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信息来自互联网,经整理后发出来共享,如果不意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1、选择适宜的饲喂对象
应将尿素饲喂给健康的成年羊或育成羊。这是因为羔羊胃肠道内的微生物区系尚未完全建立,微生物活动还不正常,不能利用尿素。如果给羔羊饲喂尿素,会使其发生胃肠不适甚至中毒。除羔羊外,种公羊、怀孕后期母羊和用氨化秸秆饲料强化育肥的羊,也不能饲喂尿素。另外,产奶量较高(日产奶4千克以上)的奶羊也不宜饲喂尿素。奶羊在产奶量较高时,瘤胃中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的速度较低,不能很好地利用尿素,如果对其饲喂尿素,不仅会造成浪费,还可能对羊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此外,羊在过度饥饿以及长途运输后也不能立即饲喂含有尿素的饲料。因为在这些情况下,尿素在瘤胃中的分解速度较快,会降低尿素的利用效率,同时也易发生中毒。
2、掌握好饲喂量
尿素的饲喂量不可过多,最多只能代替日粮粗蛋白质的30%、精饲料的2%~3%,或者按体重的0.02%~0.05%的比例添加。大致来说,成年羊的日饲喂量为8~12克,育成羊6~7克,分2~3次喂给。当日粮蛋白质水平高达18%时,喂尿素无效甚至有害;当日粮中蛋白质低至8%时,饲喂尿素会影响瘤胃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尿素的利用率也会随之下降;当日粮中尿素的含量超过0.3%时,则会使饲料的适口性下降,羊的采食量降低,进而影响增重和泌乳等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
3、合理搭配饲喂
在给羊饲喂尿素的同时,应补充一定的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中必须要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以供应瘤胃内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能量(可以说,碳水化合物的数量和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尿素的利用效率).饲喂时,按一定比例称取适量尿素后,再与玉米、高粱、大麦等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精料混匀饲喂。若只用尿素来饲喂羊,或直接在饮水中添加,就会导致尿素在瘤胃内水解速度过快(常在30分钟内完全分解).尿素这种爆发式氨释放速度与粗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的降解速度不协调,会使粗饲料和尿素均不能被瘤胃内的微生物充分利用。这样,不仅会造成饲料和尿素的浪费,还会因短时间内氨的大量蓄积而引起中毒。同时,尿素还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饲喂:用0.1%~0.2%的尿素与玉米、糖浆混合成液状饲料饲喂,或把混合有尿素的精饲料与粗饲料或与轻工业副产品果渣、甜菜渣、蔗渣等混合均匀饲喂;将浓度较高的尿素溶液于饲喂前1~1.5小时喷洒在青贮草上,其剂量以青贮饲草干物质量的0.5%为宜,最多不超过1%,不但可中和其酸性,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而且还可提高瘤胃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率。
另外,有研究表明,某些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能够通过调控羊的瘤胃内环境,尤其是通过对瘤胃内细菌的调控来发挥作用。在添加有尿素的日粮中添加酵母制剂等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可激活和提高瘤胃内细菌的活力,使更多的非蛋白质氮被合成菌体蛋白质,进而提高尿素的利用效果。所以,可在饲喂尿素时,适当使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有效地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在饲喂尿素期间,应注意不用或少用黄豆、黑豆、豆饼、菜饼、南瓜、刺槐叶、苜蓿草、三叶草、鱼粉、血粉、紫穗槐叶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饲料。