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肉鸡饲养指南 肉鸡具有生长快、饲养周期短、7-8周既可出栏,50天体重可达2.5公斤,饲料报酬高等,是许多农民群众所喜爱的致富项目,通常一年可养4~5批。养好肉鸡,提高效益,要注意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1.育雏室的准备 育雏室是提供雏鸡生长发育的场所。对育雏室的要求是:清洁卫生,空气新鲜、保温性好、光线充足,垫料铺约3厘米厚洁净、干燥的垫草。育雏前一周对育雏室及饲槽、饮水器等设备进行消毒灭菌。方法是:将所有的育雏用具经清洗后放入育雏室内,关闭门窗,每立方米空间用15毫升福尔马林溶液同7.5克高锰酸钾混合熏燕,经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入新鲜空气后关闭待用。少量育雏时,也可用2%~3%来苏儿溶液喷洒消毒。 2.选择健壮鸡雏 肉用鸡雏必须来自无疫、健康的父母代鸡群。要选择个体均匀、精神活泼、眼大有神、两脚站立结实、脐部吸收良好、全身绒毛洁净,无畸形、并且出壳时间正常的鸡雏。另外,选择的鸡雏应符合该品种特征。 3.做好进雏运输工作 初生雏鸡的运输要迅速及时、舒适安全。装雏的纸箱或木箱上下左右均应有孔洞或缝隙,以便空气流通,每个箱装雏最多不要超过150只,并注意箱内分隔防止挤压。运输途中,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注意保温、防暑,防止闷热窒息,运输车辆尽可能行走平稳,避免震荡颠簸造成伤亡。 4.掌握好温度 育雏的温度应随季节、雏鸡日龄的不同而灵活掌握,严防忽高忽低。温度偏低,雏鸡密集成堆、羽毛蓬乱、尖叫;温度偏向,雏鸡张口喘气、远离热源。温度偏高偏低都会造成雏鸡因温度不适得病。温度适宜时,雏鸡精神活泼、食欲旺盛,均匀分布在育雏室内。对育雏室温度要求:1~5日龄的雏鸡,温度在32~33℃,6~10日龄温度30~31℃,11~1.5日龄温度28~29℃,16~20日龄温度26~27℃,21~30日龄温度24~25℃,31~40日龄温度22~23℃,40日龄以上温度在19~21℃。 5.控制湿度 湿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湿度过高过低都会危害雏鸡的正常代谢,湿度过低影响雏鸡卵黄吸收,还可导致雏鸡脱水死亡;湿度过高,能促进病菌、寄生虫等大量繁殖,易引发疾病。适宜湿度为:育雏初期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10日龄以后要求湿度在55%~60%之间,控制湿度可采用放置水盘、地面洒水、加强通风、勤换垫草等方法进行调节。 6.供足饮水 肉鸡饮水不足,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因此,要保证肉鸡饮水供应。雏鸡进入育雏室休息2~3小时就可先饮水后开食,育雏头2天内的饮水中加入0.01%高锰酸钾用于预防雏鸡肠道疾病。饮水器要均匀分布,数量通常为每百只鸡放置2个。饮水要清洁、新鲜,每天更换一次,防止饮水污染引发疾病。 7.科学喂料 肉鸡养殖,饲料费用约占全部生产费用的65%~70%,饲料的选配直接关系到养鸡效益。喂肉鸡饲料要使用高能量、高蛋白配合饲料,促进肉鸡快速生长。采取分段饲养法,1---21日龄喂小鸡料,22--42日龄喂中鸡料,出栏前7天喂大鸡料,全期自由饮水,1--2日龄限饲,其他日龄自由采食。鸡正常则不打堆,不呆立,采食量直线上升,若采食量饮水量减少或不增,要及时找出原因,每日查看鸡只粪便,有无异常,如带血、绿色或灰白色粪便,需进一步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如有死鸡及时捡出,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剖检,做出初步论断,死鸡应尽快焚烧或深埋,鸡舍内每日翻一次地面,保证地面松软无板结,潮湿板结垫料要及时清除。 肉鸡各周龄不同性别的体重、饲料需要和耗料比 单位:克 8.光照要适宜 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强度可以提高鸡的生命力,促进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维持骨骼正常发育。对光照要求:0~5日龄雏鸡实行全天24小时光照,6~9日龄22小时光照,从10日龄开始到出栏,光照时间缩短到20小时,在光照强度上可采取白天利用自然光,夜晚采用弱光照,以不影响鸡只正常采食即可,以防惊群。 9.密度不宜大 密度过大,鸡只相互拥挤,抢食抢水,饥饱不均,造成发育不整齐,易发生啄癖等疾病,死亡率增高,密度适宜时,可提高设备利用率,雏鸡发育均匀。无论是地面平养或网上养殖每群数量都不宜超过250只,平养2周龄内每平方主可养30-40只,3-4周龄每平方米20-30只,5-8周龄每平方米15-20只。通常小群饲养肉鸡生长快、成活率高。 10.