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 的作用机理是综合性的。现在清楚的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强动物免力 这里所说的EM,已经被证实有增强免疫力,其中含有部分低分子免疫增强剂,参与细胞免疫反应,即通过抑制免疫细胞表面的水解酶来增强免疫反应。对有害微生物而言,EM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其中含有的部分低分子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 T细胞,阻断其活动,但不影响 B细胞,即不抑制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因此,EM是一类良好的免疫调节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成熟-养殖动物出生后,免疫器官还未完全成熟,EM使其尽早接触有益微生物以促进其免疫器官的发育,能刺激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T细胞是进行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功能细胞,B细胞是进行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功能细胞。
2) 作为宿主终生的抗原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使宿主对病原微生物保持一定程度的免疫力。EM促进有益微生物长期寄居,与宿主达成一种共生关系,又可促使机体产生能抵抗同类病原菌的抗体及一些有抑制作用的产物。比如,大肠杆菌产生的大肠毒素可抑制痢疾杆菌的生长。
3) 增进体液免疫功能-EM中的活性因子可以某种免疫调节因子的形式起作用,刺激肠道中某局部的免疫反应,调节体液中免疫球蛋白,促使免疫球蛋白上升,提高免疫力,增加免疫功能。比如其中的非蛋白氨基酸和寡聚糖等物质都能引起IgA上升,但对IgM和IgG影响不大,同时,还可提高补体C3总量,调节淋巴细胞的转化。
4) 提高细胞免疫能力-EM也可作为某种免疫增强因子的作用,刺激胃肠道免疫反应,提高动物机体抗体水平,激活或诱导 T、B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而活化全身免疫系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作用。直接饲喂微生物可以提高畜禽抗体水平或提高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功能,刺激肠道免疫组织活机体免疫器官生长,激发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5) 起到外源抗原的辅助剂的作用-某些大分子弱酸和寡糖类物质,除刺激粘膜免疫系统外,也可与细胞、病毒等结合作为外源抗原的辅剂,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方面的功能,增加抗原的效价。比如正常动物和无菌动物相比、感染动物与正常动物相比,细胞吞噬功能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加,可证实肠道菌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2 、 增强营养代谢,提高酶的活性,增强动物消化吸收能力
EM 的代谢产物(比如乳酸、大分子黄腐酸等),改善动物体内环境(比如调节PH值),促进动物体内产生多种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酶等);同时,可降低某些细菌激活酶原,提高酶的活性,从而增强动物消化吸收能力,提高饲料利用率。中国农大李维炯教授比较了用EM发酵前后的饲料,发现饲料经EM发酵后17中氨基酸均有增加,其中赖氨酸,色氨酸和精氨酸增加了20%。这说明EM发酵把蛋白质分解成容易吸收的氨基酸。有效微生物可以促进动物机体的物质代谢,除了参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代谢及维生素的合成外,还参与胆汁代谢、胆固醇代谢及激素的转化过程。如双岐杆菌、乳酸杆菌等产酸菌,可以改善胃酸环境,促进VD、钙及Fe2+吸收。同时,可以合成多种B 族维生素,从而增强动物体内营养代谢作用。EM发酵后的饲料,其PH值降低,从而调节动物胃肠道的酸度,有利于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汰美,淀粉酶,脂肪酶,麦芽糖酶和乳糖酶的活性和功能,提高消化率。酸化可以阻止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刺激有益菌的生长,补充胃中的限制酸,对能量的代谢产生有利的影响。有机酸作为一种螯合剂,促进后肠中Ca 、P等矿物质的吸收。畜禽体内的有益菌和病原菌存在着精制的平衡,这种平衡关系对PH很敏感:PH为4—5时有利于乳酸菌和链球菌,而PH为6—7时有益于大肠杆菌。