180        16.3
   确定值        0.69        1.90        3200        16.4
60-90千克                               
   统计值        0.79        2.55        3167        14.4
   确定值         0.80        2.50        3200        14.5
共计:ADG、ADFI和DE, 64个统计值;CP,81个

生长肥育猪钙磷需要量估测
                  钙(%)        总磷(%)
20-35千克               
统计值        0.60        0.51
确定值        0.62        0.53
35-60千克               
统计值        0.53        0.46
确定值        0.55        0.48
60-90千克               
统计值        0.46        0.41
拟订值        0.49        0.43
共计:2个系列试验
&#61548;         
生长肥育猪赖氨酸需要量确定(*广东省畜牧所做了大量工作)
&#61553;    20-35千克赖氨酸需要量统计值( n=5 ):0.87%, 最 后确定值0.90%
&#61553;     35-60千克赖氨酸需要量统计值( n=5 ):0.79%, 最后确定值0.82%
&#61553;     60-90千克赖氨酸需要量统计值( n=5 ):0.68%, 最后确定值0.70%
&#61553;     其他氨基酸:理想蛋白质模式
&#61548;         
构建我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思路(*引入NRC模型)
测定我国生长猪瘦肉生长指数(Lean Growth Index) ,用NRC(1998)模型建立我国生长肥育猪赖氨酸营养需要。
在充分满足各种营养需要的情况下,测定全国各地典型品种生长肥育猪瘦肉生长指数,将瘦肉生长指数等参数输入NRC(1998)模型得到可消化赖氨酸需要的估测值。
在NRC(1998)模型估测值的基础上,分别升高和降低各营养水平,进一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得到我国生长肥育猪的可消化赖氨酸营养需要。
&#61548;         
NRC(1998)对生长肥育猪赖氨酸需要量的估测
无脂瘦肉日沉积→体蛋白质日沉积→0.12*体蛋白质日沉积量+0.036Gbw0.75→表观可消化LYS需要量→总LYS需要量→理想蛋白质
&#61548;         
NRC(1998)对生长肥育猪能量需要量的估测
消化能(kcal/d)=1250+188BW-1.4BW&sup2;+0.0044 BW&sup2;→性别、空间、温度→检测能量摄入是否足以维持潜在蛋白质沉积

NRC(1998)对生长肥育猪维生素和矿物质需要量的估测
生长猪维生素和矿物质需要量=ea+b(lnBW)+e(lnBW)2
&#61548;         
生长肥育猪--NRC(1998)模型
营养需要决定于瘦肉生长指数(基因型)

瘦肉生长指数(g/d)=(最终胴体无脂瘦肉重-起始胴体无脂瘦肉重)/起止天数
NRC(1998)估测瘦肉生长指数的方程:
1. 通过热胴体重、最后肋背脂建立方程
2. 通过热胴体重、第10肋眼肌面积、第10肋背脂建立方程
*方法:将瘦肉生长指数、饲养密度、环境温度这3个参数带入模型,得到某一阶段的营养需要量。
&#61548;         
生长肥育猪---NRC(1998)模型的特点
&#61553;     可靠性强
&#61553;     连续性强
&#61553;     使用方便,结构清晰
&#61553;     透明性高,用户容易理解
&#61553;     充分考虑了生产经验数据
*NRC模型使营养需要研究动态化,西方国家有一部分人在用,广东几个大的养猪场在用,使用效果还可以 ,可以建立企业的营养需要量,针对性强。我们还针对这个模型请教了国外专家,国外专家认为可用。
&#61548;         
生长肥育猪瘦肉生长指数研究—试验设计
&#61553;    北京、广州、哈尔滨、武汉、重庆5地区进行
&#61553;    北京:长&acute;大&acute;北京黑;广州:杜&acute;大&acute;长;哈尔滨:长白&acute;哈白;武汉:杜&acute;长&acute;大;重庆:长白&acute;荣昌
&#61553;    统一的玉米豆粕20-35、35-60、60-90千克三阶段日粮,统一营养指标,统一预混料
&#61553;    以NRC(1998)推荐量配制日粮,公母分开饲喂
&#61553;    试验规模:54-60头,公母各6个重复,20、35、60、90千克时各屠宰6头(*耗资七、八十万)
&#61553;    背膘厚度、眼肌面积、无脂瘦肉
&#61548;         
我国生长肥育猪瘦肉生长指数测定结果
&#61553;    北京:长&acute;大&acute;北京黑,262克/天
&#61553;    广州:杜&acute;大&acute;长,292克/天
&#61553;    武汉:杜&acute;长&acute;大,282克/天
&#61553;    哈尔滨:长白&acute; 哈白,231克/天
&#61553;    重庆:长白&acute;荣昌,218克/天
NRC(1998)对美国生长肥育猪测定结果为325克/天(*比中国的要高)
建立用体重和瘦肉生长指数估测赖氨酸需要量的回归方程:
Lys=0.036/kgBW0.75+0.12FFLR/2.25

