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穆然 于 2014-4-25 14:41 编辑
过去的一年对于整个中药行业而言,过得并不舒坦。以整顿、规范为主线的“梳理”思路贯穿始终,亦可称为其年度主题词。
由于众多海外药品专利集中到期,国内以仿制药为主的西药行业并购整合涌现。而消费者对西药的盲目追捧背后,是中药市场长期受到冷落。
由于目前中药市场还处于比较混杂的阶段,随着政策制度的推进和落实,规模较小且货源质量不高的企业将面临生存危险。但是,这恰恰是大型企业开展并购的好时机,也是资本进入的绝佳通道。
据统计,2012年以来上市公司并购的中药标的有59个。而全国中药种植和生产企业多达数万家。
或许,在一轮“清理门户”之后,中药制造企业将会因市场需求量迅速扩张而引来一轮朝阳。
就刚刚过去的2013年全年来看,影响国内中药材市场运行有几大关键点,分别是“大健康”、“质量门”、“资本力量”、“整肃风暴”、“配套体系”。在H7N9公共卫生事件及健康服务业等政策的推动下,大健康概念热力十足,而中医药是其核心产业,这意味着中医药产业黄金时代来临,也意味着安全稳定的中药材供应的强烈需求。
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中医药的发展起了一定推动作用。社会人口老龄化及慢病的威胁、“治未病”概念的普及和人们健康理念的提升等,都从健康的角度引起人们对中医药的重视。
然而,盛幕之下,亦有暗殇。
尽管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整体上已呈现向上积极态势,但其背后隐藏市场集中度低的现象仍牵制着产业发展。“虽然中药行业巨头不少,但除了门槛高的特殊病种外,常见病治疗产品份额排前面的中药企业,却很难在某个领域真正集中瓜分市场。”广州某知名中药企业市场部人士坦言。
针对上述现象,政策在鼓励产业发展的同时,亦通过十二五规划等政策进一步提出对中医药资源整合的要求,以扩大中药龙头企业的领先优势。
在此形势下,未来重组、兼并将是中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介入将会持续带来巨大影响,加上大企业、外部游资的强势介入,中药材原料保障供应将面临严峻挑战。“这种业态,一方面会倒逼医药企业走向生产源头,以产销对接、生产基地方式来保障自身原料供应;另一方面,也会维持中药材原料价格相对高位运行,不至于再次陷入‘大上大下’的历史怪圈。”一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的。
同时,中药原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资本介入行业的强烈渴求,都将刺激拥有雄厚资本的企业及早打通中药全产业链。利用现代电子商务平台、融资平台等手段将资源、金融、成品销售等充分整合、架构,最终打造中医药行业的“航空母舰”。
而资本力量在2013年中药产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一年,三七、人参、当归等多个大宗品种价格居高不下。除了产销相对失衡外,更与背后放量的资本支撑有直接因果关系。
由此可见,资本与资源“联姻”已成常态。在经过合理引导、透明规范后,资源经济必将成为我国中医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成为产业“大鳄”们争相拼抢的“富金矿”。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更要居安思危,重新审视中药的研发。中药需要发展更需要规范,濒危的药材资源已经敲响了警钟,低产能高浪费的单味提取等低端生产工艺设备重复建设还在继续,急功近利只会使我们舍本逐末,每年有大量的高品质中药材出口海外,当我们觉得赚到了金子的时候,人家又将深加工后的中药以钻石的价格卖回给我们,中药不能再搞简单地用西药的鉴别方法来定性,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珍惜资源,流传了五千多年的中医药不能从我们的手中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