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颗粒质量的加工因素 文章出版日期:2001年 作者 : Keith C. Behnke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谷物科学和工业系
配方的效应 最低成本配方的设计是为了满足目标动物的营养需求参数。然而,配方对加工,特别是造粒的影响,是大多数营养家很少考虑到的。当前使用到 饲料工业中的原料在历史上作为胶黏剂使用已经超过100年了。在预造粒前的粉料中添加脂肪常常导致颗粒质量下降(Richardson和Day, 1976; Headly和 Kershner, 1968)。然而,添加粗蛋白和粗纤维却增加了颗粒质量。Fahrenholz (1989)报道说麦麸的水平要从0增加到45%,猪日粮颗粒的耐久性也上升了。McKee (1988)通过将小麦面筋从0增加到10%,而使鲶鱼颗粒饲料质量和水稳定性提高了。Lopez (1993)也报道说添加一种重要的小麦面筋会对颗粒质量和水稳定性产生积极的效应,但是添加木薯粉却导致了负作用。Lawton (1989)报道说当配方中的蛋白增加到淀粉那样的水平时,拉升强度表现出直线上升趋势。 粒径效应 降低原料的粒径会获得较大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小的粒径与较大的粒径相比会在颗粒基质有更多数量的接触点。Anand (1970)证明当微粒大小降低到每单位区域各自允许有3,4或7的微粒时,聚苯乙烯微粒之间的接触点从3增加到4再到7。 热和湿气渗透入颗粒核心,这对于小颗粒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而且小颗粒每单位重量有较大的表面积。Stevens (1987)报道说当玉米和小麦颗粒平均粒径分别从1023降到551微米(?),以及从802降到365微米(?)时,颗粒质量没有表现差异。Martin (1983)使用玉米和高粱实验时也报道了类似的结果。然而,Wondra等(1995)报道说当颗粒粒径从1000降到400微米时,颗粒耐久性也下降了。水产行业经常将颗粒做到250微米,以便有更好的水稳定性。粒径小结合长期,高温加工会使颗粒有较好的水稳定性。 调质 蒸汽调质的重要性已经被Skoch et al (1981)定量化,他在一个实验中对比了蒸汽调质和干燥制粒。 这个研究的结果表明蒸汽调节能改善颗粒耐久性和生产率,减少粉料产生和能量消耗。由此看出,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蒸汽在制粒中充当润滑剂,减少摩擦。 粉料进入调质后可能会混合多种组成配方的原料成分。这种粉料的营养和屋里特征对调质和最终颗粒质量有一定影响。根据Reimer (1992),颗粒耐久性与下列因素成比例:40%的颗粒配方,20%的颗粒粒径,20%的调质,15%的环模规格,以及5%的冷却干燥。如果这是正确的,在粉料进入调质前,60%的颗粒质量已经确定了,这在调质后将增加到80%,但这甚至是在粉料已经进入制粒机的环模腔中之前已经达到80%。 有一些研究是为了查查这些变量的前一两个因素,即配方和粒径对颗粒质量的影响。Stevens (1987) 和Winowiski (1998)研究对比了含玉米和那些有一些或全部玉米用小麦取代的颗粒稳定性。在两种研究中,含小麦的颗粒耐久性较好一些。合理解释是这可能是由于小奶中较高的粗蛋白含量(13%),而玉米为9%。Briggs等(1999)进行的研究赞同这个发现,他们发现 家禽日粮的粗蛋白成分从16.3%增加到21%时,颗粒耐久性平均值从75.8增加到88.8%。 粒径的第二个因素由Reimer (1992)提出,他指明这个因素占据20%的颗粒质量。从粗磨降到细磨,粒径的每单位体积将会暴漏出更多的表面积吸收冷凝蒸汽,增加粘结的表面积。MacBain (1966)表明改变颗粒粒径与粒径均匀度相比会产出一个较好的颗粒。然而,Stevens (1987)的研究工作表明当在制作玉米或小麦基础日粮的颗粒,由翻斗盒测试发现粒径对颗粒质耐久性(PDI)没有影响。 结论 在翻阅了关于颗粒饲料现场试验和实用技术的印刷出版的科学文献以及报道后,很容易就得出一个结论造粒科学依然有很大的艺术空间。这是一个真正很好的探索,在这个探索中我们不了解或者也许我们误解了造粒工艺。Reimer (1992)指出影响颗粒质量的因素可被定义为:配方,粒径,调质,环模规格以及冷却干燥因素。如果这个假设是真的,这些配置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解决许多造粒相关质量问题的路线图。
来源:pigindustry
译者:IR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