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以后再发情日龄
导 读
断奶后再发情日龄是制约农场PSY提升非常重要的指标,母猪断奶再发情间隔即是重要考量指标之一。当群体的断奶再发情间隔延长,或是长期不发情母猪比例上升,农场管理者就需要审视、分析原因并出台解决方案。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能够确定诱因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生产表现。本文的目的就是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断奶再发情间隔延长对生产的影响,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文献参考PIC)
目前国内在很多农场的断奶以后在发情时间(平均)是超过30天的,甚至更高,这也是影响回转率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对这一重要指标不能进行有效的干预。则农场的损失将非常严重。(母猪一个NPD意味着30元/天的损失。)
断奶再发情延迟是指母猪在断奶后 7 天内未出现发情。无论在任何时候,当出现断奶再发情延迟的母猪比例大于平均母猪存栏量的 1%时,农场管理者就应当高度重视,同样当断奶母猪的 7 天内配种率低于 90%或母猪群的平均断奶再发情间隔持续>7 天,这都意味着母猪群出现了问题,必须采取干预措施。季节变换也是一个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在夏季母猪的采食量会降低,对低胎次母猪而言,采食量降低更容易导致断奶再发情间隔延长。
据我们的经验,平均断奶到再发情间隔每增加一天,母猪群的平均年窝数将降低 0.02。在断奶仔猪成本增加方面,不考虑仔猪生产量减少带来的利润损失情况下,10%的断奶母猪出现配种延迟,就能导致平均每头存栏母猪每年增加 50-100元 的断奶成本。
潜在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案:
其他:
1、断奶当天开始公猪诱情
2、断奶以后至配种20天内补充光照
3、断奶以后增量饲喂
4、借助数据管理软件及时对延期发情母猪处理
5、乏情母猪处理或淘汰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