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49|回复: 2

人与猪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 10: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要温度还是要"风度"
  集约化养猪以来,人们对养猪的认识在不停地变化,但随着猪病越来越多,养猪的利润越来越低,我们必须考虑,我们的认识是在提高还是在落后?今天我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供业界人士参考。
  通过对无数集约化猪场的了解,我们提出养猪过程中人与猪的关系,提出了“把猪当成人,把人当成猪,把猪当成猪”的观念。把猪当成人,人不吃的不要给猪吃,人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让猪去做等;把人当成猪,是看到猪的时候想一想我们自己,转群时要给猪料中加药,为什么我们出门时不先吃些抗生素呢?我们在睡觉时要铺上褥子、盖上被子,猪睡觉时是否也是这样呢?把猪当成猪,是指在治疗时,我们宁可花十万元给人治疗,也不会花一千元给猪治疗。今天先说一下温度的问题:
  是世纪九十年代流传一句话:“要温度还是要风度”,是说年轻人为了苗条漂亮,在很冷的天穿很少的衣服,以至于经常有人冻坏;现在的猪场仍然存在这种意识,即重视“风度”而忽视“温主”。
  一、猪场里的温度与“风度”
  温度是环境因素中的一种,是适中让猪舒服或不适时猪会难受的外界因素;“风度”不能单纯当成卫生条件,而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认识,也就是习惯。这里涉及到温度与卫生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二、温度对猪的影响
  温度是环境因素中对猪影响最大的一种,我们说过“谁把了猪场的温度,谁就把握了猪群”(参考《北京六马标准养猪模式》),是说温度对猪的重要性。温度不适时危害太多了,首先温度不适会影响健康,低温会引起腹泻,高温会导致中暑;温度会影响效益,下表说明了温度对日增重和饲料报酬的影响。
  温度对育肥猪日增重的影响
  三、现实问题
  现在许多猪场把卫生消毒看得非常重要,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机械地实行则对猪有害而无利。气温快降到零下,但猪仍在水泥地面躺卧,问为什么不铺一些垫草,他们解释说那样会影响卫生;小猪在铸铁地漏缝地板上挤成一堆,问为什么不采取保温措施,他们说以前一直是这么干的;这样以来,猪病不断,损失惨重,却找不到原因。
  四、要温度还是要“风度”
  在涉及二者重要性的问题上,我们认为:“温度远重于‘风度’,在二者发生冲突时,先保证温度,再考虑其它。
  1、烧煤比烧料合算
  一个猪场在冬天给育肥舍的猪加热,许多人不理解,后来场长解释:“我这个万头猪场,一年用在育肥阶段的煤最多不过一百吨,不过五万元左右,但如果使料肉比降低0.2的话,则一个冬天可节省饲料40吨,约合七万元左右。
  2、温度适宜可增强抗病能力
  为什么传染性胃肠炎在冬春季发生?为什么仔猪在转群后易出现腹泻?为什么传染病往往发生在气温突变的时候?这说明了温度与猪抗病能力有直接关系。我们提出仔猪断奶时要“突”,即在断奶后突然将温度提高到28℃,是考虑到断奶仔猪的生理需要;我们提出保育转育肥时要考虑“差”,即保育转育肥时,两舍温差不得超过5℃,是要尽可能减小温度的应激;我们还提出冬季晚上保育舍温度比白天高2℃,是考虑猪在晚上睡觉时需要更高的温度等。
  3、合理实施卫生消毒措施
  一个老职工说过:“给猪洗澡时要把门窗关严”,看似不起眼的话却是大有道理的;所以在冬天冲洗圈舍时要考虑温度,母猪上产床前的冲洗更不能用冰冷的自来水冲洗;在阴冷天消毒时要注意,在大风天消毒要注意;如果因为消毒或冲洗而引发疾病则得不偿失。
  4、转群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温度
  在温度问题上,猪需要的是有效温度,而不是单纯的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同的媒介都会影响到猪的有效温度。
  人与猪的思考(二)——“以人为本”还是“以猪为本”
  猪场是以养猪为主,所以人们会认为以猪为本,但现实是对人好的猪场猪可能会好,但对人不好的猪场猪一定不好,因为猪是人养的。
  一、不该有的现象
  1、 现象一:职工因售猪吃饭晚了,到食堂时已是剩菜冷饭,心里有一种人不如猪的感觉。
  2、 现象二:职工无意中打了猪,老板当时很气愤地骂职工,职工在老板看不见的时候再次打猪,以发泄自己的不满。
  3、现象三:职工让老板骂了一顿,回去后找了一头猪狠狠地发泄了一番。
  4、 现象四:职工宿舍比猪舍脏得多,人都管不好,怎能管好猪?不尊重自己的人怎么会尊重猪?
