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发的对4~20 日龄雏鹅有较大危害的急性高接触性传染病, 本病具有接触性传播速度快、 病程短促及死亡率高等传染病的特点, 近几年来随着养鹅业的不断发展, 小鹅瘟在很多地区呈现流行和传播趋势。 笔者进行了临床诊断、 剖检, 采集病料经实验室进一步诊断,确诊为急性小鹅瘟, 采取紧急治疗,有效控制了疫情, 最大限制的控制和减少了疾病带来的损失。 现将诊疗过程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本病全年均有发生, 但多发于冬末春初, 主要侵害 3~20 日龄雏鹅。 鹅群发病常呈爆发流行, 传播迅速, 高传染率和死亡率。 在饲养管理差, 卫生环境差, 潮湿阴冷, 鹅龄小发病率较高, 1~4 日龄越大, 死亡率越低, 40龄以上鹅只, 未见发生本病。 2 临床诊断 病雏鹅发病经过多呈急性发作,精神出现颓废, 弓背缩头, 被毛蓬乱,步履蹒跚不稳, 严重者倒地不能站立,并有 “吱吱” 叫声发出。 饮欲增加,有食欲但不能正常采食。 有乳白色或黄白色的粪便排出, 粪便呈浑浊稀薄并伴有气泡, 气味恶臭。 失水消瘦现象迅速, 体重锐减。 鼻腔内有大量半透明状分泌物, 患病鹅因鼻腔分泌物多影响呼吸而不停的甩头。 大部分雏鹅在死亡前头向背颈弯曲, 脚掌呈游泳状抽搐, 张口喘气并发出 “吱吱”惨叫声。 病呈短一般 1~2d 内死亡, 死亡尸体僵直。兽药加盟网 1866.tv 3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病死雏鹅肝脏有轻微肿大, 部分死亡雏鹅肝脏颜色呈现土黄色, 有少数病死鹅胆囊比正常肿大。脑、 肾、 心等器官肉眼观察无明显病变, 气管、 泄殖腔、 关节等部位无出血点, 胃肠无食物呈空虚, 肌胃角质层出现脱落, 肠道黏膜发生肿胀, 并有充血和出血现象, 黏膜部位被大量黏液覆盖, 靠近卵黄囊的肠腔部位出现明显肿大, 剪开肿大的肠管, 可见灰白色状如绦虫腊肠样栓子, 长度约为 5~8cm, 剪开栓子, 内部为深褐色干燥的肠内容物, “栓子” 外层被覆质地脆弱和厚薄不一的纤维素性假膜,假膜表面有类似出血的斑块。 心房扩张, 心壁松弛, 心肌晦暗无光泽, 呈苍白色。 切片可见心肌纤维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 颗粒变性以及肌纤维断裂。 脑膜血管充血, 并呈点或片状出血, 神经细胞变性, 血管周围间隙淋巴细胞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