断喙防啄癖 鸡啄癣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如育雏温度过高、鸡舍通风不良、饲料营养不全、鸡群密度过大或光线过强等因素引发的雏鸡啄羽、啄肛、啄趾等恶癖。恶癖一旦发生,鸡群骚乱不安,淘汰率增高,造成损失。规模养鸡场通常采取雏鸡断喙预防鸡啄癖发生。断喙方法是:雏鸡在3~5日龄时,用电烙将鸡喙上缘烙切1/2,下缘烙切1/3既可。 11.注意通风换气 鸡粪便排泄在育雏室内产生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使室内空气污浊,浓度高时,可造成呼吸道疾病,影响鸡只健康。通风换气的目的就是排除鸡舍内污浊气体,引进新鲜空气,并起到调节舍内温、湿度作用,有利于鸡只的生长发育。当鸡舍内空气有腐臭刺激性气味时,就要及时通风换气。 12.搞好卫生预防疾病 鸡舍要清洁卫生,勤换垫草、及时清理粪便,饲槽、饮水器要经常洗刷、消毒,鸡场和鸡舍的出入口要设消毒槽、便于进出人员及运载工具消毒,外来人员不得进入鸡舍。要保持环境安静,饲养人员动作要轻,避免外界不良刺激,防止应激现象,按免疫规程适时接种疫苗,增强机体免疫力。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接种马立克氏苗,3~5日龄时使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疫苗饮水或滴鼻,7~10日龄时进行鸡新城疫H系苗滴鼻,14~21日龄时用法氏囊疫苗饮水,21~35日龄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滴鼻或点眼。育雏期间每隔7天用0.01%~0.02%的痢特灵拌在饲料或混合在饮水中用于预防鸡白痢和球虫病。饮水免疫时需断水2-4小时,水量每只鸡15-25毫升(按鸡只日龄大小,气温变化增减水量,另加入5%的去脂熟牛奶或脱脂奶粉),2小时内饮完,保证每只鸡同时饮到等量疫苗液,饮苗前后不要用消毒液清洗用具或设备。要经常观察鸡群精神状态、粪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查找原因,对症治疗。 13.适时出栏 在肉鸡生长过程中,体重增长是有规律的,雏鸡阶段增长速度最快,饲料报酬最高,当体重达到2.5千克时料肉比通常为2∶1左右,体重超过2.5千克后,再增长速度就减慢了,相反采食量却增加,若延长饲养期就会增加成本,因此,肉鸡饲养到7~8周龄,体重达2~2.5千克时就须及时出售,以获取最高养殖效益。 14.实行全进全出制 实行全进全出制便于管理,有利于控制育雏所需条件,提高雏鸡成活率。上批鸡出栏后鸡舍要经10~14天的空闲期并进行严格的清扫、消毒,切断疫病感染途径,才可重新接雏进行下批肉鸡生产 肉鸡饲养管理技术口诀 肉鸡饲养效益高, 饲养管理最重要。 饲养肉鸡短平快, 科学养鸡不失败。 饲养肉鸡讲技术, 进鸡以前先消毒; 提前预温三十度, 肉鸡进圈成健雏。 肉鸡进圈先饮水, 电解多维防应激; 饮水开食在当天, 千万把好温度关。 温度控制非绝对, 鸡雏不能乱集堆。 预防用药氟哌酸, 清理肠道防病染。 进鸡一周须首免, 新支①二联滴鼻眼; 免疫应激须预防, 电解多维增加量。 保证温度再通风, 防止鸡得腹水症; 两周之内防沙肠②, 白痢糊肛鸡尖腔。 通风选择午三点③, 温度易控鸡康健; 温度随日要下降, 周降两度不能忘。 平养棚养都可以, 两种管理需牢记; 平养肉鸡高垫料, 鸡只卖完清除掉④; 棚养肉鸡卫生好, 少得球虫效益高。 囊病兔疫在两周, 囊病提前难应付, 三天始得法氏囊, 囊病早得早预防⑤, 囊病免疫需饮水, 免疫适期选择对。 囊病免疫先断水, 两到六时按常规。 免疫效果须提高, 脱脂奶粉用上好。 免疫质量要想好, 免疫前后毒莫消。 日龄增加鸡渐长, 霉形大肠⑥侵袭场, 两病易诊难预防, 饲养管理须加强。 氨味过浓鸡流泪, 肿头肿脸呼不畅, 呼吸困难是症状, 引起症状病多样。 霉形用药有天敌, 仄乐菌素治顽疾, 大肠杆菌包心肝, 氧氟沙星菌抗完。 规模养鸡大群控, 早诊用药需主动, 误诊延时病程长, 药物无效鸡死亡, 疾病早诊选医院, 控制疾病不犯难。 三周肉鸡体重增, 夏季管理不能松, 肉鸡生理无汗腺, 怕热降温真困难。 鸡至三周盲肠长, 预防球虫场兴旺。 球虫生长易耐药, 肉鸡专用克球多。 新支三周要二免, 需用药物防继染⑦。 肉鸡三周病易感, 霉肠新囊⑧并发染。 鸡大康壮抗力强, 病鸡用药少死亡。 病鸡管理别忽略, 轻视治疗死亡多。 针对用药量倍增, 最佳疗量死亡轻。 大鸡管理须加强, 四周防疫法氏囊, 囊病四周加强免, 防疫程序进行完。 后期肉鸡生长快, 不到日龄不能卖, 七周售鸡最划算, 一次售鸡要卖完, 售完肉鸡清鸡栏, 做好准备养下圈。 养鸡周期要抓紧, 一年五批才算稳。 饲养管理技术高, 全面掌握效益好。 注:①新支:新城疫支气管炎二联灭活弱毒苗; ②沙肠:沙门氏菌、大肠杆菌; ③午三点:冬季通风选择在下午三点; ④清除掉:冬季高垫料地面平养清除掉垫料; ⑤早预防:用抗病毒中西药物预防; ⑥霉形大肠:霉形体、大肠杆菌; ⑦继染:继发感染 ⑧霉肠新囊 霉形体、大肠杆菌、新城疫、法氏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