我国生长肥育猪瘦肉生长指数测定结果
&#61553;      建立了用体重和瘦肉生长指数估测赖氨酸需要量的回归方程:
Lys=0.036/kgBW0.75+0.12FFLR/2.25
&#61553;    建立了能量采食量与体重的回归方程
&#61553;    建立了采食量的与体重的回归方程

我国生长肥育猪营养需要量的验证试验研究
试验地点:与瘦肉生长指数相同
试验动物:试验猪分20~35 kg、35~60 kg、60~90 kg三阶段饲养,饲养密度:1.00 m2左右
试验日粮:生长肥育猪三阶段饲养过程中分别设计3种能量水平:12.97 MJ/kg、13.60 MJ/kg、14.23 MJ/kg
(*在原有基础上,能量水平如果上下变动10%,差别太大,所以通过其它途径确定了3个能量水平)
以生长指数试验估测的粗蛋白、赖氨酸水平及其它营养素需要量为基础,上下变动10%每个处理设6-12个重复,3-6圈去势公猪,3-6圈母猪

我国生长肥育猪营养需要验证结果
20-35、35-60、60-90 kg三个阶段,生长肥育猪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其日增重、日采食饲料量、饲料转化率均差异不显著,高营养水平组生产性能有优于低营养水平组的趋势,通过NRC(1998)模型估测的营养需要基本反应了我国生长肥育猪营养需要水平
&#61548;         
生长肥育猪营养需要量估测
将上述瘦肉生长指数、试验中记录的饲养密度和温度代入NRC(1998)模型,得到中国生长肥育猪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
验证试验:NRC(1998)模型估测的可消化赖氨酸营养需要基本反应了我国生长肥育猪赖氨酸营养需要水平
&#61548;         
生长肥育猪微量元素、维生素营养需要估测
&#61553;    通过 NRC(1998)模型的估测值及其验证试验结果。
&#61553;    过去20年试验研究很少,参考了NRC(1998)推荐量。
&#61548;         
妊娠母猪营养需要估测
&#61553;    国内母猪营养研究资料较少,营养需要仅见朱锡明的有关材料,标准制定困难。在中国猪饲养标准(1987)的基础上,主要参考了NRC(1998)、日本、法国建议量。本版妊娠前期分3个体重,妊娠后期分4个体重(*争议最大的问题,国内许多专家认为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不一样,争论了大概一年半时间)维持代谢能=0.4435 &acute; BW0.75(*能量需要、氨基酸需要等是根据体重和NRC公式计算出来的)。
&#61548;         
泌乳母猪营养需要估测
&#61553;    国内可参考的数据太少
&#61553;    在中国猪饲养标准(1987)的基础上,主要参考了NRC(1998)、日本、PIC、美国Kansas、美国Nebraska种公猪营养需要建议量
&#61553;    能量需要(MJ/d)=维持需要+泌乳需要= 0.4435 &acute; BW0.75 +[4.92 &acute;日窝增重(g)-90 &acute;窝仔数] /0.72/ 1000 &acute; 4.184
&#61553;    泌乳赖氨酸需要量(g/d)=每日窝增重(kg) &acute; 0.022-6.39,其它氨基酸按理想蛋白质计算
&#61553;    按2个体重,每个体重3个仔猪生长速度给出泌乳母猪需要
*采食量是泌乳母猪营养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美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估算泌乳需要应该采食3400卡的能量饲料7.1公斤,而实际统计结果只有6.2公斤,冬季有6.8公斤,而夏季最低为4.2公斤,所以营养需要的制定应当考虑实际情况。鉴于种种问题,最后还是参考了NRC。
&#61548;         
种公猪能量需要估测依据
&#61553;    种公猪日能量需要量=维持需要+蛋白质沉积需要+脂肪沉积需要+配种需要+产精需要
&#61553;    维持能量需要=0.795 &acute;BW0.665
&#61553;    蛋白质沉积需要=(日蛋白增重&acute; 0.0238)/0.74 &acute; 1.04
&#61553;    配种需要= 0.018 &acute; BW0.75 &acute; 1.04
&#61553;    产精需要=0.26/0.6 &acute; 1.04
&#61553;    国内可参考的数据太少
在中国猪饲养标准(1987)的基础上,主要参考了NRC(1998)、日本、PIC、美国Kansas、美国Nebraska种公猪营养需要建议量
在品种上,肉脂型猪按瘦肉率给出三个标准;阶段划分上,中猪由一个标准增加为二个标准;瘦肉型生长肥育猪的营养水平,总体上高于1986年版本,近于NRC(10版);<20kg猪的两个标准,近乎低蛋白日粮,(CP),N-phy-P水平给以合理的提升;>20kg猪之能量浓度(≈NRC的95%)比较贴近我国饲料资源。新版标准似乎可理解为中国化的NRC。
霍  有几点建议:
A、  对瘦肉型和三个肉脂型标准的适用对象同其杂交组合的潜在关系加以说明;
B、  有几处可写的更确切;
“矿物质/维生素需要量包括原料中矿物质和维生素量”,包括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吗?是否缺乏可行性?
“妊娠后期指妊娠后4周”,是妊娠第28天前吗?如果是妊娠第86天后的4周,应写成妊娠最后4周;
“Nonphytate  p ”似译成“非植酸磷”更当,第8页之后又译成“有效率”不当;“磷利用率”这个术语本身就不确切,把利用不同方法判断不同磷源生物学效价的测试结果放在同一列是不合适的。

