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89|回复: 0

雏鹅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 10: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雏鹅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


在养鹅生产中,雏鹅成活率的高低是养鹅的关键。雏鹅是指0~3周龄的小鹅,在这个时期,由于多种原因常会发生各种疾病,造成大批死亡,使养鹅者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又到每年的养鹅期,为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增加养鹅的经济效益,现将雏鹅早期死亡的原因并采取的相应措施介绍如下:
一、 种鹅原因 1、种鹅缺乏营养 种鹅日粮过于单纯,比例不当,营养不全,造成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缺乏。当缺乏维生素A时,雏鹅出壳时间延长,肿眼或瞎眼的残雏增多,抗病力差;缺乏维生素D时,初生雏鹅小而软弱;缺钙时,雏鹅腿、翅粗短,喙及腿骨软,前额突出,颈部水肿,腹部膨大;能量与蛋白质不足时,种蛋小、弱雏多等。因此,在配制种鹅的日粮时,一定要全价,注意营养搭配,千万不可马虎,有啥吃啥,以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
2、胚胎传染病 一些病原菌经垂直(种蛋)传播途径传递给子代的传染病,如大肠杆菌、副伤寒、葡萄球菌、曲霉菌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种鹅群净化不彻底,检查淘汰不严格,带有病原菌的母鹅经种蛋将病原传给刚出壳的雏鹅。其次是种蛋在收集、储存、运输等环节中使之污染。后果是疾病传播快,死亡高峰在2日龄~7日龄,发病急,死亡率达50%以上,无治疗价值。因此,在种鹅的饲养过程中,要按免疫程序、定期进行预防接种。种鹅舍要做到清洁、卫生、干燥,并要严格消毒。种蛋储存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不超过7天,脏蛋不能入孵。在孵化前种蛋要用甲醛熏蒸消毒。
二、孵化原因
1、种蛋污染 若种蛋存放消毒不当,如清洗或喷雾,造成蛋壳水分过多,曲霉菌生长而污染或感染大肠杆菌,孵出的雏鹅出现腹部大、脐炎、卵黄囊炎等,会引起前期死亡。所以,种蛋要用甲醛熏蒸消毒,减少种蛋污染。平时要注意蛋库的卫生消毒,保证通风换气和适宜的温湿度。
2、孵化设备污染 孵化器、出雏器在出雏后清理不彻底,消毒不严格,多种、毒菌、病毒繁殖并通过空气侵害种蛋和雏鹅,引起雏鹅脐炎、卵黄囊炎、肺炎和肠炎等,死亡率可达10%~20%。因此,孵化室要注意清洁卫生,经常打扫,清除污染垃圾,并做到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每孵出一批雏鹅后,都要对孵化设备进行彻底消毒。
3、孵化条件不良 在孵化过程中,孵化温度忽高忽低,通风换气不良,湿度过高或过低,翻蛋不规则,都会引起出雏过早或过晚而出现大批弱雏。这种雏体形小,蛋黄吸收不完全,精神不振,站立困难,脱水,很容易感染其它疾病而引起死亡。在孵化过程中,要求经常校对孵化器的精确度,使温湿度适宜,按要求进行翻蛋。
三、饲养管理不当
1、育雏温度不适宜 农村养鹅在育雏期很难掌握合适的温度。温度过高雏鹅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提高;温度过低雏鹅不能维持体温平衡,有雏鹅拥挤,踩踏和扎堆等现象,易造成窒息死亡,并诱发其它疾病。 育雏期的温度,1日龄~5日龄育雏室应保持28℃~27℃,6日龄26℃~25℃,11日龄以后24℃~20℃。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能超过1.5℃。
2、密度过大通风不良 由于密度过大,造成舍内空气混浊,缺氧。料槽和饮水器数量少,放置的位置不当,或环境突变等,使雏鹅活动受阻,造成采食饮水困难。特别是早春,单纯强调保温而忽视通风换气,再加上舍内生火炉取暖,致使育雏舍内有害气体增多,如氨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在短时间内可引起大批死亡。 一般合适的密度1日龄~5日龄每平方米25只,以后每5天递减5只左右,到20日龄降至10~8只。育雏舍的空气要保持新鲜,注意通风,但不应使冷空气直接吹入舍内,防止雏鹅受冷而感冒。
