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在板块学习了各位前辈的帖子,对于玉米的问题还有疑惑,在此提出,希望各位前辈解惑。谢谢
1、一帖子说:关于烘干玉米的抗性淀粉问题,可以从以下资料再行考虑:
一、相关从压热处理温度对抗性淀粉含量影响,,抗性淀粉的含量随着压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呈规律性的变化,在低于150度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抗性淀粉含量逐渐提高,在150度时达到最高值,超过此温度后,抗性淀粉含量反而下降。
二、烘干玉米的温度:玉米在烘干过程中,无论是采取一次烘干还是二次烘干,其烘干机内预热温度不低于150°C,烘干粮食出机粮温一般在40-45°C;
所以,经过高于150度烘干的玉米,应该是已将新玉米要经过后成熟的抗性淀粉量有所下降或提前成熟。
那么是否是说:一般烘干玉米都是机内预热温度大于150℃的?如果是,150℃会导致玉米营养物质怎样的改变?烘干的玉米抗性淀粉还会随着时间变化么?
2、有观点说风干玉米抗性淀粉(直链淀粉)随着储存期延长,抗性淀粉增加(那么烘干玉米会不会有抗性淀粉的变化)。而实际生产过程中,用新玉米会导致幼龄动物拉稀,而一用陈玉米就解决了此问题,是怎么回事?
3、有个帖子说:一家猪场,一直用风干玉米,猪群很好;后来换了烘干玉米,出现了猪群咬架的问题。那个市场人员详细观察询问之后,找到了这个变化。向猪场老板反应,把玉米换回风干的,咬架现象消失。——这说明烘干玉米抗性淀粉比风干玉米多。实际使用过程中,东北玉米多是烘干玉米,东北玉米多是元旦以后上市,这时风干玉米,烘干玉米都经历了玉米后熟期,应该不会有新玉米的弊病?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