血块溶解或分解叫作纤维蛋白溶解,是由血浆中所有的纤维蛋白溶酶引起的,其对纤维蛋白有亲和力,附于纤维蛋白上。体液和组织中含有一些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可抑制纤维溶酶的活性。当血块中的纤维蛋白形成时,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可活化纤维蛋白,使血块溶解。同时,机体的血管扩张和血流量增加,亦有防止血液在血管内凝固形成血栓的作用。EM中的发酵物(比如经微生物发酵后产生的EME)对胃肠中局部血液循环有明确的活血及抗血栓形成作用,可以明显地改善循环,提高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的能力。
3 、 改善胃肠环境,保护消化道
EM 能有效的调节动物的消化系统的益生菌平衡,这从EM能抑制动物的腹泻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我们都知道,动物的腹泻是由于肠道的菌群失调造成的:厌氧菌与好氧菌的比例发生变化,致病菌增殖,动物就会腹泻。EM能抑制腹泻,这可能是因为,EM是有益菌群,进入胃肠道后,加大了有益菌的优势种群,抢占了生态位,抑制有害菌的增殖,使腹泻得到控制。试验数据表明,饲料发酵后,乳酸菌迅速增殖,而腐败菌和大肠杆菌数量降低,充分说明有害菌受到抑制。EM能使动物的粪便干燥现象得到缓解,这正好从另一方面证实了其调节作用,因为腹泻与粪便干燥是菌群失调的两个方向的表现,EM能有同样都有改善作用。联系到粪便中其组成1/3是菌体,那么EM能有的调节作用便很明显了。EM调节动物胃肠的机理可以概括为保护胃肠粘膜和修复及再生胃肠粘膜两个方面。EM的部分成分是由植物经微生物发酵而成,含有丰富的酚羟基、羧基、醇羟基、烯醇基、磺酸基、胺基、醌基、羰基、甲氧基等多种官能团的活性大分子酸类、糖类及脂类物质。这些物质本身就具有胶体性质,使它能在胃肠壁形成一层保护膜。这些大分子物质所具有的表面活性及对大分子的吸附作用,使之能均匀地涂在胃肠壁内表面或形成保护膜,还有利于某些胃病(比如胃炎、胃溃疡的防治)。这些活性大分子具有较强的吸附、络合、螯合作用,能起到清除肠道细菌、毒素、腐败气体及其它有害物质的作用,有利于保护粘膜和减轻症状。活性大分子对胃肠道酸碱度有缓冲和稳定作用,也能很好地保护胃肠粘膜,促进胃肠溃疡愈合。因为EME的大分子性、亲和性、渗透性,所以,EME对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吸附、络合或螯合作用;对微循环及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和对机体代谢及细胞呼吸的具有促进作用。据研究,EME大分子对多种微量元素的吸附、络合或螯合作用,与其对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功能相关。并通过ZnCL2示踪法研究了EME对锌在胃壁附着分布情况的影响。在实验中观察到,锌作为参与机体内蛋白质合成,对溃疡愈合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因子在正常胃壁上分布较均匀,在未经治疗的溃疡底部表面则分布不均匀,只有少量锌聚积;而经EME治疗以后,在溃疡组织表面和深部则有较多的锌聚积(不均匀分布),特别是在溃疡的坏死层和肉芽组织的边缘外可见到较多的锌聚积在那里。分析认为,EME对锌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而锌又对组织和细胞有直接的保护作用,并参与组织的恢复,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4 、 固定游离氨氮
在养殖动物的肠胃内,EM一方面可促进有益菌群增殖和抑制有害菌群增殖,阻止和削弱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的生成,同时,EM还可以固定和转化已生成的游离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减少氨的释放,因而有除臭功能。EM原液的PH为3.5,发酵过程中如前所述,PH值逐渐降低,所以减少了NH3的排放,也减少了臭气的产生。畜禽场的恶臭主要来源于动物的粪尿,在排出体外之后,原有和外来的微生物、酶继续分解腐败,产生CO2、、H2S、CH4、NH3、N2O和微量气体(包括醛、胺、芳香类化物、有机酸、含硫化合物等上百种)。这些物质大致经过水解、酸酵解和碱酵解三阶段。其中蛋白质、氨基酸因细菌活动而进行的脱羧、脱氨作用对恶臭物质的产生最重要。其成分及性质非常复杂。粪便的PH与氨的释放有直接关系,PH小于7时,NH3释放的很少;PH大于8时,NH3的释放加快。据康白报道,分解氨基酸产生NH3的微生物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变性杆菌、铜绿色假单胞杆菌等。有些微生物如革兰氏阳性菌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几乎不分解氨基酸。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