  二、以人为本还是以猪为本
  以猪为本还是以人为本,二者同样重要,只是相对于不同的角度来说是不同的。以猪为本,是饲养人员必须做到的,因为养猪是他们的工作内容;但对于管理者来说,应是以人为本,应时刻关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猪与人的和谐,也才能使每一个与猪有关的人享受养猪的快乐。
  记得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过:“照顾好你的员工,他们会照顾好你的客户,进而照顾好你的利润。”在猪场,猪就是我们的客户。
  不论以猪为本还是以人为本,但绝不能理解为以老板为本或以领导为本,那样,人治永远大于法治,猪场永远难以得到发展。
  理解我们的员工,因为他们有自己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求可换来他们更多的回报。
  同情我们的员工,封闭式的管理像是坐监狱;与猪共处长期处于严重污染的环境,身心健康受到伤害;低廉的工资很难解决什么大问题;但他们默默地工作着,甚至不分昼夜。
  爱护我们的员工,因为他们也是完整的人,他们也应该得到其它人应该有的权利。
  如果说有一个字处理好猪场的问题,那就是一个“爱”,职工爱猪,领导爱护职工;有爱则会有“恕”,那样猪场是和谐的,会逐渐向我们向往的快乐养猪靠近。
  人与猪的思考之三——“非典”的启示
  2003年的非典曾让全国恐慌、世界振动,2006年的猪非典(无名高热病)席卷全国,但二者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二者比较
  1、扩散面:非典主要发生在人口集中的城市,猪非典则是发生在条件差的农村;
  2、损失程度:非典共造成我国内地死亡349人,而猪非典则使中国养猪业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猪存栏;
  3、重视程度:两非典同样引起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重视,非典是在发生初期,而猪非典是在大面积发生过后的猪肉紧张时期;
  4、结果:非典在短短几个月得以控制,并再没有发生;猪非典则仍存在于全国各地,随时都有再次暴发的可能。
  二、 启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差别,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回味的:
  1、反应的快与慢:非典发生后,全国各地马上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效果很好;猪非典发生后,几个月时间还有养猪人不知道的,更没有防范措施,直到病到场门已来不及,这是信息不灵的结果;
  2、执行的严与松:非典时,有太多的干部被撤职,有太多的人员丢掉工作,因为他们在紧急时期没有严格执行上级的指示;而猪非典,尚未听说哪个领导因此受处罚,死猪肉仍在饭店畅销,弄虚作假之风仍然盛行;
  3、重视的早与晚:如果猪非典也象非典时一样,发现情况后马上通报全国,损失不会那样大;同时如果发现问题严重性后,马上采取措施,也不会损失更大;
  4、 动员的群体:非典是全民总动员,不留死角;而猪非典仍然是各自为政,我行我素;所以如果猪非典时也是全民动员,猪病会很快消除;
  我们提倡养猪要爱猪,不但是养猪的人爱猪,也要求相关职能部门的人爱猪,包括畜牧兽医部门,包括饲料兽药经销部门,包括相关政府机关;少来一些假大空,少提供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则养猪人幸甚,猪幸甚。
  人与猪的思考(四)--吃东西的讲究
  对人来说,吃是人们最关注的,所以也就有了“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但从保健的角度,又有了“病从口入”;近年来,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营养的重视加强了;但在养猪方面,人们对猪的吃仍然没有太多的重视,这也是我们养猪水平一直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
  一、营养不均衡
  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猪种的区别:不同品种对营养的需要是有区别的;2、季节的区别:不同季节对营养的需要不同;3、饲料的档次:中国有太多的饲料厂家,每一个厂家又有不同的档次,营养的差别是明显的,低价位的料始终存在部分营养的缺陷;4、难以控制的原料质量:配方合理并不一定配出的饲料全价,因为如果其中任何一种原料质量差都会影响营养的平衡,而我国的饲料原料品质相差太大,甚至有严重的人为造假,而饲料使用者并没有能力加以鉴别;上面的因素决定了我们大多猪场使用的饲料营养不平衡。
  二、饲料质量的把握
  《北京六马标准养猪模式》有句话:“你不想吃的就不要给猪吃,多花一分钱进好料”!
