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传

当前已有632696份文档

连载:现代养猪30论(13)_(16)

浏览次数: 388 贡献作者: 高道文 文档大小: 0 Bytes
下载次数: 7 贡献时间: 2008-03-31
文档价格:
20 论坛币

浏览次数: 388 贡献作者: 高道文 文档大小: 0 Bytes
下载次数: 7 贡献时间: 2008-03-31
文档价格:
20 论坛币

简介:
连载:现代养猪30论(13) 22、论养猪过程中的几个协调 1、经营与管理的协调 猪场的经营决定管理形式,二者必须协调。生产种猪为主和生产肥猪为主的场管理不同;提供仔猪的场与全程饲养的管理方式也不同;公司加农户模式与单纯饲养方式也不同;管理是随经营而变化的。 2、管理与技术的协调 现在中国养猪业,管理往往落后于技术。技术措施的执行需要严格的管理予以保证,否则技术会走形,如消毒时是否完全按技术操作规程执行,温度的掌握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等。 3、畜牧人员与兽医人员的协调 畜牧人员与兽医人员,因为行业观念不同,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也不同,如畜牧人员注重应激,兽医人员注重病原控制,在仔猪断奶环节上容易产生分歧。对待腹泻问题上,畜牧人员注重从饲料上、温度上找原因,而兽医人员注重从疾病上找原因。如果协调不好,各自自以为是,容易产生磨擦,让职工无所适从,不利于生产。其实,二者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似都有道理,其实都犯了以偏盖全的错误;如果换一个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另一种感受。 4、技术水平与职工素质的协调 一些高新技术在生产中往往不能转变成生产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职工素质太低,不能理解进而实施这些高新技术,特别一些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更大。如一个教授给职工讲了好多消毒的好处,又是细菌,又是病毒,甚至一个灰尘上有多少个细菌等,而职工根本听不进去,不如一个大老粗强制性地要求必须怎么做,否则罚款、开除效果好。 5、防、治、养的协调 有人重防,有人重治,如果二者不能协调好,不能有效地防治疾病的发生。因重防的人会对出现的疾病不在意,忽视治疗,会加剧疾病的蔓延,单纯地防是无济于事的。而重治轻防,重病治好了,轻病却变成了重病,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猪群经常处于疾病的困绕之中。人们在重视防与治的同时不可忽视养的重要性,病猪更需要优越的环境条件及易消化的饲料,因这些条件可以增强猪的抗病能力,有利于早日康复。 6、奖罚制度与管理团队的协调 为提高职工生产积极性,各猪场都在实施奖罚制度(或称效益工资),各场情况不同,奖罚制度也不同,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这样各猪场都采取了补洞的办法,几年过去了,奖罚制度越来越细,自认为是很合理了。但实际上,由于职工能力有限,无法计算;或统计人员工作拖延,不能及时计算结果,造成工资发放时间推迟;或统计人员水平低,自己反而糊涂了,最后反而降低了职工的积极性。所以任何一项制度的制订,都要考虑到职工的接受程度和工作中的可操作性。 7、生产与后勤的协调 生产的提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如供水,供电,供料,供药,供暖等。如果大夏天断水,大冬天断煤,晚上断电,饲料供应不上,对生产的影响是具大的,而且大影响生产人员的工作热情。当然,出现这一问题,有人会把责任推到后勤人员身上。其实,出现这一问题,是生产人员和后勤人员出现不协调造成的;如果生产人员提前作好计划,或经常提醒后勤人员,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8、工作与休息的协调 现在的猪场,很少有为职工安排休息时间的,这样看似职工每天都在工作,但他们的工作效果并不理想。每一个人长期干一项工作都会有厌烦心理,效率很低,忙于应付,消磨时间。如果每周给他们安排一天休息时间,放松一下,换一个环境,换一种心情,他们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9、各生产环节的协调 这一点比较好办,只要定期做好近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就可以了。计划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是一月一次,计划改变后及时通知各部门。