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事畜牧业大概有20个年头了吧。从91年做艾维茵父母代笼养肉种鸡鸡场建设、财务主管和技术厂长、经营厂长开始,我先后经历过商品蛋鸡技术管理、饲料企业营养配方师和短暂的电脑销售,2000年踏入兽药行业,2004年开始专业从事中医中药研究、推广和微生态研究。虽然自己一直在畜牧行业的动荡中经历成长,学习与创业,但今年应该是我从事畜牧业以来,这个行业变化最快和最困难的一年。兽药、疫苗、饲料、养殖、经销商、屠宰、添加剂等等,所有与畜牧有关的行业,都在经历着剧烈变动。痛苦与欢乐并存,但不否认的是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疲惫,甚至更多的是迷茫。 今天进入了几个畜牧业的专业网站,读了几篇文章,有探讨兽医技术的,有探讨渠道营销的,有预测行情的。这个行业的专业人士,在从不同的角度发表着自己对此领域看法。作为从事这个行业的老兵,我惭愧于自己的不成功和能力平庸,在此借助于网络平台,以一个老兵的身份梳理一下畜牧行业的发展轨迹,试图为兽药从业者找到一些思路。这些路仅限于91年我从事这个行业之后。
饲料行业:91年之前,中国养殖业大多为一家一户的散养,蛋鸡以500-1000只为主,肉鸡开始在中国部分省市得到认同和推广。“正大”应该是中国饲料工业的领路人和教父,并且是中国饲料工业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摇篮。那个时候的饲料大部分是养殖户使用玉米、豆饼和鱼粉自配。饲料厂销售的饲料主要是以猪料1-3%的预混料为主。正大的进入让中国饲料产业进入了饲料工业时代,这个时代应该是暴利的时代,正是这个时代成就了希望和中国遍地的正大。93年以后,中国随着蛋鸡业和肉鸡业的快速发展,鱼粉的紧缺,预混料开始走上舞台,暴利的时代得以延续。1吨蛋鸡和肉鸡预混料赚3000--5000元,恰恰这个时候又是中国大量甩卖国有企业,尤其是粮食企业改制的时代。对饲料前景的正确预判和对中国改革的正确把握,让“淄博鼎力”(山东六和的前身)这类企业开始走向成功。对产业链的整合,加之对资本的成功运作,良好的政商关系,成就了今天如六和、通威、希望这样的行业区域巨霸。中国大大小小的饲料厂几乎都在涉足预混料,致使利润急剧下降,赊销欠款开始逐步被大企业放弃。由于快大型肉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颗粒饲料随之得到快速发展,而通过培植大经销商的发展模式,让全价料厂在快大型肉鸡市场迅速挤掉预混料。饲料厂--业务经理---经销商--养殖户的模式,利益链让这条渠道不堪重负。饲料厂是依靠量而生存的产业,养殖户没钱而依靠经销商的模式,造就今天这条渠道的长期生存。但未来呢?养殖业大不如从前了。饲料厂的美好年代已经结束了,国有粮食企业不可能再有改制的了,所以饲料厂结束了暴利时代就不欠账了,而现在的经销商俨然成了资金拆借的中介披肩客,挪东墙补西墙,养殖户依旧是那种赌徒式心态(老子没钱,反正也要吃饭,这次输了下次赢,钱反正都是经销商的)。随着中国饲料工业的快速崛起,正大在中国也结束了其教父和领航人的使命,市场风光不再。整合已经结束,小企业寿终正寝,产业链模式开始走上舞台。资本+模式+人才+产业链,这是中国饲料工业的未来。历史证明正大的集团+养殖户模式,适合中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兽药行业:我是从2000年开始进入兽药行业的,做了一年的技术服务,然后开始负责兽药厂的技术和营销管理,创办兽药厂等等,也已经有12个年头。我读过吴晓波先生撰写的《中国经济发展史》,浅显的研究过中国企业史。但我认为兽药行业是中国企业史的浓缩器,乱象丛生,概念百出,什么样产品都可以粉墨登场,并很快落幕。渠道变化之快,恐怕任何行业都不敢去想。从业人员无奈、欢乐、理想、暴富心态交织。纵观整个中国企业发展成长史,大企业几乎都是官员治下的畸形产物,但兽药行业对于中国工业产业来说处于初级阶段。不可否认的是脑残的《中国兽药典》和中国新兽药报批制度,是中国兽药产品无法合格并适应市场需求的罪魁祸首,但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下和需求者普遍素质不高也成为兽药行业乱象的根本原因。