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大理那边的牛贩子天天打电话来问,老和,牛什么时候处理啊?”5月18日中午,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黄山镇长水村的上空,尽管一片骄阳似火,但60岁的村民和耀光看着自己的20多头荷斯坦奶牛,有些一筹莫展。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3月31日,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该省乳制品获证企业重新审核生产许可的情况,14家乳制品生产企业最终取得15张生产许可证(其中蝶泉获得2张,除了乳制品生产许可证外,还获得一张婴儿奶粉的生产许可证,这是西南片区4省1市通过的唯一一张婴儿奶粉许可证)。另外32家乳制品生产企业的33张生产许可证被注销,4月1日起停止生产各类乳制品。本次过关的乳企主要集中在昆明、楚雄、红河、大理和德宏一带,但曲靖、昭通、丽江、临沧、保山、腾冲等11州市没有乳企过关,过关率仅为30.4%。
尽管目前和耀光家每天产出的160公斤鲜奶,仍被本轮未过关的丽江生态牛奶有限责任公司下属收奶站收购后帮助卖往大理鹤庆,但对于养牛前景的灰暗,老和也心里有数——“听说收奶站每天的运营都在亏本,一旦不收奶了,我也只有卖牛一条出路了。”说到这里,这个已养牛7年的老汉脸上,本已被常年繁重体力劳动“侵蚀”留下的皱纹显得更加深刻了。
丽江原有两家乳企——丽江生态牛奶有限责任公司和丽江益多乳业有限公司,均在生产许可现场审核中未获通过。前者的何老板明确说:“不再做乳业,我正在忙着把原厂区所在地改为货运服务中心。”而后者的杨总也证实了企业已转产乳饮料。
“未通过审核的乳企大多地处边远州市,且规模较小、市场份额不大,对我省乳业发展影响不大。乳企数量虽然从原来的46家变为14家,但这些企业原本就占有云南省90%以上的市场份额。”云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黄艾祥表示。但他同时指出,乳企之间的兼并、重组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云南乳制品产业的大趋势,因为原本趁本轮乳企生产许可重申这个机会,协会就曾建议全省过关企业应控制在5-6家左右,即昆明1-2家、大理2家、红河1家、德宏1家。
“其实,新一轮洗牌才真正开始。产业政策和生产许可的重申,只是对企业的硬件、软件包括质量体系提高了准入门槛,而不是意味着过关企业整体的市场运营、内部管理、核心竞争力等就提高了。”大理来思尔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技术总监杨子彪持同样观点,他认为奶源有限、低端同质化产品带来的利润较低等,都是云南乳企新一轮洗牌的内在驱动力。
尽管未过关企业释放出来的市场不大,但云南人均年饮奶量距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这决定了云南乳制品市场的潜力很大。在当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云南乳企做到了“独善其身”,没有一家企业出问题;但我们也知道,三聚氰胺事件的出现,也是中国乳业面临需求快速增长和产量无法适应,特别是奶源无法匹配部分企业产能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这直接导致了国人对国产奶的消费信心崩溃,且至今仍在恢复重建之中。
伴随着云南乳企新一轮跑马圈地、扩张市场的背景下,带着如何在源头上保证滇产牛奶安全等问题,记者近期在昆明、大理、丽江展开了深度调查,力图真实反映出云南乳制品产业发展的脉络和主线。
本文来源:云南网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