3、强弱雏不分群 弱雏是指一些蛋黄吸收不完全,脐环肿胀有黏液,腹部肿大,出生时体小软弱、体质差、反应尺钝的雏鹅。这些雏鹅要不与健雏分群单独饲养,极易被健康的雏鹅压踩造成死亡。因此,弱雏要与健雏分群隔离饲养,把育雏舍温度提高到30℃左右。补充营养,饮水中加5%的葡萄糖和0.02%环丙沙星,饮温开水7天。3天后每天早晨加饮1次酸牛奶,以促进雏鹅消化吸收。 饮水后2小时开食,喂给八成熟的小米,每10只雏鹅加喂煮熟的鸡蛋黄1个和酵母片5片,研碎后拌在饲料中,每天喂给3次,连喂3天~5天。
4、雏鹅脱水 由于雏鹅出壳后,在出雏器、孵化场停放时间过长,长途运输雏鹅消耗体力,高温及空气干燥,没能及时供水而引起脱水,导致雏鹅进室后暴饮,嗉囊胀满,或将羽毛全部打湿而被冻死。雏鹅出壳后,不要在出雏器及孵化场停放时间太久,应及时运到育雏舍。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如要长途运输时,最好事先饮用或向口内滴服含抗生素(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维生素C、电解多维和5%~8%的葡萄糖(白糖)的混合液。要尽早给水,先饮水后开食。
5、饲料配合不合理,营养不全 农村育雏,不少农户使用自配料及剩余饮菜等单一饲料,缺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原料质量差、发霉变质等,不能满足雏鹅的营养需要,严重阻碍雏鹅的骨骼生长发育。另外,一些应激因素,如高温、高湿、转群、惊吓等,也可使机体代谢紊乱,造成某些营养物质吸收不良,导致雏鹅衰弱死亡。在雏鹅的饲养管理中,一定要给雏鹅提供营养全价的日粮,不喂给发霉变质饲料,在遇有应激反应时,要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应激的药物,如电解多维、维生素C等。
6、雏鹅中毒 引起雏鹅中毒的原因有饲料中毒,雏鹅采食了发霉变质的饲料或受污染的饲料引起中毒;雏鹅误食施过农药的蔬菜、各类饲料或受用被农药污染的器具饮水,引起农药中毒;使用药物如痢菌净、磺胺类药物、一些毒性大的抗球虫药物等,由于药量过大或使用不当,造成雏鹅采食过多而引起中毒死亡。 雏鹅不喂施过农药的青饲料,对于发毒变质、受到污染的饲料不能喂雏鹅,以防中毒;在使用药物预防或治疗疾病时,要事先认真阅读使用说明或按兽医的医嘱使用,不得私自任意增加用量或用药次数,避免中毒的发生。
7、恶癖症与兽害 过强的光照、育雏舍潮湿、过大的密度、食槽饮水器过少及某些营养物质缺乏会造成啄肛,啄趾,啄羽等恶癖,也会引起雏鹅死亡;雏鹅自我保护能力差,常受到狗、猫、老鼠、黄鼠狼及蛇等敌害动物的侵害,致使部分雏鹅受伤或死亡。 育雏舍的光照不能太强,如太强可用红色布或纸挡一下。供给足够的饮水器,每100只雏鹅要有2250毫升饮水器4个,均匀分布育雏舍内。减少饲养密度,不能潮湿,增加营养可避免恶癖的发生。不得让狗、猫进入育雏舍,注意定期灭鼠,防止黄鼠狼、蛇的侵害。
四、疾病所致
1、环境条件差 育雏舍地面垫料长期不更换,长期不进行清扫,舍内湿度过大,粪便垃圾成堆,为病原菌和寄生虫病的发生,雏鹅的死亡率升高。因此,育雏室的垫料要勤换,经常打扫,清除粪便和垃圾。每周要用0.5%的百毒杀消毒两次,周围环境每周消毒1次。育雏舍要做到清洁、卫生、干燥。
2、消毒不到位 不少农户在购进雏鹅前,未对育雏室保温设施、饲养设备、饲槽、饮水器及日常用具进行彻底消毒。造成一些疾病对雏鹅产生危害,使雏鹅严重死亡。同时,对某些产生事先不去预防,一旦发病乱用抗生素药物,旦治治停停,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死亡。 在进雏前将育雏舍清扫干净,并与设备、用具一起用甲醛熏消毒。鹅发病时要请有经验的兽医诊治,按剂量、疗程用药,不得随意增加用量,以防药物中毒和形成耐药性。切忌自己乱用药,待不见效果时再去请兽医。
3、不注意预防接种 不少养鹅户为了省钱和怕麻烦,不给雏鹅预防接种,也有的购回疫苗未能及时接种或疫苗保管不善而导致免疫失败,未达到预防的目的。疫苗过期,注射剂量不够,部位不当等均起不到免疫作用。 目前,预防接种是预防雏鹅传染病的重要手段,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对于小鹅瘟、副黏病毒、禽流感及禽霍乱等要及时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15 19:4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