做计划时要考虑到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如气候条件,疾病发生,销路不畅等,否则会造成很大的被动。 10、产与销的协调   生产人员重产量,销售人员重价格。有时为考虑价格因素,可能压栏推迟销售,或提早出栏,会给生产的计划性及人员协调带来不便。所以双方要提前进行协调,尽可能减少损失和双方不快。 猪场是一个整体,是各部门、各环节的有机组合。协调好各方关系,同心协力,猪场才能顺利发展,才能创造出最大效益。 23、“马拉车”论 在猪场人才使用上,许多猪场存在同样的问题,即人才使用不合理,我们称之为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 小马拉大车是,让一个不称职的人去干一件超出他能力的工作。 个体猪场会让他们的亲属从事重要的工作岗位,是因为他和老板有关系,但他们不一定懂技术,懂管理,他们是不会称职的。 小马拉大车是浪费,浪费的是猪场的资源;大马拉小车也是浪费,浪费的是人才的经验和智慧。 大马拉小车时,大马并不能起到大马的作用,往往连小马也不如。因为大马需要高的条件,而小车是不具备的,条件不适时情绪低落,简单的工作也不会干好。同样也会出现小马拉大车时的浪费。另外大马拉小车,由于大马享受高于其它小马的待遇,会遭到众小马的嫉妒和排挤,团队关系恶化也会体现在生产上。 我曾见过一个大方的老板,花三千元请一个经验丰富的场长,却只养了五十头母猪,到后来因为场长不亲自操作而解聘,这是人才浪费的体现。也有一个猪场,一千多头母猪,而生产场长的工资却只有每月八百,这样的工资能请到高明的人吗? 让每一个人干他力所能及的工作,才能发挥最大潜能,但愿猪场能够重视。 古人云“宁可虚位以待人,不可以人而滥位”。如果场内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等待;如果猪场有空缺,既是对职工的鞭策,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也是对职工的激励,迫使他们为得到提升努力工作。 连载:现代养猪30论(14) 24、论养、防、制的关系 “养”指营养,全面高效的营养,能打造猪内部免疫力的营养,还包括饲养管理及环境控制。 “防”指防疫,即指猪场的防疫制度; “制”非治,而指控制,即对疾病的控制,即健康全面的生物安全制度; 这三个字道出的是猪场疾病与营养的关系,在国内如果能够意识到并做到“防重于制”,那么这样的养殖企业基本有了规模化经营管理的理念,可归属为国内的三流养殖企业。如果企业想就养猪上一个档次,到国内二流水平,想更多的赢利,那么就需要做到“防养并重”,把营养提高到一个高度来认识,充分认识到营养是疾病最大的克星,认识到饲料营养的重要性,把“饲料”提升到“饲疗”的高度来认识,高效的饲料营养就是最全面的广谱药物。如果企业想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那么“养重于防”是必不可少的,即把营养提高到最重要的位置,当然不是说营养解决了,就什么都解决了。这里所说的“养重于防”是指在饲养管理精细到位,环境卫生严格控制的情况下,想实现更多的利润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养猪业发展的方向。 由“防重于制”提升到“防养并重”,而真正的圆是“养重于防”,由“扬汤止沸”升为“釜底抽薪”才能圆。归结点是养,出发点也是养,猪场的重心是养,防是为了养,制也是为了养。 后抗生素时代,人类开始考虑抗生素残留,开始注意人的生物安全,开始注意动物福利,养的重要性不但让猪生产出好产品,还要感到舒服。几年后,我国  人也将学习外国人对食品的严格要求,有抗生素残留的食品将被拒绝。 25、论猪场不该流失的利润 按理论上讲,养猪是一个利润很高的行业,但实际上许多人养猪仍是利润很低或没利润可赚,到底养猪的利润哪里去了呢? (1)是经营不善 人们都知道种猪售价高,不论条件成熟与否都引种猪,出售种猪。出现以下后果: A:种猪多了,价格降了。 B:纯种的生产性能往往赶不上杂交品种或配套系。 C:销售种猪时客户要参观,容易引入疾病。 D:在种猪培养、销售方面花费精力多,其它方面精力减少了。到头来,一年也卖不了几头种猪,但对其它工作影响大,得不偿失。 (2)是管理粗放 养猪是微利行业,但仍有利可图,但须要管理精细。管理的方面很多,钱的管理,物的管理,人的管理,猪的管理等。猪场存在的任何理由的浪费都是不允许的,大到一头猪,小到一个针头,一张纸,一支药。 (3)是技术不精 养猪虽不属高科技,但也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每个环节也需要相应的技术。如果我们能按生产电视机、手表的高标准去对待养猪的话,是不可能养不好的。现在亏损猪场都存在技术水平低的现状,规模猪场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大专以上专业人才太少了。技术力量薄弱是困扰猪场进一步提高的又一阻力。 (4)是责任心不强 职工责任心不强已是许多猪场的通病,和他们有关的关心,和他们无关的不关心;这也和职工素质有关,也和企业文化有关,也和职工与管理者之间缺乏沟通有关。 知道了问题的症结,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从不同角度入手,防止利润的流失,让每一个猪场都赚钱,都赚大钱。 连载:现代养猪30论(15) 26、二次革命论 二次革命论即“6天革命”与“14天革命” “6天”指的是母猪从下产床到再次发情的时间间隔,也称空怀期、催情期,在这样短暂的几天内,我们必须抓好短期优饲,从营养上添加能诱导母猪发情、排卵的物质,目的使母猪产出较多的卵子,多受胎;对于初产母猪,还要在断奶后注射PMSG进行药物催情,以解决初产后发情延迟和二胎产仔少的问题。 在这一时期重要的任务是:母猪发情观察和发情鉴定,这是适时配种的关键所在。在适时配种基础上,公猪精液质量会直接影响配种结果,所以随时检查公猪精液的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有资料表明,配种受胎率与母猪哺乳期的饲养有一定关系,因此空怀阶段的营养与哺乳期饲养总是相联系的。这就为情期受胎率高低的分析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母猪在配种完成后进入妊娠期,18天后,最多30天基本可以确定母猪是否受胎。所以,在较长时间的分析中,母猪情期受胎率反应了两方面的饲养管理的问题:一是母猪空怀期。一是母猪哺乳期。 对于异常发情和反复发情的母猪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要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尽快使其受孕。如果仍然不能奏效,就要对其做出处理意见,尽快淘汰。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无效母猪饲养日,提高母猪平均年产仔窝数,并且缩短母猪从断奶到配种之间的平均时间(断配间距)。 “14天”指的是仔猪从28天断奶到42天这段时间,因为断奶是仔猪自出生后的最大应激因素。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技术直接关系到仔猪的生长发育,搞不好会造成仔猪生长发育迟缓、仔猪腹泻、发生水肿病,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极易出现这样的问题:1、断奶仔猪掉膘。断奶仔猪由于断奶应激,断奶后的几天内食欲较差,采食量不够,造成仔猪体重不会增加,反而会下降。断奶后第1周仔猪的生长发育状况会对其一生的生长性能有重要影响。据报道,断奶期仔猪体重每增加0.5kg,则达到上市体重标准所需天数会减少5~7天。 2、断奶仔猪腹泻。断奶仔猪通常会发生腹泻,表现为食欲减退,饮欲增加,排黄绿稀粪,导致体重出现负增长。 因此在这个阶段需采取措施尽量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1、减少应激。断奶后,母猪离开产房,仔猪仍在产房停留1周;断奶前、后的仔猪日粮一致,即断奶前的补饲料在断奶后仍喂1-2周。 2、控制环境温度。断奶后1周内,小环境应有保温区,温度不低于27℃ 保证仔猪生活环境清洁、卫生、无污水,有毒有害气体不超标。设置躺板,以免受潮或高床下贼风穿过。 3、补饲料应添加酶制剂、有机酸(1%-2%)、乳清粉或乳糖、玉米油/大豆油/鱼油、益生素等微生态调节剂,使补饲料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更加适合仔猪的消化系统。补饲料品质优,不受霉菌毒素污染。 4、断奶前1周,应逐渐减少仔猪哺乳次数及断奶前3天,降低母猪采食量,以增加断奶前仔猪采食补饲料量(200克左右)。 5、断奶后3-5天内,适当控制仔猪采食量,防止过食造成消化不良。补饲料应以少量多次填入料槽,以防饲料吸水后霉变或细菌污染。每次剩余的补饲料应及时清扫喂母猪。 6、断奶前后应提供充足清洁卫生饮水(乳头饮水器水流量不低于250ml/min,且乳头饮水器高度合适),断奶后3天内,最好提供富含葡糖、电解质多种维生素给仔猪饮水。 7、预防母猪乳房炎,因为乳房炎会延长仔猪对母猪的依赖性,导致断奶后肠胃消化不良。 连载:现代养猪30论(16) 27、论精细与粗放 六马精细管理经验引起了多数同行的赞赏,但也出现了另一个论调,六马是什么条件,我们没有那么好的条件,是不会像六马那样做到精细的,所以六马的成绩我们不服。 我这里说,精细不是条件好坏的体现,而是一种观念,我认为越是条件粗放的猪场越要精细。 1、对温度来说,猪需要的是一个舒适的条件,不一定必须是热风炉才能达到,煤炉、水暖、太阳能等都能达到猪对温度的需要,但是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更难,操作难度更大。