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17|回复: 0

育成鸡饲管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5 12: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蛋鸡育成期是成年鸡体型的决定期,高产潜力的决定期。育成鸡饲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家禽体型指标符合品种标准、群体均匀度好、健康无病、适时开产的群体,即体成熟与性成熟同步 一、育成鸡的生理特点1. 机体各种代谢机能由不健全或不完善到逐渐健全或者完善。     免疫机能  内分泌调节机能 雏鸡的诸项缺陷到此变成正常。2、生长发育特点①育成前期: 鸡的骨骼、肌骨、非生殖的内脏器官及系统生长速度较快。②育成中期: 肌肉生长仍然很快,但骨骼生长速度明显降下来③育成后期成年鸡体型的决定期:鸡骨架的生长至18-20W基本结束。高产潜力的决定期:鸡大部分器官的生长基本结束;脂肪沉积能力逐渐增强;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进入快阶段:10W后,母鸡卵巢上的滤泡开始积累营养物质;18W后性器官发育更为迅速,至将开产,卵巢重量由2g左右增至50g左右,增加25倍左右。二、育成鸡的饲养 1、合理进行日粮过渡(1) 传统的饲养法是0~6W喂雏鸡日粮,7W后开始喂能量、蛋白水平均低于雏鸡日粮的育成鸡日粮: ME:11.91MJ/kg→11.70MJ/kg(即2.85→2.80)P:19.0%→15.5%)。这种饲养方案不考虑每个鸡群的变异,这就可能对体重、胫长不足的鸡群构成最大危害。传统饲养法的弊端:大多数鸡群6W体重往往难达标。若变日粮则终生产蛋性能不佳。即便是6W体重达标,如果继续喂雏鸡日粮到8~10W,无非是每只鸡多消耗2枚左右蛋的成本,但实验证明这种投资是利大于弊,体重大的育成鸡,特别是16W前体重大的鸡高产性能好。16W前体重小,16W后“补偿”增重的鸡多是体格小而肥的鸡,产蛋性能不佳。雏鸡日粮可延长至8~10W。因为此期主要还是长骨骼、肌肉、内脏器官。即增加体重之有效成份。脂肪增加较小。这种延长饲养法可将体重不足并具有潜在问题的鸡群使其体重达标,其“补偿”的生产效益十分显著,可保证产蛋高峰期发挥最大的遗传潜力。我国2004年饲养标准要求7~8W继续采用雏鸡日粮标准。此后应用育成鸡标准。 9~18W:ME:11.70(2.8)MJ/kg,CP:15.5%。(2)根据目标体重、胫长的上限更换日粮类型。例如:褐壳鸡6W的标准体重440~500g;白壳蛋鸡360~400g。(3)以10W前体重、胫长同时达标、育成后期以体重达标为主来调整日粮。(4)培育16~18W体重大的鸡群有利于高产 。研究表明,给体重轻的鸡组喂高营养日粮(CP:20%;ME:3000大卡(12.54MJ/kg),也不及体重大的鸡喂低浓度日粮(CP:14%,ME:2600大K.10.87MJ/kg日粮)的产蛋性能好。
    2、合理应用限制饲喂制度:限制饲喂——对体重超标的鸡,在较短期限内,通过限制其进食日粮的数量或质量,以达到接近标准体重的目的,将这一饲喂技术称之。
(1)限饲目的 ①核心是控制鸡的生长,维持标准体重主要是对育成后期增重过快易形成的体型小而肥,脂肪积蓄过多的鸡进行限制。为增加产蛋量奠定基础。②抑制性成熟限饲可使性成熟适时化和同期化。它控制了卵巢的发育,开产整齐,达50%产蛋率所需日数短。③节约饲料 比自由采食一般可节约10%左右。 ④减少产量期死亡率限饲有淘劣保优之作用,降低了产量期死亡率。⑤保证正常的体脂肪蓄积: 将大于4%体脂部分去除,有利于提高产蛋。⑥提高群体体重均匀度。(2)限饲的条件与方法 ①条件:体重超标鸡降。一般在标准体重10%以上;严控限饲期限。一般在14W至开产前。在我国目前多采用蛋鸡日粮能量水平普遍低于国外标准现状下,一般不采用限饲或慎用限饲。②限饲方法一是限量法:比自由采食减少10%~20%;具体方法:每天定时采食,1W停1d或3d停1d,不停水,停喂越多,限饲力度越大。二是限质法:即降低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氨基酸水平,适当增加粗纤维。③限饲中注意事项:严格执行限饲方案和限饲目标。一般较不限饲鸡体重降低10%~20%;减少应激,僻开防疫等。食槽充足,保证每只鸡有足够采食槽位;严格监测体重,限饲期间不定期检测群体体重变化。挑选出残病鸡。3、充足、清洁饮水:保证每只鸡有足够的饮水位(3cm)。4、喂砂砾:有助于肌胃(砂囊)研磨饲料,每周每1000只鸡2~3kg;砂砾规格:径4~6mm。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3 06:4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