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控制和消灭猪瘟国家采用的主要策略是:先以高密度的疫苗免疫控制猪瘟的流行,在猪瘟流行趋缓后逐渐减少直至停止使用疫苗,然后坚持系统的血清学检测和严格的检疫政策,逐步隔离淘汰猪群中的阳性猪,直至建立猪瘟阴性群体。对有这样阴性群体的地区需严格执行综合兽医卫生措施以防止外来感染的输入。一旦发生猪瘟病例,则扑杀感染动物及其周围疑似感染群体,防止感染扩散。为消灭猪瘟和维持猪群的血清抗体阴性状态,欧盟各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在1990年前后基本控制猪瘟以后不再使用猪瘟疫苗防疫,原因是区分猪瘟野毒感染与猪瘟疫苗接种后猪的血清学反应非常困难(Moennig et al,2000;Vandeputte et al,1999)。因此为防止野毒的输入,这些国家规定对外贸易中,活猪和新鲜猪肉只能来自一年内无猪瘟出现及同期不进行猪瘟疫苗注射的地区和国家。目前我国防止猪瘟的主要手段仍然以高密度防疫为主,这对于活猪和新鲜猪肉的对外贸易而言是一个潜在的限制因素。实践中猪瘟免疫失败现象也时有发生。在改进传统猪瘟苗的防疫效果的同时,为适应猪瘟流行新情况,新型猪瘟疫苗的研制己提到议事日程。如何加强猪群中猪瘟血清抗体的监测,及时了解猪群抗猪瘟的免疫状态,适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是防治猪瘟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