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选择稳定的维生素制剂或剂型
选择较稳定的维生素原料可有效地降低或减少维生素在生产或贮藏过程中的损失量,使得在设计配方时可以考虑降低其安全系数。
2、进行稳定化加工处理
对于某些易氧化破坏的维生素如VA、VD3多进行“包被”处理,对微量元素盐类进行“包被”处理在生产中也逐渐被采用。通常将被处理对象制成明胶包被的“微粒胶囊”或制以变性淀粉覆盖表面的微粒粉剂。
3、正确选择载体与稀释剂
载体为维生素预混料的组成成分,起着扩大体积的作用,同时携带这些微量成分通过饲料搅拌过程将其分布于饲料中。从物理性状来说,多数维生素的密度和粒子大小与粉碎谷物相似,因此,选择维生素载体从生产实践来看并不难,但必须注意载体的容重、含水量、粒径、分离特性、PH值、静电性、含脂量、表面特性、流动性及结块性等。
4、添加适宜的混合改进剂
在预混料中可添加适量的CaCl2以防止吸湿,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以大豆油作为粘附剂,可保持载体的微粒环境,SiO2是常用的吸附剂和防结块剂,用它即可做液体氯化胆碱的载体,又可防止饲料吸湿返潮而造成的结块现象,硅酸钙、硅酸铝钠也可作饲料抗结块剂,确保饲料的流动性,其用量不超过饲料总量的2%。
5、配伍禁忌
氯化胆碱易溶于水,碱性很强,维生素c、B1、B2、B6、K都可以被碱性校强的氯化胆碱所破坏。在必要的情况下,氯化胆碱应制成单独预混例或扩大稀释倍数用于生产。
6、适当超量添加
为了保证产品的最终使用效价,应在配方或生产中对于维生素添加量做酌情超量。超量值的大小视贮藏条件、周转期限、生产类型。逆境状况而定。一般来说,可超量添加10%左右。
7、添加抗氧化剂、防霉剂、还原剂、稳定剂等,可以减少复合预混料中维生素的损失
饲料中的FeS04、抗坏血酸、亚硫酸盐、碘、还原糖等易使维生素氧化或发生还原作用,破坏其固有效价。因此,向维生素预混料中加入抗氧化剂是必要的。饲料因在潮湿环境下易发生潮解,在细菌、霉菌等微主物作用下易发生酶变。故在饲料应添加适量的防霉剂、稳定剂。常用抗氧化剂有:乙氧喹(山道喹)、BHT(二丁径基甲苯)、BHA(羟基茴苯香醚)、抗坏血酸、VE等。常用的防霉剂有:丙酸,丙酸钠(钙)、山梨酸等。
8、保持适当的粒度
维生素预混料在加工过程中应保持成品具有一定的粒径。过小的粒度增加粒子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加吸湿及氧化面积,加速分解作用。适宜粒径为0.35mm、密度为480.99士810.16kg/m3,此时颗粒大小适度,流动性好,易于混合包装。
9、改善贮藏环境、加速产品周转
维主素预混料贮藏环境应保持低温及周围环境干燥,这样月自然损失则可控制在5%~10%。适宜温度15~26℃。适宜湿度应控制在相对湿度为70%以内。
维主素预混料的包装应密封、避光、防吸潮,启封后立即使用。维生素预混料一般要求在一个月内使用完,最长不超过3个月,切忌与微量元素预混料混堆。
该贴已经同步到 007畜牧的微博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