所以,我们在处理时更要精细每一道工序,精细每一项工作,如热风炉设计先进,调好仪器,按时添火即可,一个锅炉可以满足几个甚至十几个猪舍的需要,而普通煤炉则难得多,需要升火,需要压火,需要防止煤烟,需要防止熄火等。 2、对于消毒来说,水泥地面清理容易,冲洗容易,消毒也容易;而砖地面、土地面的难度就大得多,如果再加上粗心工作,其消毒效果是不可能好的,病也更容易发生。 3、对于营养来说,条件不同时猪需要的营养配比也不同,如高温时能量浓度可低些,低温时则要相应加大能量比例,这需要技术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对疾病控制来说,料中加药不能通过搅拌机将药和料搅匀,就需要人工搅拌时更要操作到位,不能减少工序。 粗放的条件不允许粗放的管理,条件差的猪场更需要精细管理,用人的努力来弥补设备的不足,猪场仍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让结果说话,粗放条件下养好猪更具有说服力;但粗放条件下养不好猪,只能说明我们无能,只能说明我们没有尽到全力。 28、论养猪业的大锅饭 大锅饭的危害人们都很清楚,但现在养猪行业仍存在大锅饭现象,大到一个集团公司,小到猪场的一个生产车间,同样也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 一、大锅饭现象 现象之一:公司有肉联厂、育肥场、种猪场、饲料厂、兽药店、甚至有油脂厂(生产豆粕)等,公司要求所有分厂必须用公司本单位的产品;一位老总这样说:“饲料厂、兽药店卖饲料、兽药给猪场有利润,种猪场将种猪卖给育肥厂有利润,育肥场将猪卖到肉联厂也有利润,肉联厂卖肉到社会也有利润”。结果是这样吗? 结果兽药店进药价高质劣,饲料厂生产的饲料不符合要求,种猪场的种猪外销不成可以内部消化,育肥场的肥猪不管质量都能卖上好价钱,到肉联厂因肉质等原因出现亏损,资金不能及时回收,又影响到猪场生产和饲料厂兽药店的采购,恶性循环。曾有一个公司饲料厂因进发霉玉米而导致一个三万头猪场损失近五十万元;但由于是同一个部门,有面子关系,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现象之二:猪场内各阶段转群,没有标准,到日期就转,弱猪从产房转到保育、再到生长育肥,产房保育都只注重数量,不重视质量,尽管暂时有高的成活率,但到育肥死亡率高了,损失更大。正常猪场生产指标一般是:产房成活率92%,保育97%,生长育肥98-99%;现在的猪场往往是产房成活率高于95%,保育和生长成活率却低于95%,形成明显的倒挂。 现象之三:阶段内的大锅饭。这个问题以种猪段最明显。因为种猪舍工作由不同的环节组成,公猪饲养、母猪饲养、配种、妊娠前期、妊娠中期、妊娠后期、每一个阶段都会对最后的产活仔数有影响,但平时每一环节工作是否到位不是短时间能发现,特别是在妊娠期间。 类似大锅饭现象还有很多,只要是有大锅饭的地方,就会有损失,所以大锅饭必须取消。 二、取消大锅饭 1、取消行业间大锅饭 (1)取消统配制度:每一个单位都有权选择自己适宜的产品,而不是由公司统一调拨。 (2)给每一单位自主权。 (3)以利润为衡量指标,每一个单位都是独立的经营实体。 我曾对一个万头猪场场长说过:“如果你能争取进料自主权,我帮你每年上交利润增加十万。”但没有成功,因为上级不愿放权。 2、取消场内各车间大锅饭 (1)成本管理制度 (2)严格的猪群周转标准 (3)绩效工资制度 3、取消车间内大锅饭 科学的进步使这一问题变为现实。公猪饲养及采精员的工作可以由精液化验员验证;配种员的工作效果可以通过妊娠测定仪在配后28天确定(用B超测孕,准确率很高);妊娠饲养员的成绩则是由妊娠猪产仔率及产仔窝重来衡量。这样将种猪车间分成几个不同的生产段,妊娠饲养员又可以单独核算,每个人的工作都很明确,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成绩必定提高。 找一下我们自己的猪场,找一下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果存在大锅饭现象,请马上中止,让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在养猪场得到体现。

连载:现代养猪30论(13)_(16)

文档大小 0 Bytes

扫描 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看文档

如果你觉得该文档的内容存在问题,欢迎向管理员举报。举报原因:

所有评论 (0)

B Color Quote Smilies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畜牧人

中国畜牧人养猪微信公众号

畜牧人养猪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102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5-7-20 06:4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