  我们也曾给猪场老板讲,在给猪加工玉米时,随机拿出一部分粉碎好的玉米面自己吃或者给场里的相关人员品尝,那么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玉米既是猪的饲料,也是人的食物;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发霉玉米是不会购进的,有杂质的玉米也会先除杂再粉碎;人吃饭时每次都要使用干净的碗筷,讲究的饭店还要进行一次消毒,而猪的食槽难得一次清洗,甚至每次都有剩料,特别是哺乳仔猪的补料,有时还会生出蛆来,这样的饲料又有哪个猪愿吃;
  2006年无名高热病会造成那么大的损失,和猪群免疫力低有关;而猪群免疫力和饲料营养缺乏有关,而营养缺乏却是和使用劣质饲料有关,而劣质饲料的根源则是低价劣质的预混料和严重发霉等不合格的玉米等原料。
  三、食物的调节
  人地生病时不吃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给做点顺口的;而猪不能,甚至吃带苦味加药的饲料;
  人在天气炎热时,喝一瓶冰镇啤酒非常爽,马上可以解暑;而猪不能,仍是用热空气温暖了的自来水;
  人在冬天,涮个火锅,喝碗热汤,可以抗寒;猪不能,仍然是冰冷的水和料;猪的要求很低,夏天时喝的水能保持井水的温度,冬天喝的水吃的料能保持猪舍的温度,换口味时吃点青绿饲料,生病时吃点甜味饲料,猪就已经满足了。
  在猪因为抵抗力低而发病时,我们应该多想一想,如果用对待人的观念对待猪,每次都让猪吃上营养全面的适口性好的新鲜饲料,那么猪也不再是那么憔悴。
  人与猪的思考(五)——打针
  前阶段,我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猪场,三年不打疫苗,但生产仍然很好,为此我专门与该场的徐老板进行了交流;当我问起为什么不打疫苗时,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人打针时,首先要用酒精将注射部位消毒,用细又长的针头慢慢注入药液,拔针头时仍然用酒精棉花按住,不让一点药液流出来;而给猪打疫苗时,针头又短又粗,注射速度又快,而且部位不一定准确,疫苗流出来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是弱毒疫苗,可能会在环境变化后转强,则成了新的感染源,会使抗体不强的猪感染而发病;而自己的场里,管理很细,消毒很严,没有细菌病毒生存的空间,比打疫苗还要保险;他的说法并不能说服我,但他对打针的理解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现在养猪过程中确实存在太多的问题:
  1、打针部位不消毒:因为猪在活动时,很难找准部位,更难消毒了;
  2、打针不换针头:一个针头可以打许多个猪,甚至有的针头与注射器锈死,针头成了最大的传播途径;
  3、针头选择不准:为省事,人们会喜欢用短而粗的针头,因为注射便利,因此常出现注射剂量不足的现象;
  4、过多的打针:在一个猪场我发现,他们的小猪从出生到断奶,每隔一天就要进行一次注射,小猪补铁、三针保健、气喘病疫苗、链球菌疫苗、猪瘟疫苗、伪狂犬疫苗、蓝耳病疫苗等;我们知道,每一次注射都是一次应激,每一次注射又是一次感染机会,猪的疫苗是打不完的,三针保健更难以包防百病,结果是打针多的猪场,很少有养好猪的;与其这样,我们不如把买药和疫苗多花的钱用在加强营养和改善环境上面,把打针多花的功夫用在尽心照顾小猪身上,那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小孩出生后疫苗很少,也不作“三针保健”。