这些饲料中均含有尿素酶,尿素酶在瘤胃中会使尿素在短时间内快速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氨,而使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受到抑制,使大量的氨被瘤胃吸收,引起中毒。此外,还要注意尿素不可与酸性较强的青贮饲料或其它酸性饲料同时饲喂,因为酸性饲料会抑制尿素的分解,进而降低瘤胃微生物将尿素合成菌体蛋白的能力。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因为尿素溶于水后会被很快吸收,使羊体血液中氨的浓度增高而致中毒,故饲喂尿素后不能马上饮水,一般在采食完1小时后方可让羊饮水。
4、应逐渐适应
通常而言,含有尿素的饲料,其适口性较差,并且瘤胃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因此,使用尿素喂羊时,应做到取量准确,坚持由少到多,逐渐增加用量,要求首次喂给规定剂量的十分之一,一般需要10~20天的适应期。每天的饲喂量应分次喂给,不可一次性的大量投喂,并保证一定要与其它饲料混合均匀,并做到现拌现喂。另外,还要求连续供给(当羊患病时除外),不宜间断。
5、不用有拮抗作用的添加剂及药物
给羊饲喂尿素的目的就是用其作为蛋白质来源的补充,是间接利用的。尿素进入瘤胃后被大量有益菌利用,有益菌大量繁殖并随饲料移行到皱胃,在这里被胃液杀灭,菌体蛋白被机体利用,达到了代替部分蛋白质饲料、促进增重等目的。如果在饲喂尿素的同时,又应用有抗菌作用的饲料添加剂或药物,就会使大量的有益菌被杀死或其繁殖受到抑制,这也就使饲喂尿素失去了意义。所以,在给羊饲喂尿素期间,应禁止同时喂给具有抗菌作用的饲料添加剂或药物。此外,在饲喂尿素期间还需注意,严禁饲喂磺胺类饲料添加剂及药物。因为羊在饲喂尿素期间需要供给适量的含硫饲料添加剂,而磺胺类饲料添加剂及药物可使硫发生络合反应引起硫络合红蛋白血症。这样不仅破坏了有益微生物对硫的利用,而且还会危害羊体健康。
6、适当控制尿素的释放速度
通常情况下,尿素在瘤胃内的分解速度是较快的,而瘤胃内微生物的数量是有限的,其利用氮合成蛋白质的速度又比较缓慢,只相当于尿素分解的四分之一,多余的氨有一部分进入肝脏转化成尿素被排出体外,另一部分则进入血液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氨基甲酸,而氨基甲酸会使羊发生中毒。因此,近年来广大畜牧科研工作者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研制出多种措施,不但使尿素的利用效率和饲料的适口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还可有效避免毒。这些措施包括:通过在日粮中添加脲酶抑制剂,
将尿素与青饲料混合青贮,制作氨化秸秆、尿素化合物、舔砖以及糊化淀粉尿素或包衣尿素等。目前,尿素缓释这一技术仍在处于被进一步深入研究中。
三、尿素中毒的治疗
如果尿素饲喂方法不当或饲喂过量致使瘤胃内氨释放量过多时,大量的氨被吸收而进入血液,使血氨浓度迅速升高而使羊中毒。所以,饲喂尿素时,一定要认真观察,注意最初1周内尤其是采食后1小时内的反应。如在饲喂一段时间后,增重较快,且各项生理指标也比较正常,则说明饲喂方法得当。但是,如果羊在采食尿素0.5~1小时后即表现为兴奋不安、运动失调、反刍减少或停止、心率加快、肌肉振颤、不断呻吟、痉挛反复、呼吸急促、瞳孔散大、口吐白沫、瘤胃臌气、呼吸困难、体温下降等症状,则说明已发生尿素中毒,应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可用食醋500毫升(或5%醋酸溶液500毫升)灌服,以中和瘤胃内的氨,间隔20~30分钟再灌服1~2次,轻者很快即可康复;或肌肉注射五水合硫代硫酸钠注射液1克,每日2次,连用2天。同时,还可使用5%~10%葡萄糖生理盐水50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3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对于重症者,为了迅速将瘤胃内容物排除,减少瘤胃对氨的继续吸收,可用大孔的胃管插入瘤胃内将其内容物导出,或直接切开瘤胃,取出内容物。
以上信息来自互联网,经整理后发出来共享,如果不意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