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25|回复: 0

[养猪技术] 猪抗应激的机理与防范综述|给它|抗应激|猪应激|运输应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0 14: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前由于世界各国一直改良猪品种并应用高能量饲料喂养,同时随着集约化养猪的迅速发展使得猪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受到了破坏而且长期的全封闭式管理也造成猪只抗逆能力变差。导致应激病因越来越复杂,对养猪业和屠宰业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也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应激所引起机体的非特异性变化叫做全身适应综合症(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应激”已成为猪场集约化、规模化饲养无法避免的现象。如何提高猪对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即抗应激能力,已成为养猪业的关键。

        现代猪生产条件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应激原,例如断奶、转群、混群、捕捉、保定、运输、高温、严寒、通风、营养、手术、疾病感染、疫苗接种、屠宰等等。猪应激反应的一个结果是应激综合症的发生。所谓猪应激综合症是指在非特异性的应激因素的作用下,猪发生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体温升高、肌肉僵直、后肢呈现痉挛性收缩,并伴随突然死亡的一种征候群。发生应激综合症的猪,表现为肌肉苍白、质地柔软及液体渗出等特征性变化(称为白猪肉或水猪肉,即PSE),其肉质低劣,营养性及适口性下降。

        当猪受到应激原的作用后,下丘脑兴奋,分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使垂体前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增多,ACTH 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上腺,促使糖皮质激素的释放。应激初期分泌的肾上腺,也可刺激垂体前叶释放 ACTH,ACTH 分泌的增多,阻碍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加强分解代谢,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从而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应激原的强度大,作用持久时,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衰竭,可造成猪发病和死亡。


猪抗应激的机理与防范综述

猪应激可分为惊恐反应、适应和衰竭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惊恐反应或动员阶段

        机体对应激原作用的早期反应,出现典型的 GAS 症状,此期机体尚未获得适应。如果应激原作用十分强烈,则家畜可在最初1小时或1天内死亡,如果家畜机体能经受住应激原

        作用而存活下来,则惊恐反应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然后进入适应阶段。

二是适应或抵抗阶段

        许多猪表现与惊恐反应相反,新陈代谢趋于正常,同化作用占优势,体重恢复,各种机能得到平衡,血液变稀、血液中白细胞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也趋于正常。机体的全身非特异性抵抗力高于正常水平。如果刺激不十分强烈或应激原作用停止,则应激反应的发展就在此阶段结束,该阶段可持续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不等;如果猪不能克服强烈应激原的作用,则适应又重新丧失,应激反应进入衰竭阶段。

三是衰竭阶段

        猪表现似惊恐反应,但反应程度急剧增强,出现各种营养不良,肾上腺皮质肥大,却不能产生必要的激素,异化作用又重新占主导地位,组织中的蛋白质、脂肪和机体贮存解体,体重剧降,淋巴结肿大,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加,骨髓中细胞成份减少,继而机体贮备耗尽,新陈代谢出现不可逆变化,适应机能破坏,各系统陷入紊乱状态,许多重要脏器机能衰竭,导致猪死亡。


猪抗应激的机理与防范综述

猪应激发病机理

        猪应激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没有应激反应,机体将无法适应随时改变的环境。过分应激反应,超出机体的适应能力或反应异常,则造成内环境紊乱,诱发疾病的发生或疾病的发展、恶化。目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应激主要是引起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一系列变化,重新调整机体的内环境平衡,以适应应激原的作用。但这种变化了的内环境常常以增加器官机能负荷或自身防御机制消耗为代价,因此过度激烈或长期应激状态会造成机体适应能力破坏或适应潜能被消耗最终引发疾病。

在养猪过程中常见的应激性疾病主要有四个。

一是猪猝死综合征:

        主要是由于抓捕、惊吓、注射等,常常是不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

二是猪应激综合征:

        主要是由于运输、高温、拥挤等原因,出现早期肌肉震颤、尾抖,继而呼吸困难、心悸,皮肤出现红斑或紫斑,可视黏膜发绀,最后衰竭死亡。

三是猪应激性溃疡:

        以胃、十二指肠黏膜等发生溃疡为主。主要是由于咬斗、运输、严重疾病等严重的应激反应导致,主要表现事前无慢性溃疡典型症状,是一种急性胃肠黏膜病变。解剖可见胃肠(十二指肠)黏膜有细小、散在的点状出血;线状或斑片状浅表糜烂;或浅表呈多发性圆形溃疡,边缘不整齐,但不隆起,深度一般达黏膜下层。