  在打针的时候,我们更多地想一想,打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人与猪的思考(六)——疾病与死亡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人对于死亡非常重视;猪的生命也只有一次,但因为猪的使命是为人提供食品,所以猪的死亡与人是不同的,特别是正当妙龄的猪必须上断头台;作为养猪者,对待猪的死亡应该有新的思路。
  1、猪没必要寿终正寝:到现在为止,很少有猪能自然死亡,因为不等它死亡就会被人吃掉;从这个道理上讲,如果猪不能为人提供食用价值时,它就应该死亡;所以对待这样的猪我们应该采用“淘”的办法,及时将猪淘汰掉;这样有四个好处,一是可减轻饲养负担,二是可以减少病猪的传染,三是减轻猪生病的痛苦,四是看不见病猪职工的心情会变好,工作效率会提高。
  2、猪病五不治:一位养猪老板说:“我宁愿花十万元给人换肾,也不会花五百元给猪换肾”。前几年一直流行的养猪五不治疗:“无法治愈的猪不治,治后经济价值不大的猪不治,费时费工的猪不治,传染性强危害大的猪不治,治疗费用过高的猪不治。”这是给猪治疗的原则,但对人来说,只要经济允许有一点希望都要全力去医治。
  3、死亡的方式:自从人采用安乐死后,猪的安乐死也提到了议事日程,所以猪在屠宰时,先电晕后动刀,病猪在解剖时也是先用砖把猪脑袋打晕,然后再开刀解剖,如果直接用刀,猪是非常痛苦的。
  4、死猪的处置:猪死后怎样处理呢?我认为,喂狗是不合适的;扔到粪场也不对;场内或场外深埋一般做不到,特别是冬天,很少有职工愿意挖一个深坑;卖出去更是害人害己,一是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二是会造成猪病的循环传染,买猪者是最大的传染源;用火焚烧只是一个提法,很少有人办到;我认为有两个办法值得考虑,如果地下水位较低,可以挖一个十米深三米宽的焚尸井,死或淘的猪可以直接扔进去,省时省力还不污染;另一是水位浅的地区可以做到密封处理,用塑料袋将死猪包严扔到浅坑中。
  5、封场与隔离:许多猪场听到附近有发病迹象会严格封场或场内隔离,这是不错的,但对职工来说就不人道了,因为限制了职工的人生自由;如果从人的角度考虑,有些措施大可不必;对人来说,病最多的地方是医院,但很少听说医院的医生都打过多种疫苗,更没有发现医生和护士的饭中加有抗病的药物,也没有把医生和护士隔离到医院里,是他们不重视传染吗?并不是,每个人都怕发病;但他们做到了更积极的保护,接触病人后每次都洗手消毒,与病人说话时戴上口罩,每天消毒白大褂,医院的卫生一尘不染,这样的环境是难以发病的,希望能作为猪场管理的参考。
  一位猪场经理说过:“猪场发病,先是人发病了,只有在人心里发病工作不到位的时候才会引起猪场发病。”这话很深刻,值得考虑。
  人与猪的思考(七)——公猪与皇帝的比较
  同样的最好营养,同样的三妻四妾,同样的特殊优待,使我在考虑公猪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地联想到了皇帝。
  清朝末年,出现了人丁不旺的现象,从咸丰到宣统,四代皇帝只生了一个儿子,生活优雅,妻妾成群,但何以没有子嗣呢?我们现在的公猪,在场里是最受重视的,全价饲料还要另外补充鸡蛋,一周也不过用两三次,一年后性欲下降,精液质量差,甚至失去繁殖能力,不得已淘汰;而农村的老公猪可用三四年,配种旺期一天可配四五次,但受胎率仍很高;原因到底在哪里?
