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成活率的高低,将对养殖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养殖效益低迷的情况下,仔猪成活率更加关系到养殖的成败,那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仔猪成活率,国际母仔猪营养与饲养管理高峰论坛专家做了几点简要介绍。 1 提高仔猪初生重 要提高仔猪初生重,关键在于控制好怀孕期母猪的营养水平。 产前4周至分娩怀孕母猪营养水平 这一阶段为胚胎迅速生长期,因此,要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及日饲喂量:日饲喂量从 2.5千克逐渐增加至3.5千克左右。在母猪分娩前1个月,每天补喂200~250克动物脂肪或油脂性饲料,添加1%的牲命1号,可增加胎儿能量贮存,提高母猪乳汁中的抗体含量和脂肪含量,使仔猪 机体更加健壮。怀孕母猪产前10天至产后5天,每天喂给1克维生素C,可提高仔猪成活率25%~45%,增重提高10%~20%。仔猪出生后1周内,每天肌肉注射1毫升维生素C,也有同样的效果。 2 提高母猪泌乳力 母猪产后无乳或泌乳力低,可造成仔猪饥饿、低血塘、生长发育受阻或有的形成奶僵甚至死亡。影响母猪泌乳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2.1 饲粮营养水平 哺乳母猪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平衡的条件下,影响泌乳力主要因素为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只有消化能为13.39~13.81兆焦/千克、粗蛋白为17.0%~17.5%的饲粮才能满足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为提高母猪饲粮能量水平,可在哺乳母猪料中添加2%~4%的植物油和2%牲命1号提高泌乳的质量。 2.2哺乳母猪采食量 导致母猪产后采食量小的主要原因有:①妊娠母猪没有按妊娠前、中、后各阶段的饲喂量进行饲养,导致母猪过肥;②母猪产前产后没有适当限饲,导致胃肠功能下降而影响采食量;③由于产房温度过高,特别是夏天,所以要做好防暑降温的措施。 因此,妊娠母猪在分娩前3天逐渐减料至1.5千克左右,分娩当天0.5千克或只喂少量稀食,产后应逐渐增加至第4~5天才满饲。另外,夏季高温可采取多餐以增加母猪的采食量,每吨饲料另添加维生素C100~150克、苏打粉3千克,可有效地促进母猪泌乳和减少便秘。 3 做好仔猪防寒保温工作 仔猪刚出生时的温度应保持32℃~34℃,以后每周递减2℃至26℃左右,如果冬天生产,保温措施不到位,就会增加仔猪的死亡。断奶的几天内也应注意加强保温。因此,在寒冷季节要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可用红外线保温灯或保温板来提高仔猪小环境的温度。 4及时了解最新养殖信息与技术 长久以来,养殖业所面临的信息孤立,往往让80%以上的母仔猪养殖户不能够及时了解全国性的最新母仔猪养殖行业趋势与饲养管理方法。一般养殖户总是在网上查找一些无用的母仔猪养殖信息又或是道听途说,大费周章去只能获取到过时了的方法而使母猪养殖效率低,成长差,仔猪成活率低于同行。你甘心在在起跑线就落别人一程?或是成为母仔猪养殖行业的领头羊?专家为你解答!
2013年9月26日—28日“国际母仔猪营养与饲养管理高峰论坛暨乐斯福杯乳猪料评选颁奖典礼”将在上海开元名都大酒店举行。为传递行业正能量,推动 养猪业发展,特送出100名免费听课名额(仅收餐费):通过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微博、微信等活动平台报名观礼颁奖典礼的用户可免除参会门票费。 这是一场彻底颠覆你对母仔猪饲养管理概念的高峰会议,这场会议突破了传统的授课形式,不再是枯燥而的培训,也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这将是一场有权威专家与基础业内精英的豪华盛宴,有高度,有知识,有娱乐......希望通过我们的平台,碰撞出致力于畜牧行业精英的思想火花,探寻到未来一条更加宽阔的养猪之路!
5 加强仔猪的护理 初生重在1.0千克以下的仔猪成活率偏低,主要原因是吃不到足够的初乳,因此,要做好固定乳头的工作,尽量让那些较为弱小的仔猪吃前面的乳头。另外,可适当喂一些人工乳促进瘦弱仔猪的生长,缩小与同窝猪个头的差距。加强对仔猪的剪齿、剪尾的消毒及出生后及时补铁(可肌注富来血1毫升/头)。对患病的母猪应及时治疗,治疗效果差的要及时将仔猪寄养。 6 加强仔猪的保健 在做好栏舍的卫生消毒、通风及控制猪群饲养密度,对于断奶后进入保育舍的仔猪,日粮中及时添加2%的护仔康2号,预防水肿病和仔猪的营养应激,要加强母猪和仔猪的疫苗防控,对高发病进行疫苗接种,如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等的免疫注射,使母猪和仔猪处于较高免疫水平。 7 降低仔猪断奶应激 主要是仔猪断奶后离开母猪的精神应激、改变环境引起的环境应激及饲料改变引起的应激,预防的措施有:①精神应激:采取间断性断奶,让仔猪逐渐适应离开母猪后独自生活;②环境应激:仔猪断奶后仍在原产床停留5~7天再转走,并缩小断奶后的环境差异,给予最佳温度;③饲料应激:仔猪第5~7日龄开始补料,断奶后暂时不更换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2%护仔康1号,起到防止断奶仔猪因饲料转换和断奶产生的腹泻,帮助断奶仔猪顺利存活。另外,采用饲料加水拌成湿料饲喂仔猪能有效降低应激及促进仔猪的采食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