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俗称的打针就是医学术语所说的注射,即借助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将药物注入机体,以达到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等目的。按药物注入部位的深浅可分为: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和皮内注射。
肌肉注射
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通常为了治病。主要适用于:
1、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
2、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
3、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吸收途径:药品溶于组织液后,进入毛细血管网再汇入静脉,或者直接进入小静脉,或者进入淋巴液再汇入大静脉,随静脉血入右心房,再入右心室,经肺循环后回到左心房,再左心室,进入体循环,到达肝脏,代谢出活性成分,再随血流达到全身或病灶。若不需代谢即有活性,就不需进入肝脏就能直接到全身。
皮下注射
将药液注入皮下组织。适用以下情况:
> 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 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 预防接种。
静脉注射
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静脉注射可分短暂性与连续性,短暂性的静脉注射多以针筒直接注入静脉,即一般常见的“打针”;连续性的静脉注射则以静脉滴注实施,俗称“点滴”。适用以下情况:
> 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或静脉输液法。
> 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
> 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
> 输液和输血。
> 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皮内注射
将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主要用于皮肤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 该注射法不可使用碘酊、碘伏消毒,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的观察。
>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药物过敏试验者,注射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家族遗传史,如有过敏史,则不可对有过敏的药物进行皮试。
> 做药物过敏试验者,事先准备好急救药品,防止意外发生。
> 进针角度不宜过大,避免将药液注入皮下,影响结果的判断和观察。
来源:互联网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