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油脂营养中的小秘密 文|王勇
对于油脂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它是我们饲料中的常规营养成分。但是对于油脂我们又很陌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家对油脂的研究和关注实在是少之又少。 我们常规认为影响油脂消化吸收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油脂的饱和程度、脂肪酸链的长度等,但是这个并不是万能的。比如说:牛油、棕榈油和猪油的饱和程度接近,但是他们的消化率却有很大的差异,猪油的消化率要高于牛油和棕榈油。这是为什么呢?下来我就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解释。 甘油三酯分子中三个脂肪酸结合在甘油的不同碳原子上,分别是sn-1、sn-2和sn-3位点。如图一所示。 图一:甘油及甘油三酯的结构
胰脂肪酶优先水解甘油三酯的sn-1或sn-3位脂肪酸,最后剩下在sn-2位含有一个脂肪酸的甘油单酯。相对于水解后的FFA,以甘油单酯的形式存在的sn-2位脂肪酸会更有效的被吸收(Bracco,1994)。不论sn-2位是饱和脂肪酸还是不饱和脂肪酸,75%-85%的sn-2位甘油单酯能够直接被动物肠道吸收(Ratnayake, 2009 )。脂肪酸在sn-2位置的相对分布量如表1所示。猪油、牛油及棕榈油具有比较接近的U:S比率,但是生长猪对猪油的消化率一般要高于牛油和棕榈油(Jergensen和Fernandez, 2000 ),而棕榈油和牛油消化率则比较接近。这主要是由于猪油中消化率低的饱和脂肪酸大部分位于甘油三酯的sn-2位,提高了饱和脂肪酸的消化率,从而使猪油消化率提高。Kil等(2008)也研究发现,生长猪与育肥猪对猪油和不饱和度较高的大豆油消化率非常接近。
表1:脂肪酸在sn-2上位置的相对分布量(%,每种脂肪酸)
猪乳中乳脂含量可达8%,且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其中C16:0约占37%。然而哺乳仔猪对乳脂的消化率却非常高,这主要因为约58%的C 16:0位于甘油三酯的sn-2位碳原子上,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位于甘油三酯的sn-1和sn-3位(Kuksis. 1978 )。乳脂和椰子油含有的中短链脂肪酸主要位于sn-1和sn-3位,它们可以在胃脂肪酶和胰脂肪酶的作用下迅速被分解。猪油中C16:0主要在sn-2位,而牛油中大量的C16:0和C18:0位于sn-1和sn-3位,这就是牛油和猪油有相似的U:S比率却要比猪油的消化率低的原因。植物油和动物油中脂肪酸在甘油三酯上的分布有其特异性,植物油中甘油三酯sn-2位主要是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动物油脂中饱和脂肪酸主要位于sn-2位(Kuksis. 1978 )。棕榈油含有接近50%的C16:0,而其大约有92%的量位于sn-1和sn-3位,这就是畜禽对棕榈油消化率低的主要原因。
甘油三酯的消化率受其熔点的影响,低熔点的甘油三酯具有高的消化率,且甘油三酯的熔点受甘油三个碳原子位点上结合脂肪酸熔点的影响。脂肪酸在甘油三酯分子中的空间分布也会影响到甘油三酯的熔点。在甘油三酯sn-2位上的C16:0或C18:0会降低甘油三酯的熔点,并且在甘油三酯sn-2位的C 16:0对其熔解温度的影响(降低3-8℃)要比C 18:0(降低1-3℃)更加显著(Hunter 2001; Jimenez等,2010),这就是为什么猪油sn-2位的C 16:0要比牛油中sn-2位的C18:0能够更加有效地增加消化率的原因。因此,若对甘油三酯进行内部酯化反应,使油脂所含的饱和脂肪酸尤其是C16:0尽量多的分布在sn-2位,那么动物对饱和油脂的消化利用率将会提高到和高U:S比率油脂一致的水平。Renaud等(1994)对大鼠进行试验证实,当更多的C 16:0处在棕榈油的sn-2位时,能够提高大鼠对C 16:0的消化吸收,而将猪油sn-2位上的C16:0降低时,大鼠对猪油的消化率则会降低。
因此,对于含有大量长链饱和脂肪酸的油脂而言,若在sn-2位上分布更多的长链饱和脂肪酸可以提高油脂的消化率。Smink等(2008)研究发现,sn-2位的C 16:0不仅在肉鸡上更好的吸收,还可以直接沉积在脂肪组织中,并且经过酯化后的棕榈油在肉鸡体内的消化率可由57.9%增加到63.7%o Scheeder等(2003)研究发现,通过对大豆油和牛油脂肪酸随机酯化后,增加了大豆油和牛油sn-2位上C16:0和C18:0的含量,提高了肉鸡的脂肪消化率。
甘油三酯分子中位于外部的sn-1或sn-3位的脂肪酸被最先水解下来,剩下的是在sn-2位上含一个脂肪酸的甘油单酯。 1、饱和脂肪酸的极性低,不易形成微胶粒,消化率低。甘油单酯可以跟游离脂肪酸或其它脂溶性物质形成微胶粒被肠细胞吸收。 2、油脂中FFA含量高则胃肠道中酶解下来的甘油单酯相对就较低。因此,FFA含量高且饱和脂肪酸含量也较高的油脂配合使用利舒宝效果非常好。 3、广告:在饲料中额外添加利舒宝可以适当提高油脂的消化率吸收,特别是对脂肪消化能力低的幼龄畜禽、肉鸡以及油脂添加量高或者能量需求高的动物(母猪、仔猪、水产、肉鸭等动物)上使用效果更好。
转自:建明工业(Kemin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