蜂胶、抗菌肽、纳米、溶菌酶、硫霉素等等概念,让很多兽药厂狂欢,并很快落幕。从兽药厂依靠一个产品利用代理商行销天下,到现在产品众多,渠道交织,用了短短十年的时间。直至现在兽药行业被渠道费用压的喘不过气,利润极度缩小,除了极个别的厂家以外,几乎都在8%以下徘徊,甚至亏损。有个研究中国企业的英国专家这样讲中国企业的生存法则:“一个畅销产品假如被中国企业发现了,马上就会死掉。他们会利用其高度的模仿能力,低价再低价策略,无孔不入的渠道,迅速挤掉榨干市场空间,直至该产品消亡”。兽药行业这几年一直在运用这个法则,并越来越娴熟。说起来兽药行业是整个肉品行业最重要的一环,是养殖业的保护伞和助推器,但在产业链的地位上始终是弱小者。随着中国养殖业快速规模化,从事养殖业人员素质和水平不能适应这种规模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集中爆发,兽药行业却显得无可奈何。产品没有真正的研发水平,渠道掌控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产品规范、产品疗效与企业利润三者之间始终无法找到平衡点,团队建设乏力,缺乏长期坚定的企业战略,精英人才始终无法适应等等,这是兽药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是制约兽药行业发展成长的主要瓶颈。代理、终端、规模养殖场、龙头商、养殖集团、代加工,兽药企业在用不同的渠道方式生存,但谈不上大的成长。专一、专业、精耕渠道,谁都知道这样的常识,但转变对于兽药企业是难上加难。我们看到是兽药企业在孜孜不倦的寻求突围。向上做西药原料,横向突围,做微生态和中药,或者加入疫苗的激烈竞争,还有的搞养殖,有的搞销售连锁。但可以肯定的是转行且成功者寥寥无几。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疾病越加难防难治,研发乏力,团队难以团结一致,市场诱惑越来越大的现实背景下,留给兽药企业竞争的只有渠道。而关系成为渠道建设的主要因素。从代理商渠道,转向终端,并提供技术服务,兽药企业用了不到5年;随着个体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用药成本增高,技术服务费所占销售比例不断增加,兽药企业开始转向规模养殖场和养殖集团。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流动的技术服务车,我们看到的是兽药厂在养殖集团的弱势再弱势。这个行业新入门者越来越难,大学毕业生进入并适应这个行业更是难上加难。乱象丛生,是这个行业的现实本质。这既有国家制度因素,也有中国靠关系生存的企业法则,但更多的养殖业现状的原因。既然追求神药,既然没有动物福利,那么兽药行业只能如此。龙头、专业的技术服务商、养殖集团、规模养殖场,各有各的优势和作用,这些渠道会长期存在,并各占份额,网络销售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不要指望单一的渠道会垄断,造成另一个渠道消失。中国不是欧美,更不是其他小国。区域的发展部平衡状况和文化,造成中国市场的多样化。但可以肯定与以往不同的是,兽药企业会很快走向规范和专业、专一,提供更专业的产品服务。更多的兽药企业技术精英脱离企业,加入到专业的技术服务商当中去,或与龙头、或与规模养殖场,或与养殖集团进行不同形式的紧密合作。兽药企业成为这些渠道商稳定而且紧密合作伙伴,分享技术,提供产品服务。进入兽药行业的门槛会越来越高。
养殖行业:多少年来,我们更多的专业人士喜欢预测养殖行情。但从2008年以后,其预测的准确率是多少呢?91年那个时候我开始从事肉种鸡养殖,通过其规律曲线,基本可以预判到行情。现在预判困难的原因主要是,你或许知道存栏数,但预测不到发病死亡率程度。养殖业被越来越严重的疾病笼罩着,忧愁写满每个从事这个行业以及与此相关行业的人。尽管兽药行业有些专家,甚至经常在网络上讲课的所谓专家,对当前严重的疾病声称轻松治疗,或可以治疗,但我相信这些人大部分是打着专家的幌子,行卖药的勾当。有的甚至搬出自己搞了多少年养殖,或者懂多少管理,无非是把握住养殖户心理,找一些对养殖一知半解的人造势,讲一些经不起推敲的技术而已。