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饲料配方设计中一般有4大误区:高蛋白低能量、忽视配合饲料原料的消化率、滥用饲料添加剂及药物、滥用NaCl,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一、忽视配合饲料原料的消化率
忽视配合饲料原料的消化率,是用大豆粕以外的杂粕时常遇到的问题。由于不计较其所含有毒有害物质,使产品达不到预期的生产效果。尽管已有无毒素的棉籽和双低的菜籽,但配方所用的是何种产品就难说了。因此对棉粕、菜籽粕的一般用量不宜超过5%,然而,厂家为了降低成本,若在配方中加入无营养价值的沸石粉、麦饭石和稻壳粉就更使能量降低了。
二、滥用饲料添加剂、药物等
饲料厂通常会为了饲料的适口性,而忽视了主料的重要作用。具体地说能量、蛋白质必须作为主料而首先满足其要求,但养殖户通常只关心添加剂。而药物促生长和保健的观点。使药物残留让我国生产的动物食品难于出口,中国人也深受其害。维生素和饲料级氨基酸,国际饲料分类早就明文规定其不是添加剂。所谓的营养性添加剂是无中生有的东西。
三、高蛋白低能量
只求满足粗蛋白的要求,而忽视能量水平,更不能顾及消化率。而客户也只是问产品的粗蛋白质含量多少,有无鱼粉,从未问询能量多少或蛋白质能量比是多少。结果是猪为满足能量需要而将粗蛋白转化为能量,采食量却上升。蛋白能量比是关键。配方的能量低于标准要求,配方中的粗蛋白也要随之下降,而蛋白能量比不变。
四、滥用NaCl
动物需要的是体液的钠、氯平衡,而动植物饲料原料中的钠、氯含量则不适合于动物需要。粮谷类及其副产品多是钠氯,动物性饲料多是钠氯。而单胃动物和禽类所需则是钠氯的多,氯>钠的相当的少。NaCl却是钠氯,传统的方法是加定量的nacl。结果是动物体液的钠和氯失衡,形成钠低氯高,与生理要求相反。
【中国动物保健品网】
该贴已经同步到 动物保健品的微博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