4、日粮蛋白质水平
4.1配制低蛋白质的基本原则
4.1.1 低蛋白质日粮的赖氨酸水平必须和高蛋白日粮的赖氨酸水平一致。
据Kerr等(1995):小猪日粮,蛋白降低4%(19%→15%),赖氨酸1.04%→0.75%,日增重420g→370g,饲料转化率0.55→0.48;中猪,蛋白降低4%(16%→14%),赖氨酸0.82%→0.53%,日增重770g→650g,饲料转化率0.40→0.36;大猪,蛋白降低4%(14%→11%),赖氨酸0.82%→0.53%,日增重870g→780g,饲料转化率0.32→0.27。倘降低蛋白水平而赖氨酸水平不变,其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同高蛋白日粮相比,都没有差异。

低蛋白日粮添加工业氨基酸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原  料        小           猪        中            猪        大          猪
        HP
LP+AA        LP        HP
LP+AA        LP        HP
LP+AA        LP
玉米        68.25        77.72        78.31        76.40        85.88        86.48        82.12        89.18        89.63
脱壳豆粕        28.78        18.56        18.56        21.04        10.81        10.81        15.74        8.11        8.11
磷酸氢钙        1.29        1.5        1.5        1.17        1.38        1.38        0.73        0.89        0.89
石粉        0.98        0.93        0.93        0.84        0.78        0.78        0.86        0.82        0.82
药物预混料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维生素预混料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微量元素预混料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0.35
L-赖氨酸盐酸盐        -        0.37        -        -        0.37        -        -        0.28        -
DL-色氨酸        -        0.06        -        -        0.06        -        -        0.04        -
L-苏氨酸        -        0.16        -        -        0.16        -        -        0.13        -
成分,%(计算值)                                                                       
粗蛋白质        19        15        15        16        12        12        14        11        11
赖氨酸        1.04        1.04        0.75        0.82        0.82        0.53        0.67        0.67        0.45
色氨酸        0.21        0.21        0.15        0.16        0.16        0.11        0.14        0.14        0.10
苏氨酸        0.77        0.77        0.61        0.65        0.65        0.49        0.57        0.57        0.45
生产性能指标                                                                       
日增重,g/只        420b        420b        370c        780b        770b        650c        850b        870b        780c
日耗料量,g/只        720        750        770        1860bc        1960b        1820c        2740        2770        2820
增重/饲料消耗        0.58b        0.55b        0.48c        0.42b        0.40b        0.36c        0.31b        0.32b        0.27c
*B.J.Kerr等(1995)

4.1.2 其它必需氨基酸和赖氨酸的比例要达到理想蛋白的标准。
    所谓理想蛋白质,实质上是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最佳平衡,或称最佳配比。

4.1.3 单体氨基酸的供给是配制低蛋白质日粮的物资基础。
    低蛋白日粮与高蛋白日粮相比,前者的限制氨基酸种类和限制程度较大。日粮限制性氨基酸的满足程度制约低蛋白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的程度。低蛋白质日粮的配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体氨基酸的供给和价格的可接受性。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满足需要以后,第二或第三限制性氨基酸……,很可能受工业氨基酸供给或成本限制而无法满足动物对这种氨基酸的需要,此时,应以这种氨基酸的水平为基准,确定其它必需氨基酸在日粮中的水平。

