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应无任何感染并无任何身体缺陷,以免影响鸡群生产性能和利润。
获得高质量雏鸡应遵循的准则
•对父母代鸡群实施严格免疫,以增强商品代肉鸡对以下疾病的抵抗能力:马立克、法氏囊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呼肠孤病毒和鸡贫血病因子。
•入孵的种蛋重量应在55克或以上。
•根据种蛋大小设定上孵时间。先入孵较大种蛋,而后入孵较小的种蛋,以确保同期出雏并减少雏鸡脱水的可能性。
•设定孵化器的湿度,使鸡只在孵化期间(1-18天)失水12-14%。当10-12%的雏鸡颈后仍湿润时,将它们挪出出雏器。这将减轻早期孵化雏鸡脱水的可能性。
•孵化厅雏鸡存放环境的温度、运输时运雏车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1-26℃。运输时,在恶劣气候(骄阳下、雨天、刮风等)条件下不得将鸡盒置于露天超过5分钟。
•一栋鸡舍的所有鸡只应来源于同一父母代鸡群。如条件不允许,那么雏鸡至少要来源于同一年龄的种鸡群。
表1 雏鸡早期常见问题的诊断
0-3天死亡率
1,脐带未愈合 孵化器相对湿度过高。出雏器温度过高。 适当降低孵化器内相对湿度。适当降低出雏器的温度
2,关节红肿 孵化器相对湿度过高。 适当降低孵化器内相对湿度,种蛋应在孵化期间0-18天中耗掉12-14%的水分。
3,腿部皮肤皱褶且发黑/红色 孵化时间过长引起脱水。鸡只从出雏器挪出过迟。鸡只存放/运输条件较差。 种蛋储存19℃。存放和运送雏鸡时,应保持21-26℃环境温度和40-50%的相对湿度。
4,鸡只1日龄气囊炎或曲霉菌病 种蛋卫生较差。孵化厅或鸡舍受到污染。 入孵干净种蛋。清洁消毒孵化厅。采用有效消毒剂,例如:甲醛和过氧乙酸。
5,脐带发黑;蛋黄褪色且带有异味 细菌感染 入孵干净种蛋。清洁消毒孵化厅。采用有效消毒剂,例如:甲醛和过氧乙酸。
3-5天死亡率高
饥饿致死 弱鸡。饲喂器、饮水器数量不足、料位或水位不够。饲喂器和位置不当。入雏时舍内温度太低。 根据具体情况,随时监测和修改育雏程序,以便满足每只雏鸡的需要。
6-14天死亡率高
佝偻病 饲料质量较差。育雏室温度较低。饲料供应不足。 提供优质的饲料并富含足量的钙、磷和维生素D3。保持适当的育雏温度。任何时候都应提供足量的饲料。
14-21天死亡率高
疾病 免疫程序管理不正确或不恰当。环境条件和生物安全条件较差。 使用预防本地区特有疾病的种鸡和肉鸡免疫程序。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保持严格的生物安全程序。
矮小-发育缓慢综合症
大群较小,如同4-7天鸡群大小 雏鸡脱水。较小种蛋孵出的较小鸡只。饲料质量较差或育雏环境较差。疾病因素。 仅接质量好的雏鸡并使用配方平衡及质量优良的饲料。保持良好的育雏环境。检查生物安全预防措施。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