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禽生产中,给禽类打针是常事。但不少养禽户对药物性质不了解,打针部位选不对,方法不对,以致造成药液注入体内后又流出,打针部位发炎、肿胀,有时引起禽只死亡、瘫痪等,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给家禽打针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打针忌粗暴。捉禽打针,对禽类讲本身即是个强刺激,操作人员要动作轻而快,推完药液要按住针眼,迅速拔出。
二、药液多时不要在一点注射。因禽的肌肉比较薄,在一点打入多量药液,易引起局部肌肉损伤,也不利于药物快速吸收。应将药液分次多点注入肌肉。
三、皮下打针不要用粗针头。粗针头打针因深度小、针眼大,药水注入后容易流出,且容易发炎流血。因此,皮下注射特别是给仔鸡注射要用细针头( 人用针头),注射油苗可以用略粗一点的针头。
四、胸部打针不能竖刺。给幼禽打针时,因其肌肉薄,竖刺容易穿透胸膛,将药液打入胸腔,引起死亡,所以,应顺着胸骨方向,在胸骨旁边刺入之后,回抽针芯以抽不动为准( 说明针头在肌肉中),这时再用力推动针管注入药液。
五、刺激性强的药液别在腿部注射。禽的主要活动器官是腿部,药物刺激性强、吸收慢,会造成禽腿长期疼痛而行走不便,影响饮食和生长发育。所以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翅膀或胸部肌肉多的地方打针。
六、腿部打针不要打内侧。因为禽类腿上的主要血管神经都在内侧,在这里打针易造成血管、神经的损伤,出现针眼出血、瘸腿、瘫痪等现象。
|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