  是营养不足?还是使用过早?还是近亲交配?还是????
  我认为以下几点是需要考虑的:
  1、运动:清朝前期,每一个皇帝都是身强体壮,能征贯战,但到晚清时的皇帝不锻练,身体虚弱;农村的公猪活动量很大,猪场的猪活动量小。
  2、心情:康熙微服私访,乾隆六下江南,每年都要到避暑山庄围牧打猎,心情很好;后期皇帝过早从政,烦琐的事情太多,心情忧郁;农村的公猪食物多样,干好了奖一颗鸡蛋,猪场的公猪食物固定没有新鲜感,也没有奖罚制度。
  3、雄性锻炼:前清皇帝为皇位不惜手段,竞争激烈,锻炼了他们的雄性;后清的皇帝生活在女人堆里,连宫都不出,慢慢被女性同化,雄性丧失;猪场的公猪从小一直与母猪生活在一起,同性竞争很少,也可能每个母猪都太熟悉了,不忍下手,所以配种能力很差。
  通过以上几点,我觉得,如果让公猪从小多运动,如果让公猪更自由一些,如果让公猪从小多接触公猪少接触母猪,我想应该有更好的结果。
  人与猪的思考(八)——选对象的标准
  我曾想过,人选对象时尽管各有管的喜好,但有经验的人一定会考虑以下标准,一是相貌与身材,二是健康,三是门当户对;对选后备母猪来说,也有类似的情况。
  1、相貌:人们选猪也都喜欢好看的母猪,特别是前阶段流行的大屁股双肌臀猪,但相貌好的母猪却并不是最理想的,大屁股猪多伴随发情不理想和难产的发生;所以我觉得选后备母猪还要选的更多些;平胸的女子不如乳房发育好的,这只是人从感观上讲;对猪来说,乳房均匀分布而且乳头大而明显的猪的繁殖性能远优于乳头小而分布不均的母猪;另外,选猪还有另一需要考虑的,阴户大而突出的母猪发情要比阴户小而紧缩的母猪好得多;上面的情况可以作为后备母猪相貌的参考。
  2、 健康:人选对象,尽管有残疾的人也能嫁出去,但正常男人是不会选的,健康仍是选对象的重要标准之一;选后备猪也要注意,有疾病症状的猪不能要,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进行一次“体检”——疫苗抗体监测,这样选出来的猪更可靠。
  3、门当户对:如果打个比方,把杭州的姑娘放到大西北的草原上一定会不适应;对猪来说,优秀的种猪必须配以良好的条件,如营养、设施、管理等;所以引进优良品种,一定要提供优良的条件,否则优良品种的优势不能体现,但其抵抗力差的弊病则会显示出来,让猪场因疾病无法控制而不得安宁,甚至亏损;而同样,给本地母猪提供和外国品种同样的条件,它们也不会明显提高生产性能,只能造成资源浪费。
  人与猪的思考(九)——弱者为王
  这里提供一篇关于人与猪的弱者处理,敬请参阅:
  “弱者为王”——猪场成功经验介绍(猪业科学 2006年 23卷 4期)
  猪场不理想是因为忽视了弱者,因为问题是先从弱者身上出现的,弱者也就是我们一概提到的“洞”。
  一、 什么是弱者?
  1、 职工中能力差的人是弱者
  猪场职工并不是清一色的优秀员工,体力不足的有,智力不足的有,责任心不足的也有,技术不足更是猪场职工的通病,这些人都可以称为弱者,他们的生产成绩将整个猪场拉了不来。
  2、 猪群中不能赚钱的猪都是弱者
  猪群中弱者多,病弱僵猪是弱者,母猪中不发情、产仔少、奶水少的猪是弱者,这些是猪群中的弱者。
  3、 营养中容易缺乏的部分是弱者
  饲料中,经常出现营养缺乏现象,那容易缺乏的就是弱者。后备或断奶母猪料中缺乏VE,妊娠母猪料中缺乏VA,断奶仔猪料中缺乏易消化吸收的乳清粉,生长猪料中缺乏赖氨酸等,这些营养在该阶段就是弱者。
  4、 环境中难以达到的因素是弱者
  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密度等,都会影响猪场生产水平,难以达到理想水平的项目就是弱者。
  5、 管理中执行不到位是弱者,遗漏的细节是弱者
  现在猪场管理并不是没有制度,却多是有制度但执行不到位,这就是管理中的弱者;猪场多不注意细节管理,细节就是弱者。
  二、 弱者何以导致猪场经营不善?
