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黑鱼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黑鱼疾病发生也日益加重,出血病、肝病、肠胃炎、寄生虫病等为常见多发病。苗种阶段多发寄生虫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肠胃病,高温季节应预防细菌性出血病,养殖中后期则表现为肝胆疾病。 黑鱼的出血只是是体表现象,我们在解剖后常常伴有肝脏的病变。正常生理状况下,肝脏中脂肪含量为4%~5%,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后脂肪含量将超过5%,甚至达到30%~40%。黑鱼发病初期,鱼体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仅表现食欲不振、游动无力等。初期每天零星死4-5尾/1万尾鱼,此时若能及时用药病情易控制,也可避免后期大量死鱼。随着病情发展,鱼体色发黑,且有浮肿感,游动不规则,失去平衡或静躺于水体中,反应迟滞,呼吸困难。解剖肝脏明显肿大,比正常肝脏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黄红白色斑块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有的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1~2倍,胆汁颜色变成深绿色或墨绿色。 肝胆疾病大多由气温变化、水质恶化,自身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引起。冰鲜和动物内脏等大量投喂,引起池塘中亚硝酸盐含量显着超标,鱼长期生活在恶化水质中肝脏解毒负荷过重,高油脂配方 饲料的投喂也加重了黑鱼消化吸收的负担,致使抗应激能力 下降,容易感染诺卡氏菌,而诺卡氏菌又进一步破坏肝脏功能,慢慢表现为体表出血、死鱼的现象。 防治措施 (1)科学投喂,选用营养丰富全面、品质优良的饲料投喂,切忌过量投喂,防止杂鱼变质和饲料受潮发霉变质。(2)合理密养搞好水质调控,黑鱼放养密度应根据鱼池水深、底质条件、水源和饲料供应、养殖水平来确定,以免水质环境影响黑鱼的健康生长。(4)日常防治,针对这种综合性出血病我们建议养户几种药物搭配使用,协同治疗。如胆汁酸类保肝药物+盐酸土霉素+Vc+中草药类(杜仲叶提取物等),一般情况以上方案3天可有效缓解症状,控制大面积死亡,7-10天肝胆有明显改善。 文章转自龙昌胆汁酸官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