4.1.4杂粕型日粮的必需氨基酸水平,应以氨基酸回肠真消化率(猪)或氨基酸真消化率(鸡)进行校正。
现有的猪、鸡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及理想蛋白质推荐值多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基础,总氨基酸为指标测得的。而仅有的、以可消化氨基酸为指标的需要量推荐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推敲。为此,以总氨基酸为指标配制日粮时,建议,对豆粕以外的杂饼(粕)的氨基酸含量,以其氨基酸真消化率进行豆粕当量值校正,其校正方法如下:

棉粕氨基酸含量的豆粕当量值校正

        CP        Lys        Met        Cys        Thr        Trp        Val        Ile
        氨基酸的回肠真消化率(%)
豆粕        44        91        92        82        88        91        88        92
棉粕        43        65        74        77        74        73        77        73
棉粕氨基酸的豆粕当量值校正系数*                0.71        0.80        0.94        0.84        0.80        0.88        0.79
        棉粕的氨基酸含量(%)
未校正                1.97        0.58        0.68        1.25        0.51        1.91        1.29
经校正,**                1.41        0.47        0.64        1.05        0.41        1.67        1.02
*,棉粕氨基酸的豆粕当量值校正系数=棉粕的氨基酸回肠真消化率/豆粕的氨基酸回肠真消化率。
**,棉粕的氨基酸经校正值=棉粕的未校正氨基酸含量×棉粕氨基酸的豆粕当量校正系数。

4.2. 猪低蛋白日粮
仔猪对饲料粗蛋白质水平不敏感,在满足猪对赖氨酸的需要,且保持必需氨基酸平衡的原则下,其生产水平不会受到影响。
降低日粮的粗蛋白质水平不影响仔猪的生产性能的实例*
体重阶段(kg)        粗蛋白质水平        低蛋白组补充的氨基酸        文献来源
        对照组        低蛋白组               
5~15        22.1        19.0        Lys,Met,Thr,Trp        Clinq-Mars等(1988)
5~20        21.0        17.0        Lys,Met,Thr        Hansen等(1983)
8~21        19.0        15.0        Lys,Thr,Trp        Kerr等(1985)
14~28        21.8        18.3        Lys,Met,Thr,Trp        Jin等(1988a)
12~27        22.4        16.9        Lys,Met,Thr,Trp,Ile,Leu        Le Bellego和Noblet(2002)
    *乔岩瑞(2003)
由上表可见,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的幅度和添加到饲料中的氨基酸种类有一定的关系。低蛋白日粮中缺乏的氨基酸比高蛋白日粮多。
高蛋白仔猪料普遍缺乏赖氨酸,低蛋白日粮敞尚须补充苏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不足;极端低蛋白日粮,须进一步补充异亮氨酸和缬氨酸。
  
在Le Bellego和Noblet的试验中,粗蛋白质水平由22.4%降到16.9%,即降低5.5%、未见对增重造成不利的影响。
添加各种氨基酸的低蛋白日粮对猪生长的影响*
处       理       组        一        二        三        效  果
蛋白水平(%,生长期/肥育期)        18/16        15/13        12/10       
赖氨酸,%        0.94/0.86        0.94/0.86        0.94/0.86        -
苏氨酸/赖氨酸(%)        71        60        60        -
含硫氨基酸/赖氨酸(%)        63        60        60        -
色氨酸/赖氨酸(%)        23        19        19        -
采食量(生长期+肥育期),g/d        2023        1989        2017        NS
氮保留,生长期,g/d.kg0.75        1.22        1.11        1.04        NS
氮保留,肥育期,g/d.kg0.75        1.08        1.10        0.94        NS
增重,g/d        845        840        820        NS
*,Kies等(1992),生长期26-60kg,肥育期60-95kg,根据体重而调节采食量。
    由上表可见,中、大猪日粮粗蛋白质水平最多降低6%,在保证氨基酸供给的情况下,采食量和日增重均不受影响。

猪低蛋白日粮的成功,显示猪理想蛋白质模型的日臻完善,已达到了可以实际应用的程度。通常认为,按照理想蛋白质的概念,必需氨基酸的总量要达到总氮的45%以上,赖氨酸在粗蛋白中的比例应在6.5%以上。然而,由下表可见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在总氮中的比例以及非必需氨基酸的供给,似乎与日粮粗蛋白质水平无关。看来,降低粗蛋白质同时,通过增加工业氨基酸达到提高必需氨基酸在日粮总氮中的比例,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日粮中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项   目        日 粮 粗 蛋 白 质(%)
        生    长    期
育    肥   期

