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应激是指处于极端高温环境中的机体对热环境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金岭梅,1998)。随
着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的迅速发展,热应激已经成为夏季导致猪群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具体表
现为猪的繁殖机能下降、生长性能减缓、免疫功能低下和猪肉品质受损等,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此,本文从热应激发生的原因及危害着手,探讨从日粮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电
解质、添加剂等方面缓解热应激的营养调控措施,以期减少热应激带来的负面效应,减少养猪业的经济损
失。
1.热应激发生的原因
猪是恒温动物,体温的恒定是靠产热(体内代谢产热与从环境中吸收热能)与散热(热传导、热辐射、
对流与蒸发等方式)的平衡来实现的,以维持体热平衡。由于猪的汗腺不发达,皮下脂肪厚,体内热能散
发较慢,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对猪只的威胁越大。
饲养实践证明,猪的最适温度随体重和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的适宜温度为 27~29℃,断奶仔
猪为 21~24℃,生长肥育猪为 15~25℃,产仔和哺乳母猪为 16~18℃。在最适环境温度范围内,猪的产
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
当环境温度超过最适温度范围,猪的产热大于散热,猪就要通过增加呼吸蒸发和辐射散热,或通过减
少采食量进而减少体热产生来调节体温平衡。通过增加散热和减少产热仍不能维持机体的体温平衡时,就
会引起猪体温升高。长期暴露在高温下的猪,如果过多的产热蓄积在体内不能散出,则易使体温居高不下,
导致猪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引起热应激,甚至热射病。
2.热应激对猪的危害
在长期的非致命的高热环境影响下,猪为了生存适应,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与行为机能上的适应
性强制改变,而这种改变对猪的生产性能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2.1 热应激对种猪的危害
热应激条件下,种公猪表现为性欲低下,精液品质下降,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降低、畸形率增高,从
而导致配种受胎率降低,产仔数减少。
受热应激的影响,空怀母猪发情推迟、不发情、发情不明显或屡配不孕、排卵减少;妊娠母猪肠便秘,
机体抵抗力降低,流产、早产、弱产、死胎及木乃伊胎比例增加;分娩母猪产程延长,导致滞产、死胎增
多,胎衣不下,产后感染机率上升;哺乳母猪食欲下降,少乳或无乳,泌乳期失重增加、产后发情推迟、
返情增多等。
2.2 热应激对乳仔猪的危害
热应激降低了乳仔猪的免疫功能,加剧了乳仔猪断奶、换料、转栏、注射疫苗等应激反应,导致乳仔
猪成活率更低,断奶体重更小。动物受到多重应激源的刺激后,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导致胸腺、脾脏和
淋巴组织萎缩,使嗜酸性白细胞和 T、B 淋巴细胞的产生、分化及其活性受阻,血液吞噬活性减弱,体内
抗体水平低下,从而抑制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对某些传染
病和寄生虫病易感性增加,降低预防接种的效果,往往造成传染病和流行病的爆发。
2.3 热应激对生长肥育猪的危害
热应激使猪本能地降低了垂体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活动,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消化酶分泌减少,
食量减少,因而生长减慢,料重比上升。Xin(1992)报道,当气温从 25℃每上升 1℃时,生长肥育猪日
增重每天会减少 15~40g,采食量减少 100~350g。此外,应激敏感猪在热应激作用时,不仅其生产性能
下降,还常发生生理病变,从而影响畜产品品质,生产中常见应激性猪肉变性,如 PSE 肉、DFD 肉及成
年猪背肌坏死(BMN)等。
3.缓解热应激的营养调控措施
高温条件下,猪为了减少体增热,减少散热负担,势必会减少采食量,造成能量、氨基酸、矿物质、
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从而影响猪的生产性能。通过对饲料配方做必要的调整,已成为克服热应激
的有效措施之一。
3.1 提高日粮能量浓度
在热应激条件下,猪的采食量减少,能量摄入不足,适当提高日粮能量浓度,可部分克服由饲料采食
不足而导致的生产性能降低,缓解热应激。与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相比,油脂具有较低的热增耗和较高的
代谢能,因此,高温季节,用油脂代替部分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可减少热增耗,增加采食量,提高
饲料利用率。日粮添加 2%~3%的油脂或乳化均衡油粉是提高日粮能量水平、提高猪生长速度的有效措施。
3.2 调整日粮蛋白质水平,补充合成氨基酸
热应激条件下,能量水平调整后,氨基酸水平也应做相应调整。舒邓群等(1996)认为,高温条件下,
不但采食量下降使蛋白质摄入的绝对量减少,且有证据表明,在热应激期间蛋白质的需要量也在增加。
Stahly 等(1979)研究表明,喂给合成的赖氨酸代替天然的蛋白质对猪有利,因为赖氨酸可减少日粮中的热增耗。建议一般热应激时,不增加粗蛋白,而添加合成氨基酸,减少因粗蛋白代谢产生过多热增耗的应激,
并注意按理想蛋白质模式调整氨基酸的平衡。
3.3 添加中草药制剂
中草药制剂(如刺五加、五味子等提取物)可通过提高应激系统的耐受力,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消除其免疫抑制作用,使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机能处于正常状态。另外,还可通过其有效成分对机体免
疫系统进行调节,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又反过来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使应激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
协调。
3.4 补充微量元素
Se 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在体内的抗氧化作用是通过 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阻止自由基
产生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实现的。肖淑华(2000)研究证实,Se 可以增加 GSH-Px 活性,减少自由基的数量,
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张敏红(1996)指出,微量元素铬可作为一种新的抗热应激物质。现代营养研究
表明:铬是组成葡萄糖耐受因子(GTF)的成分,可通过改变皮质酮的产量和胰岛素的活性而影响动物对热
应激的反应。
3.5 补充维生素
VC 和 VE 参与了体内多种代谢,具有明显的抗热应激功能。余德谦(1999)研究表明,在应激过程
中,VC 有助于维持较高的采食量,从而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抵抗热应激的不利影响。VE 能刺激免疫器官,
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提高抗应激的能力。随着日粮中 VE、Se 浓度的升高,热应激猪体内的自由基消
除系统的酶活性升高,消除自由基的能力增强,且 VE、Se 的浓度越高、时间越长,猪体自由基清除能力
就越强,继而降低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程度,提高机体抗热应激的能力。
3.6 补充电解质
高温时,猪体内钾和碳酸盐的排出量增加,钠和氯的排出量减少,影响了矿物质的平衡,应适量地在
猪饲料中添加氯化钾、氯化铵或碳酸氢钠等电解质,以降低热应激的危害。应世吉等(2002)报道,在猪基
础日粮中添加 0.1%~0.2%的小苏打,对预防猪夏季热具有良好的效果。
3.7 添加酸化剂
在热应激条件下,添加酸化剂,既可以软化饲料,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猪的采食量,又可以缓解
因呼吸频率增加而可能发生的呼吸性碱中毒。
3.8 添加酶制剂
在高温环境下,猪消化道分泌的各种酶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影响,额外添加饲用酶制剂(尤其
是木聚糖酶、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和植酸酶),可有效地提高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以
及减少排泄物中有机物、氮和磷的排放量,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和改善畜舍环境。
4.小结
未来,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将面临高温的侵袭,这将预示着热应激对猪群
生产性能的不利影响将更为严重,为此,采取一系列相应的营养调控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热应激对猪群的
影响,同时,还应结合改善猪场及猪舍环境,安装水帘或淋浴降温系统,加强通风,降低饲养密度,供给
清凉、干净、充足的饮水等措施来综合缓解热应激。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