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滨州和生农业 于 2015-11-3 10:50 编辑
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建议
提高母猪生产性能是养殖场追求的目标,在我国 养猪技术和 饲料工业水平下,母猪生产能力的提高有巨大的潜力。一般以每头母猪终生生产的断奶仔猪总窝重量来代表其生产性能,这个指标既考虑到母猪每窝育成的仔猪头数和仔猪断奶体重,又包括了母猪淘汰前的总计产仔窝数。母猪的种用寿命是影响养猪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母猪通常要在一周岁时才能产第一胎,如果不能在前3-4胎连续正常地哺育出仔猪或者过早被淘汰,它所创造出的利润将不足以抵消自身的培育费用,较理想的目标是使母猪连续繁殖直至达到性能高峰的5-6胎,这就需要一个优化母猪饲养方案。 提高母猪生产性能需要多方面因素的改善,包括基因和环境因素等 。一般情况下,饲料费用约占总成本的60-80%。充足的营养供给才可以让母猪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性能潜力充分表达出来,准确估算母猪在不同繁殖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是保证养猪生产高产、高效、优质并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但母猪的饲养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每日摄入养分和“维持+生产 ”消耗平衡的问题,必须了解母猪营养代谢方面的两个特点: 1、 母猪自身摄入食物的能力与生产需求矛盾。 母猪的繁殖周期可以大致分为妊娠前期(1-84天)、妊娠后期(85-分娩)和泌乳期和空怀期。以每日母猪生产的“产品 ”重来计算{指妊娠期胎儿和妊娠产物生长,泌乳期哺乳仔猪窝增重(这里以1-28天为例)},整个周期约增长3.5倍左右。在实际生产中,母猪采食量受胃扩张制约,在同一个体上采食量变动范围不大。当最大摄入大于需要时,例如在妊娠期,我们可以用限饲的方法轻而易举地解决;相反,倘若最大摄入小于需要时,可以适当提高的饲料浓度。选择“超能力-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配合高能日粮。使母猪在采食含量范围内达到最大能量浓度基本满足母猪当日产奶的需要。 2、 母猪“繁殖优先”的营养分配规律。 从生产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泌乳期掉膘较多的母猪断奶仔猪窝重往往较大,这说明,母猪为了弥补能量摄入的不足,在一定范围内动用自体组织参与产奶并维持较高的泌乳能力。研究证明,如果基本满足泌乳母猪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母猪动用的体组织以体脂肪为主。强调的是,母猪的体脂肪沉积和动员能力上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目前没有有效的可以人为调控的方法。如果母猪在泌乳期间体组织消耗过度,导致母猪断奶后推迟发情或者发生“瘦母猪综合症”,这是相当一部分泌乳性能好的母猪被过早淘汰的重要原因。 考虑以上母猪营养代谢方面的特点,建议在全繁殖周期内合理分配能量供给,原则是在“最大摄入需要”的阶段补偿前一繁殖周期动用母体贮备,或者预先支付以下“最大摄入小于需要”阶段的预计不足部分。具体方法是:妊娠前期除了供给母猪“维持+生产”所需能量外,还要根据母猪的体况进行调整,特别是对上一胎泌乳期消耗过度的母猪必须在这个阶段进行补饲,研究证明,哺乳期间母猪背膘减少1毫米,体重降低4.5公斤,日粮中需添加2.5公斤“超能力-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因为母猪对粗纤维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在有条件的地区,此阶段可以尽可能地利用青粗饲料,由于胎儿初生重的2/3需要在妊娠后期长成,再加上乳腺发育,妊娠后期需要供给母猪比妊娠前期高得多的能量,至少是它的1.5倍。建议在妊娠后期产前一月内添加2-3%的“超能力-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提供能量。泌乳期需要配制能量和氨基酸浓度较高的日粮,而添加“超能力-脂肪酸平衡乳化油粉”,不仅能提供母猪生产所需的高效能量,还可以促进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特别是当处于高温环境等影响母猪采食量时,还可以降低热应激反应。总之,对母猪的饲养要在当地的环境条件(特别是饲料资源)和母猪自身的特性的基础上,从长远目标考虑,制订出适用的饲养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