        20.1        15.6        17.5        13.3
小麦        32.74        38.46        35.5        41.43
玉米        34.96        40.80        37.9        43.21
豆粕        26.55        13.55        20.78        8.15
麦麸        2.50        2.50        2.50        2.50
L-赖氨酸盐酸盐                0.43                0.41
L-蛋氨酸                0.10                0.07
L-苏氨酸                0.17                0.15
L-色氨酸                0.04                0.04
L-异亮氨酸                0.03                0.04
L-缬氨酸                0.08                0.07
维生素和矿物质        3.25        3.85        3.20        3.95
可消化赖氨酸(%,日粮)        0.87        0.86        0.71        0.69
总赖氨酸(%,日粮)        1.02        0.97        0.84        0.79
氮含量(g/kg日粮)                               
日粮        32.0        24.4        27.8        20.6
必需氨基酸        14.5        11.2        12.3        9.2
非必需氨基酸        17.5        13.2        15.5        11.4
氮/总氮(%)                               
必需氨基酸        45        46        44        45
非必需氨基酸        55        54        56        55
                             *,Le Bellego等,(2001)

4.3、肉鸡低蛋白日粮
成功的肉鸡低蛋白日粮和猪日粮一样,其赖氨酸水平和其它必需氨基酸水平应满足需要,即不低于高蛋白日粮的必需氨基酸水平。
Kidd等的试验(2002),使小、中、大鸡之粗蛋白质水平分别降低了1.46%、0.66%和1.28%。
Fancher等(1989),使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了1.8%,即引起体重降低,尽管日粮氨基酸水平补充到高蛋白日粮水平。
刁其玉等(2000),使14-35日龄的肉中鸡日粮粗蛋白质水平4%,对体增重无明显影响,当降低6%时,显著地影响了生长。
    Deschepper等(1995),在3-6周龄肉仔鸡日粮,除了补加必需氨基酸,还添加了谷氨酰胺(作为非必需氨基酸源),结果,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了7%,生长未见受阻。看来,低蛋白日粮,不仅要考虑必需氨基酸的平衡,同时必须考虑非必需氨基酸的总量。
    迄今为止,肉鸡不同于猪,即使其日粮粗蛋白质水平,有时降低2%-3%亦难以成功。看来,肉鸡的理想蛋白质模型尚未成熟,其非必需氨基酸的需要亦有待进一步研究。

4.4、产蛋鸡低蛋白日粮

低蛋白日粮添加氨基酸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蛋白质水平(%)        产蛋率(%)        蛋重(g/枚)        产 蛋 重
(g/只,日)        饲料采食量
(g/只,日)        料蛋比
(g/g)
22-34周龄
18        84.5a        52.1a        44.0a        100.5a        2.29b
14        71.5c        49.2d        35.2d        97.8bc        2.78a
14+Met        81.8b        50.2c        41.1c        97.1bc        2.37b
14+Met+Lys        81.5b        50.9bc        41.5bc        96.5c        2.32b
14+Met+Lys+Trp+Ile        82.0ab        51.4ab        42.2bc        97.1c        2.30b
15+ Met+Lys        82.6ab        51.6ab        42.6b        98.8b        2.32b
34-50周龄
16.5        80.0a        57.4a        45.9a        106a        2.31c
13        63.9c        52.6c        33.6d        96.7c        2.88a
13+ Met        76.8ab        55.5b        42.6c        101.0bc        2.37bc
13+ Met+Lys        76.7ab        56.1ab        43.0bc        101.8ab        2.36bc
13+Met+Lys+Trp+Ile        78.5a        56.7ab        44.5ab        101.0bc        2.27c
14+Met+Lys        74.1a        57.0a        45.0a        102.5ab        2.28c
50-66周龄
15        71.7a        62.4a        44.7a        115.7a        2.59c
12        61.3b        57.5d        35.3b        115.3a        3.28a
12+Met        63.5b        59.2c        37.6bc        112.3a        3.01abc
12+ Met+Lys        66.1ab        60.5bc        40.0b        114.4a        2.87bc
13+Met+Lys+Trp+Ile        66.4ab        61.4ab        40.8ab        113.7a        2.80c
13+ Met+Lys        65.1ab        60.8b        39.6bc        112.6a        2.84bc
*、摘自Kavous Keshavrz(1992),商品白来航鸡;玉米-豆粕型日粮。

由上表数据可见:采食低蛋白日粮的产蛋鸡生产性能,随限制性氨基酸品种补充数增加而增加;产蛋率80%以上时,低蛋白日粮即使补充氨基酸亦不能达到常规蛋白水平时的生产性能;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在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前提下,有可能降低2-3%,降低3-4%是很困难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3 14:2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