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4-21 13: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生长在玉米、高粱和小麦上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许多镰刀菌属的霉菌在谷物中产生这一毒素,尤其是长在凉爽潮湿环境下的玉米。玉米赤霉烯酮对猪危害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为:①猪外阴阴道炎(1 - 5 ppm);②小母猪假发情或经产母猪不发情;③阴户肿大流涎;④阴道脱或脱肛;⑤后备猪乳房肿胀;⑥青年公猪阴茎包皮肿大、睾丸萎缩;⑦产仔数或活仔减少;⑧新生仔猪八字腿及外阴部肿胀等。
玉米赤霉烯酮对成年母猪的危害:促黄体成熟(持久黄体、乏情延长5 - 15 天、血清黄体酮水平升高、没有流产)阻止胚胎发育( 初生重降低和产仔减少)。公猪接触玉米赤霉烯酮后包皮增大,青年公猪性欲降低,睾丸变小。即使饲料中含有1ppm以下的的玉米赤霉烯酮也会诱发雌性生理现象,较高浓度则会干扰排卵、受孕、胚胎的发育。黄体素和孕酮分泌量的减少影响母猪的子宫恢复、泌乳性能,小公猪因为雄激素分泌量少而不能正常发情。当有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玉米喂给青年母猪时,小母猪便出现阴户红肿,与发情表现相似。这一现象可能发展为直肠或阴道脱垂。玉米赤霉烯酮还可引起小母猪乳腺的轻微发育,有时还会引起公猪包皮肿涨。它可引起后备母猪生殖器官肿大,降低怀孕母猪胚胎存活率。
临床症状随剂量和猪的年龄而不同。饲料中含玉米赤霉烯酮1-5mg/kg,可引起小母猪提前发情、外阴部水肿、脱垂和早熟性乳房发育;小公猪包皮增大、性欲降低和睾丸变小;成年母猪黄体滞留、不发情、假妊娠;妊娠母猪饲料中超过305mg/kg将出现早期胚胎死亡、流产。玉米赤霉烯酮会增加怀孕母猪发生流产及死胎的几率,初生仔猪的存活率较差、并出现八字腿及外阴部肿胀(Vanyi 等,1994)。在0.5-1.0ppm低含毒量下即可造成假发情和阴道脱垂或脱肛(Blaney和Williams,1991)。饲喂玉米赤霉烯酮污染饲料于未发情后备母猪会造成阴道红肿,于开始饲喂后6周达最高峰,同时也会造成阴道脱垂(Rainey 等, 1991)。年轻公猪会有性欲降低和睾丸尺寸减小的现象(Osweiler,1992)。饲喂含毒量达50ppm的饲料于肥育猪后,仅造成轻微的生长延迟及饲料效率降低(Smith,19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