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29|回复: 0

H7N9禽流感发生人传人病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8 10: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禽流感H7N9.jpg

    近日江苏一位60岁H7N9禽流感患者的女儿因照顾父亲患禽流感,这一病例的出现有力的证实了H7N9人传人,据专家解释这种传播效力很低,公众没有必要恐慌。


  可能人传人,病例为一对父女


  8月7日,英国医学会杂志(BMJ)在线发表了江苏省疾控中心的有关一起可能因H7N9病毒人与人传播导致发生的家庭聚集性病例的研究报告。这起家庭聚集性病例涉及父女两人,来自无锡。这位60岁的父亲平时经常光顾活禽市场,发病时间据最后一次接触活禽时隔五六天。患者是3月11日入院治疗的,随后症状恶化,3月15日转至加护病房,5月4日死于器官衰竭。而女儿先前并没有直接接触活禽,在父亲生病后她一直在照料护理,也未采取防护措施,在大约与父亲最后接触的一星期之后发病,最后也死于器官衰竭。


  据了解,这并不是H7N9集聚性病例的第一次发布。此前国家疾控中心已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对该起家庭聚集性病例和上海的家庭聚集性病例(3例)进行了初步报道。省疾控中心研究人员随后进一步用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数据证实了H7N9禽流感病毒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有限的、非持续性传播,但这种传播的效力很低,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疾控中心专家以前的结论完全一致。此前,H5N1等禽流感病毒都曾发现人传人特征,因此在H7N9身上找到有限的人传人能力并不让人意外,公众没有必要恐慌。


  发生传染可能与血缘也有关系


  那为什么这例家庭聚集性病例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传播呢?江苏省疾控中心专家也做了具体分析。


  专家表示,第二例病例的发病是在完全没有个人防护,并且直接接触第一例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帮助清理其口腔中痰液)的过程中可能感染的;而其他家庭成员,以及与首发病例同病房的其他人均没有感染,这进一步说明,病毒可能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而传播,而通过飞沫或气溶胶以空气传播的可能性极低。因此,在接触病人的同时,只需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和手套);在处理病人的分泌物后,及时洗手和消毒,完全可以防止被感染。


  此外,首例病例的多个密切接触人员,包括其女婿(在其岳父生病住院期间,也为其提供护理),都没有出现感染H7N9病毒,只有第二例病例感染发病,可能与其和第一例病例之间有血缘关系这一特点有一定关联;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接触病人的分泌物发生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大规模传染可能性不大


  此外,报告还指出,从两个病例的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病毒的基因测序和功能氨基酸位点分析发现,病毒与此前从其他病人中分离的病毒一样,没有发现关键的功能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该病毒的受体仍然是禽源的。从这一点上来说,禽类对该病毒相对比较易感,而人和禽对H7N9病毒的受体不同,则很难感染该病毒。


  而据报道,与这对父女有密切接触的43人,全部H7N9病毒检测呈阴性,也显示了病毒传播能力有限。


  江苏省疾控中心表示,该研究提醒科研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要关注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病例,因为一旦聚集性病例增多,则表明H7N9病毒引发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效力增强。目前这种现象并没有发生,但需要密切关注。


  如何防治


  盛夏虽不是高发季 也要注意消毒多锻炼


  作为一种尚未完全被人类科学界“破译”的病毒,我们该怎样预防H7N9呢?疾控专家提醒,市民应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应尽量在正规的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此外,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因此专家提醒,对于五六分熟的鸡排、火锅等食物,需要谨慎食用。处理鸡蛋时,蛋壳也应用流水清洗,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盛夏虽然不是流感的高发季节,但专家建议,保持个人卫生习惯仍然非常重要。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平时多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抵抗力。


  【专家解读】


  不足以证明H7N9病毒


  向人人传播的方向演变


  研究报告共同作者之一、江苏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所副所长鲍昌俊在电话采访中告诉记者,以这份研究结果而言,大家无需恐慌。


  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学者詹姆斯·拉奇就这篇研究报告解读,认为这项研究结果就H7N9在某一时间具备人人传播能力的可能性提供了“迄今最有力证据”。


  在泰国玛希隆大学从事研究的拉奇强调,仅凭对这一个案例的研究结果不足以证明,H7N9病毒已经或正在向人人传播的方向演变。他认为,这一研究结果不意味着,H7N9病毒有触发流行病疫的趋势。


  拉奇在《英国医学杂志》就最新报告发表评述文章说:“这是否意味着H7N9朝着全面适应人类的方向接近了一步呢?可能不是。”


  英国牛津大学禽流感专家彼得·赫比认同拉奇的观点,认为可能的、有限的人人传播案例“不足以表明(病毒)处于朝着完全适应人类方向转变的初级阶段”。


  赫比在设于越南的临床研究小组工作,没有参与报告所涉研究。他提出,“需要注意的是,可能的传播发生在血缘亲属之间”,而先前研究显示,一些证据表明基因因素可能使一些人对禽流感病毒更加敏感。


  多名专家指出,其他类型禽流感病毒也曾在特定情形下出现过可能的人人传播病例,包括H5N1和H7N7型病毒,但这些病毒迄今无一演变为易传播形态。


  拉奇等专家认为,最新研究报告向研究人员和相关机构拉响警钟。


  拉奇说,这份报告发出“适时的提醒”,告诫大家“需要保持警惕:H7N9病毒构成的风险绝没有消失”。


  拉奇等专家提醒相关机构的官员,H7N9病毒可能会在冬季“卷土重来”,因为有研究显示,H5N1等型号的禽流感病毒通常更加容易在寒冷环境下传播。


  一些研究人员在《柳叶刀》杂志6月刊登的一篇研究报告中警告,H7N9型病毒如果吻合H5N1疫情先前的模式,感染形势可能会在9月有所抬头。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7 18:5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