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4周龄内的饲养阶段,此时饲养环境调控是雏鹅饲养管理的工作重点,直接影响到雏鹅的生长发育、成活率和生产性能。籽鹅属小型鹅品种,雏鹅个体较小,对环境适应力较弱,前期生长发育缓慢。因此,针对籽鹅育雏期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环境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温度。雏鹅对温度的反应非常敏感,高温或低温对雏鹅生长都不利。温度高,雏鹅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或感冒;温度低,易受凉,导致消化不良或挤压死亡,所以育雏阶段要有专人看护,及时调整育雏温度。因籽鹅属小型鹅种,对低温和温度骤变的适应能力很弱。所以,育雏初期要求温度较高,脱温速度要求较慢。
适宜的育雏环境温度是促进雏鹅生长发育和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条件,是雏鹅本身在此饲养阶段感受的舒适温度,而不是经验得出的温度参考值。因此,实际饲养必须在育雏舍多安放温度计,经常观测环境温度。通过雏鹅具体的行为表现及健康情况来判断育雏的温度是否合适。具体判断方法是:当温度适宜时,雏鹅均匀分布,呼吸平和、安静,食欲、采食正常,吃饱后很快安静睡眠,粪便、生长发育均正常。虽然雏鹅仍有喜欢趴卧在一起休息的习性,但没有集堆、相互挤压的现象。兽药代理 1866.tv
育雏生产中,还需灵活掌握一些规律,夜间、阴天温度可高些,中午、晴天可低些;小群可高些,大群可低些;弱雏可高些,强雏可适当低些等。21日龄以后,当雏鹅的御寒能力增强、舍内外温度基本相同时,则可逐渐脱温。
相对湿度。生产中,要求育雏舍内湿度适宜。如湿度过高,病原微生物容易生存、繁殖,导致垫料出现霉菌,雏鹅易发白痢、球虫病、曲霉菌病和大肠杆菌病等多种疾病;湿度过低,舍内干燥,会加快雏鹅体内水分散失,绒毛发脆,脚趾干瘪,且雏鹅易患呼吸道疾病等。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