四是消化道菌群失调:

        主要是由于更换饲料或饲喂方法、转圈、混群、市场交易等。猪胃肠黏膜损伤引起消化道正常微生物区系被破坏,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致病菌株大量繁殖引发细菌性肠炎。


猪抗应激的机理与防范综述

猪应激应对措施

1、针对猪物理应激的技术措施

        对猪受到寒冷、高温、强辐射、低气压、贼风、强噪声等物理应激,可采取保温防暑,远离工厂及污染区,防止贼风,保持环境相对安静等措施。

2、针对猪化学应激的技术措施

        对猪生长环境空气中的 CO2、NH3、H2S 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各种化学毒物和药剂等化学应激,可采取通风换气,有毒净化空气,保持环境卫生,勤换垫料等措施。

3、针对猪饲养过程中应激的技术措施

        对猪饥饿或过饱、日粮不平衡、日粮急剧变更和饲养水平低下、饮水不足或水温过低等产生的应激,应采取平衡日粮、供给清洁饮水等措施。

4、针对猪生产工艺应激的技术措施

        对猪饲养规程变更、饲养员更换、断奶、称重、转群、抓捕、驱赶、缺乏运动、饲养密度过大、饲槽宽度不足、组群过大等产生的应激,可采取调整合理饲养密度、断奶前尽量少抓猪、少注射给药等技术措施。也可在断奶仔猪转群后的3至5天内,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电解多维,对缓解断奶仔猪因转群造成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膘情下降、抗病力减弱等不良反应均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5、针对猪生物学应激的技术措施猪

        任何疾病都是应激因素,除引起特殊的组织器官损伤外,都会引起患病机体的严重应激反应。毒力强的致病因子可使猪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生长减慢,母猪流产或死胎。主要应对措施有:

     (1)脱出猪饲料中和猪体内的毒素,保肝、脱毒、补能增强免疫力;

     (2)定期驱虫;

     (3)预防因圆环病毒、蓝耳病毒、伪狂犬病毒导致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及呼吸综合病症。

6、针对猪心理应激的技术措施

        对猪争斗、群体等级地位、惊吓、粗暴管理以及其他引起心理紧张的因素产生的应激,可采取合理分群、关爱猪只和保持环境安静等措施。

7、针对猪运输应激的技术措施

        在猪收购、调拨、贮养、运输和屠宰加工过程中,由于对猪多次的驱赶、捆扎、鞭打和惊吓,运输过程中饥饿缺水、挤压、殴打及车辆颠簸等一系列刺激,都会引起猪发生应激反应。猪在此过程中,许多超阈值的刺激同时作用于猪,会降低生猪的防御机制,导致猪发烧,如果猪的呼吸频率超过80 次/分钟,体温超过39.7 ℃,就表明出现了严重的应激。长距离运输时容易造成猪脱水、失重、甚至死亡,当路况较差、密度过大、拥挤、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时,应激更严重。主要应对措施:一是猪装车后要合理隔离,及时清除粪尿及腐败物,注意通风和保温,尽量不要颠簸;二是口服补液盐治疗仔猪长途运输应激反应。

8、针对猪其他的应激因素的技术措施

  母猪发情、配种、怀孕、产仔、哺乳等特殊的生理活动,会造成强烈的刺激而引起应激,常常引发母猪生产繁殖应激综合症,表现为肢蹄软弱、蹄裂,严重的会产前、产后瘫痪,母猪繁殖力下降,产仔数减少,减食并伴有便秘现象,迅速消瘦,抗病力下降,甚至出现繁殖障碍等。可采取措施:注意母猪配种前后及哺乳期的管理,特别应注意预防子宫炎、乳房炎及产前产后不吃食的现象发生。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应激受环境和遗传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但目前对猪应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应激的控制上。研究学者和生产者提出的减轻断奶应激综合症的对策也局限在营养和环境等方面。目前,生产中针对应激主要采取营养调控、加强管理、改善环境、药物防治等具体措施。这些措施都是针对应激中的环境因素调控手段,虽然在养猪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都存在着治标不治本的问题,从遗传角度考虑应激的隔绝源头应该是育种,后期生产管理一系列调控是后天隔绝应激的重要因素。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6 14:5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