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磷的适宜需要和供给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维生素D的影响最大。维生素D是保证钙、磷有效吸收的基础,供给充足的维生素D可降低动物对钙、磷比的严格要求,保证钙、磷有效吸收和利用。长期舍饲的动物,特别是高产奶牛和蛋鸡,因钙、磷需要量大,维生素D显得更重要。
不同钙、磷来源和不同动物对其利用情况不同。非反刍动物利用无机和动物性来源的钙、磷比植物来源的钙、磷更有效,对植酸盐的利用较低。反刍动物对各种来源的钙、磷(包括植酸盐)利用都有效,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产生的酶能将植酸盐水解成磷酸和肌醇。钙、磷之间或与其它营养素和非营养物质之间的平衡也影响钙、磷的利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钙、磷与微量元素、脂肪和植酸盐等的平衡值得考虑。
动物对钙、磷有一定的耐受力,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过量直接造成中毒很少见,但超过一定限度可降低生产成绩。过量钙与其它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可造成有害影响。高钙与磷、镁、铁、碘、锌、锰等相互作用可导致这些元素缺乏而出现缺乏症,如高钙低锌可导致缺锌产生皮肤不完全角化症。高磷与高钙类似,长期摄入高于正常需要2-3倍的磷会引起钙代谢变化或其它继发性机能异常,高磷使血钙降低,继而刺激副甲状腺分泌增加(为了调节血钙),引起副甲状腺机能亢进。猪、禽、产蛋禽、牛、绵羊、兔和马饲粮中钙的耐受量分别为1.0、1.2、4.0、2.0、2.0、2.0、2.0%,磷的耐受量分别为1.5、1.0、0.8、1.0、0.6、1.0、1.0%。
遗传改良使生产力提高,生长加快,增加钙、磷需要。早期断奶动物的饲粮和高能饲粮,应增加钙、磷浓度,才能满足需要;使用生长促进剂,也应增加钙、磷浓度才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
该贴已经同步到 绿色华瑞的微博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