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鸡群密度不能过大 由于受资金、场地、设备等因素的限制,或者饲养者片面追求饲养规模,养殖户育雏、育成的密度普遍偏高。有的养殖户从进鸡到转群上笼饲养密度不变,早期不能按时分群,6周龄的体尺、体重难以达标,直接影响育雏、育成鸡的质量。饲养密度也就成为了限制蛋鸡生产性能的首要因素。 在多年的蛋鸡养殖生产实践中,深刻体会到饲养密度为限制蛋鸡生产性能的首要因素。 2.保持鸡群的均匀度 鸡舍的均匀度差,会导致产蛋高峰期不明显。育雏的有效空间严重不足,早期料桶、饮水器的数量较少,不同的疫病防治措施、不同的光照制度等因素都会造成鸡群均匀度差。 3.注意鸡舍的通风 育雏早期为了保暖,门窗均封得很严,随着密度的增大,分泌物、排泄物的增多,粉状料的使用,羽毛、皮屑的脱落,舍内的空气极为污浊,雏鸡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极易发生流泪、打喷嚏、关节炎等,严重影响生长发育鸡的质量。 4. 产蛋阶段光照要掌握 蛋鸡每天有14-15小时的光照就能满足产蛋高峰期的需求,由于考虑到其它影响因素,现在普遍采用16小时的光照制度。补光时一定要按时开关灯,不要等到天色变暗之后才去开灯,否则就会扰乱蛋鸡对光刺激形成的反应。灯的光照强度也应该注意,可以在灯泡上面加上灯罩,以保证光照强度。灯的位置也不宜过高或过低,在离地面1.8-2米的高度为宜,灯与灯之间的距离要相等。 5.不要随便混养,尽量做到不同批次的鸡分开饲养。便于饲养管理和疫病的防治。 6.合理安排产蛋高峰期 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大约在25-35周龄,产蛋率一般可达90%以上,这一时期蛋鸡产蛋生理机能最旺盛,必须有效利用这一宝贵的时期,合理安排育雏时间。如果天气炎热,舍内需要使用人工降温或用湿帘降温,就一定要预防大肠杆菌病,保证蛋鸡产蛋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