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腹泻(Post weanting Dliatthoea PWD)的致病因素很复杂,除了病原微生物及应激因素以外,饲粮因素也是十分重要且不容忽视的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均在这方面有很多报道,研究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 饲粮蛋白引起超过敏反应:已证实某些饲粮蛋白质有引起仔猪发生超敏的抗原物质,如大豆蛋白质中的glycinin和B-Conglycinin,这是一种不被消化的大分子物质(TIGARD 1997.李德发 1991)。在超敏反应中,lgE是引起免疫损伤的主要抗体,其Fc受段与肥大细胞的Fc受体结合,当饲粮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抗原与肥大细胞上的lgE结合而导致组织胺的释放,结果小血管液体成分外渗,肠粘膜水肿,杯状细胞排出粘液增加。并对液体和电解质吸收不良,引起腹泻(Perdue1994)。IgM和IgG则能结合循环中的 饲料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淀在肠道组织并激活补体,引起肠道组织损伤。血清中的IgA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IgA-抗原复合物,很快被肝胆系统清除(Russell 1992)而分泌性IgA则对饲粮抗原在肠道内起到免疫反应导致粘膜下T细胞增生,隐窝细胞有丝分裂加快,绒毛萎缩,肠道吸收功能随之下降。 二. 饲粮抗原诱导的保护性反应:机体对饲粮抗原产生反应的同时,也建立起一种保护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口腔免疫耐受性(Swarbrick1979,Miller1984),以控制饲喂的方法可成功的诱导出这种耐受性,断奶前饲喂少量饲粮抗原,免疫系统处于应答状态,断奶后再次接触这种饲粮时立即产生严重腹泻;如果断奶前饲喂较大量这种饲粮,免疫系统会产生耐受性,断奶后再次接触这种饲粮时,就不会发生腹泻;另外还发现低致敏性饲粮(水解酷蛋白)和致敏性饲料(水解酷蛋白)相比,后者比前者更易诱发腹泻。 三. 饲粮诱导性植物凝集素的作用:人们早已知道抗分泌蛋白(ASP)具有抑制肠道液体病理性分泌的调节作用,Lonnroth(1998),报道断奶后仔猪ASP水平会短暂下降,患PWD的仔猪血液中ASP的水平也降低,最近的研究发现,血中的ASP水平会随饲粮成份中糖、糖乙醇及氨基酸的水平而增加,也即所谓饲粮诱导性植物凝集素(FIL)具有与ASP同样的抗分泌作用。使用FIL诱导性饲粮,可使断奶仔猪腹泻及死亡有明显下降(Goransson 1993)。在仔猪饮水中加适量的糖和纯化氨基酸会诱导FIL的产生。试验表明FIL试验组日均增重明显比对照组提高,血中FIL值与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关系密切(Goransson 1955). 四. 大肠内蛋白质腐败作用与PWD的关系: 早期断奶仔猪因消化吸收能力差,大量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涌入大肠,在细菌作用下腐败分解、产生胺类,其中尸胺、腐胺、酷胺对肠壁产生刺激损伤,导致结肠吸收水分减少,并刺激肠蠕动和分泌增强,发生腹泻。这些胺类吸收入血液后,还会引起小肠绒毛水肿、内脏其他器官的病理变化增重,甚至引起组织胺性休克(黄国忠1944)。 五. 饲粮中纤维素与PWD的关系: 饲粮中纤维素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及吸收水分,使粪便更容易成形,纤维还可促进大肠杆菌及毒素的排出,作为非淀粉性多糖的饲粮纤维大分子复合物,具有多变性,纤维在结肠中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可改变水的吸收,纤维含量增加实际上可缩短PWD的病程,从而减轻PWD的严重性。给仔猪饲喂车前草类多糖或甜菜渣,能降低PWD的发生(Bell 1982)。 六. 锌和砷与PWD的关系: 多年来丹麦一直以氧化锌(ZnO)形式存在的锌作为PWD的预防,每公斤饲粮中配ZnO 2500mg,对PWD的控制起到明显作用(Damgarcl 1989)。另外,用一种抗菌药0 laguendox与Zn作对比,发现锌与该抗菌药有同样预防PWD的良好效果(Helmgrem 1994),瑞典允许断奶后头两周仔猪饲粮中添加2500mg ZnO。目前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 砷自1975年Nielsen确定为动物营养的必需元素以来,1993年我国农业部正式批准生产对氨基苯砷酸,砷制剂能改变动物肠道细菌代谢,对各种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厌氧菌均有抑制作用。所以在防治PWD的发生(刘永忠 1994)。另外有机砷还能促进赖氨酸的利用与喹乙醇、呋喃唑酮、土霉素等抗菌促生长剂配合使用能增强效果(方宋兰1994)。 值得注意的是,砷元素是无毒的,但砷的氧化物和大部分盐类属高毒类化合物。其毒作用主要是砷化物与酪蛋白形成络合物,抑制酶活性,因此使用砷制剂要特别注意制剂中砷含量及在饲料中混合均匀与后果,十分注意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