  1、人是猪场最关键的因素,因为猪场工作的特殊性,待遇低,就难以招收到优秀的员工;素质不足,各种问题容易出现;体力不足,工作效率低,难以将工作做得完美;智力不足,干活死板,缺乏灵活性,遇到问题无法处理,也难把工作做好;责任心不足,明知故犯,更难以做好;猪场工作技术性很强,但由于职工素质所限,难以将技术掌握好,生产上漏洞百出。上面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生产不理想,问题多多的猪场是难以经营好的。
  2、 猪场赚钱依靠猪,但如果猪群中有大量不赚钱的猪,猪场也就不一定赚钱了。病猪多,要使用药物,会增加治疗成本;一个空怀母猪饲养一天的费用是十一元钱(饲料三公斤,合五元;空怀一天少产0.06头活仔,折价六元;),淘汰一头后备母猪的损失是一千元以上;对产仔数少的母猪,少产一头仔猪,也就减少了一头猪的收入。有这样多的不赚钱的猪,猪场会好吗?
  3、据统计,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80%左右。降低饲料成本的措施是提供全价的饲料,但如果其中缺乏某些营养元素,就不是全价料了,饲养成本会增加,甚至会导致疾病,造成更大的损失。缺钙引起一头母猪因瘫痪淘汰,一千多元就没有了;缺铁引起小猪贫血,会造成全窝死亡;缺乏维生素E,母猪会不发情;缺乏赖氨酸,生长猪会生长缓慢。这些都会造成猪场费用加大,盈利可能性减小。
  4、 环境对猪的影响太大了,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猪生长受阻,并引发其它问题,腹泻、中暑、母猪死胎、公猪死精等;湿度大,病原繁殖加快,容易引起发病;湿度小,则对呼吸道保护力降低,呼吸道病多发;空气质量差更是引起呼吸道病的直接因素。
  5、 管理在猪场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集约化猪场分工明确,流水作业,计划生产,需要相应制度来制约协调,每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不单是小的局部,影响的却是整个猪场的生产。现在猪场制度很多,但执行却不到位,也就相当于没有制度,管理仍是一片散沙;管理不注重细节,问题多从细微处出现,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三、 消除弱者、照顾弱者是猪场成功的诀窍
  弱者造成的危害是难以估计的,消除弱者、照顾弱者是当前养猪最关键的事。
  1、人员使用:由于猪场工作的特殊性,猪场职工水平差别很大。如何使这些人员变成称职的职工,需要针对性的措施。但同时我们也要相信,每个人也都有其特点,用其长处,避其短处,是猪场用人的关键。对钱感兴趣的,可以通过增加工作量给他们多赚钱的机会;责任心不强的,一般脑袋比较聪明,可以发挥他们的脑力优势并加大监督力度;体力差的,得到一份工作不容易,忠诚度和责任心会强于其它人;只要职工没有恶习,就有利用价值,就会为猪场创造价值。
  2、弱猪管理:生产中,造成猪场损失的往往只是部分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弱猪。没有弱猪,生产会一帆风顺,但没有弱猪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减少弱猪比例,想法把弱猪变为健猪却是切实可行的方案。对弱猪的管理有以下几条途径:一是提供适宜的各种条件,减少弱猪的出现;二是及时淘汰弱猪,既减少弱猪带来的损失,同时也防止了弱猪将病传染给其它猪,使更多的健猪变为弱猪;三是将弱猪挑出来,给其更优越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使其变为健猪。有一个猪场,每周固定时间,由场长带队,技术员和饲养员陪同,对猪群进行一次挑选,将弱猪挑出来,集中饲养管理,使许多弱猪在知时间内变强,大大减少了由此造成的损失。(对弱猪的管理,请参考本人作品《让弱猪活下来》)
  3、营养:不同阶段有其最易缺乏的营养,这些营养就是营养中的弱者。如断奶仔猪料中的乳糖,后备猪料中的维生素A和E,妊娠料中的亚油酸,哺乳母猪料中的缬氨酸等。不同季节也有最易缺乏的营养,如冬季寒冷季节的能量,炎热季节的维生素等。