养殖行业规模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先进,但不争的事实是赔钱的概率越来越大,人群越来越多。养殖集团得益于其产业链优势,但自建规模养殖场成功率实在不敢恭维;经销商自认为自己有成本和人脉优势,成功率也普遍不高。养殖业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正遭遇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困惑。试问养殖集团和规模养殖场离开国家政策扶持,有几个盈利的?又有几个正大光明的说自己有好的资金回报率?养殖业多年以来形成的靠行情吃饭的习惯远未得到根本改善,行情的大起大落和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了灾难。我一直在说养殖业是一个紧密相连的产业链,种禽、营养、兽药、技术保障、屠宰加工、熟食加工、设备、人员培训等等每个行业都紧密相连,需要的是协同作战,彼此尊重。而现在是状况是,各个链条分割开来。上一个环节把责任推到下一个环节,造成每一个环节都是受害者。种禽发病,尤其是瘟病继发感染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给商品代造成了灾难;而饲料的竞争导致营养全面而质量不高,造成生产性能好,但发病率高;养殖户所有的投入都是经销商或者他人的,所以认真饲养,却态度不够;经销商拿着大把的真金白银,自己只掌握了部分命运,于是只能暴利。养殖业看似与任何人都相关,但却与任何人都不相关。养殖集团整合了产业链,甚至兽药也自己生产,但其自身利益链蚕食了其价值最大化,老板知识的狭隘和自大在一定程度让养殖业陷入了困境。由于兽药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同质化,关系和利益成为其竞争的唯一战略,在养殖集团的弱势地位,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养殖集团的养殖产业的不成功。养殖业现代和规模化所遭遇的尴尬是中国大环境的不断恶化,养殖业亏多赚少。未来的养殖业模式一定是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一个家禽养殖场规模控制在4-5万,一个人控制2-3个;一个区域的规模养殖场建立合作组织,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与政府打交道,共同进退;成为整个产业链的一分子,并保持相对独立,减少利益链。不断加大自身素质的修养和提升,做好畜禽的保健。养殖业归根结底还是自身素质不高导致的疾病发病严重,没听说一个人的肝脏、脾脏坏死了服药4天能治疗康复的。所以细细想来,专家嘴里的神药是防治那些未发病,甚至刚发病的,该死的都死了,不该死的不死,所以根据环境、畜禽机体健康状况和气候变化做畜禽保健是唯一的路。养殖业应该是一个资金密集,资金流动快速,有稳定的资金回报率的产业,而不应该是暴利和高风险并存的产业。现代化规模养殖场值得反思,养殖集团自养场也值得反思,要知道中国不是欧美。 如果不进行反思,养殖业始终无法脱离国家政策扶持,种禽疾病得不到彻底净化,动物营养得不到彻底好转,养殖大环境得不到充分改善,疾病会越来越严重。而养殖业不能通过提高生产效益提高效益,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会长期存在,那么倒霉的只有是那些真正从事养殖,热爱养殖业的人,而养殖集团和现代化规模化养殖场也只能国家食品安全政策下的怪胎,寄生在银行贷款和国家财政补贴下生存。
张方水(1973年---),主要从事畜禽用中医中药研究,中药提取和中药推广工作。91年踏入家禽养殖业,先后从事过父母代肉种鸡、商品蛋鸡技术管理,动物营养配方师,电脑销售和兽药企业技术服务以及技术、营销管理工作。创办徐州安信易中药提取有限公司和常州安信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中医中药和微生态以及家禽健康养殖的技术推广、中医培训。联系:QQ517679510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