  4、环境:保育舍因猪群密度大,猪抗病能力差,易患呼吸道病,温度和空气质量是弱者,把握好温度和空气质量是最关键的;产仔舍仔猪最怕寒冷与潮湿,保温与干燥是最重要的;公猪在32℃以上将出现散热困难,影响精子活力,在温度达到32℃时,就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后备和空怀母猪在阴暗的环境中则会推迟发情时间,明亮的猪舍是必要的等。
  5、管理:管理的弱者是细节,注意到每一个细节,也就减少了问题出现的机会,而生产上的细节实在是太多了。
  最大的细节是责任心,有了责任心才会想到该想到的,做到该做到的。责任心的增强来源于爱;爱猪,是饲养员责任心的体现;爱护饲养员则是车间主任或场长责任心的体现;给猪提供舒适的生存场所,给职工提供舒心的工作空间,那细节会想到,会做到,会将洞变为无洞。
  同情弱者,关注弱者,让弱者变为强者,猪场一定会成功。
  我们在与猪场的接触中,发现非常多的猪场办公室墙上贴着场内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从字面上讲,都是合理的,但制度的执行却千差万别,猪的生产也就出现了优劣之分,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圈猪和赶猪,三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1、都是一个规范,而且都是强制性的,也就是必须执行的;制度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的,圈栏是用来限制猪的活动的;
  2、圈猪和制度都是被约束的对象不愿接受的,这就遇到一个承受力的问题;把猪放在一个大圈,猪很快会适应,但如果首次放到定位栏,则会不安宁,甚至拱栏或跳栏;另外,如果把一个猪放在一个定位栏,而让其它猪在场外活动,被圈的猪一定会乱拱或跳栏;而如果制度只是针对一部分人,其它人可以不遵守,那这部分人也是不情愿的;
  3、 赶猪时必须给猪指出怎么走是对的,猪才会很自觉地按人的意图去做,也就有了赶猪道;制度只是指出什么是不对的,还需要指出什么是对人,可以让员工按对的方法执行;
  4、一个圈栏如果有足够的空间,才会做到吃拉睡三点定位,因为每一个活动都需要空间;给人一个空间,他们才会自觉自愿地去执行正确的制度;
  5、圈栏大,猪有空间,则制度可松,否则会增加投入,如运动场;圈栏小,则必须强制,如定位栏,则必须坚实,否则会被猪拱坏;对人来说,制度宽松,则要靠自觉,用道理说服;制度紧,则经严格,对任何人一视同仁,否则“狼撞开门狗也会往进钻”;
  6、制度是需要条件的:如果将一个员工隔离到猪舍,那就必须给他送饭,否则他会饿死,如果他不愿饿死,则会自己出来找饭吃,这样就破坏了制度;所以制定和执行制度必须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无法操作的制度不如不定;
  猪场的发展趋势必然由人治向法制转变,而法制必然要依靠制度,在制度的制定上要考虑到它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针对我们的员工多是散漫惯了的农民,再宽松的制度也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严格执行制度是猪场成功的第一步;否则我行我素,猪场会成为一盘散沙,无从管理;一旦制度规范了,则要考虑给他们空间,以换取员工的心,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猪场工作,因为他们明白给猪场工作也就是在给自己工作。


该贴已经同步到 007畜牧的微博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3-11-1 13: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的不错,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17: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季,温度和风度兼得的方案是正压通热风

点评

强烈赞成!  发表于 2013-11-1 2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11-17 03:4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