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肉种鸡的免疫程序,个人观点如下,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1.新城疫
新城疫采用弱毒苗和灭活苗相结合的免疫方式,首次疫一般放在7-10日龄点眼,采用毒力相对较弱的Clone30株,可同时进行新城疫灭活苗的颈部皮下注射免疫。第二次弱毒苗的免疫设定在20日龄左右,免疫方式采用点眼免疫,疫苗毒株可选用Clone30或Lasota。以上免疫完成后,5-6周龄,测定新城疫的HI抗体,抗体分布在4-9log2之间,离散度较大,平均抗体在5-6log2,如上抗体水平处于相对低位,所以,在6-7周龄,再次进行新城疫弱毒苗(此时可采用Lasota毒株)和灭活苗的免疫,此时弱毒苗的免疫的最佳方式仍是点眼,但是如果饲养场工作限制,此时可采用饮水免疫的方式。此次免疫完成后,11周龄的鸡群HI抗体水平能达7log2以上,平均HI抗体水平在8-9log2,对于育成鸡来说,基本具有保护力。所以,在鸡群以后的生长阶段,新城疫的免疫规律设定在每4周进行一次免疫,可分别在12、16、20、24-25周龄(即产蛋之前的最后一次免疫),由于此时鸡只较大,弱毒苗的免疫往往采用饮水的方式。 在产蛋上升阶段,为降低鸡群的免疫应激而致使的产蛋下降,28-29周的免疫只采用弱毒苗的饮水免疫,而不进行灭活苗的注射免疫,但是,在鸡群感染压力非常大的区域和季节,28-29周龄免疫宜采用弱毒苗的鸡肉注射免疫,以快速提高鸡只的循环抗体水平,因为产蛋高峰期鸡群产蛋的应激非常大,此时鸡群的体质相对较弱,新城疫感染的几率往往增大,为了降低鸡群感染后的产蛋下降损失,所以提高循环抗体显的非常必要,虽然由于捉鸡免疫可能会造成鸡群暂时性的产蛋下降,当然,捉鸡操作的应激可通过良好的管理操作降至较低水平,但免疫次日往往会出现3-5个百分点的产蛋下降。 产蛋最高峰一过,即33-34周龄时,此时需进行弱毒苗和灭活苗的联合免疫。产蛋高峰期过后,鸡群产蛋率的下降,使鸡群循环抗体下降的速度也较慢,所以,弱毒苗与灭活苗的免疫间隔期一般在5-6周,特别是灭活苗的免疫,可根据鸡群的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和季节性的感染压力来决定是否进行注射免疫,往往50周龄之后,不再进行灭活苗免疫而只进行弱毒苗的饮水免疫。 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即常规称谓的H9亚型禽流感和H5亚型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中国北方地区采用Re-4和Re-5毒株。H9亚型禽流感灭活苗可采用同新城疫的联苗,以减轻免疫操作的工作强度,但是,鉴于当前国内联苗的抗原的浓度问题,所以,在开产前建议进行H9亚型禽流感灭活苗单苗的注射,以提高机体体液抗体的水平,虽然H9亚型禽流感对育成阶段造不成实质性的危害,但是对于产蛋阶段,往往会造成产蛋率3-8个百分点的下降。 H5亚型禽流感采用双价/双毒株疫苗已证明是非常必要的,其首次免疫设定在2周龄,首次免疫后,鸡群的抗体水平较低,平均抗体水平也只停留在2-3log2上,且离散度较大,并且会存在HI抗体阴性的鸡只。二免设定在5周龄,二免完成后,鸡群抗体水平会有较大的升高,此时群体平均抗体水平可达6 log2以上,在以后的生产阶段,免疫间隔设定在5-6周的时间,但有两个免疫时间是确定的,即开产前及产蛋高峰点过。在产蛋后期的免疫安排上,鸡群抗体水平的实验室检测同样重要,通常HI设定限值为6log2。关于疫苗,现在国内各生产厂家在质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建议选择质量优质的产品。 3.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要兼顾呼吸型和肾型,所以在目前国内状况应采用H120毒株和4/91毒株,首免日龄设定在1日龄,可以在孵化场喷雾免疫,亦可采用点眼免疫。弱毒苗的免疫为降低免疫工作量,可采用与新城疫弱毒苗联苗的形式。由于4/91毒株的特殊性,所以4/91往往采用单苗的形式,其4/91毒株疫苗的免疫可设定在10日龄左右进行。虽然关于4/91毒株的使用存在争议,但当前其对肾型传支的保护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作为整个生态链,长期采用4/91有其必然的风险,所以国内弱毒苗保护性毒株的筛选及商业化应用显的非常迫切。虽然传支的免疫保护以细胞免疫为主,但是灭活苗对体液抗体的提升在降低疾病发生时器质性器官的损伤方面还是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国内及国际上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苗往往采用联苗的方式,如新支流,新支减,新支法关等等,所以在整个疾病的预防当中,亦不要忽视灭活苗的作用。 4.传染性法氏囊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为降低疫苗对法氏囊的损伤,往往采用毒力相对弱的D78毒株,第一次免疫在18-20日龄,第二次免疫在5周龄左右,第一次免疫后,鸡群IBD的琼扩抗体阳性率极低,二免之后,鸡群血清抗体基本转为阳性。为使商品代鸡群具有较高的母源抗体,降低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的风险,所以,在鸡群的产蛋前,即20周左右的时间,肉种鸡要进行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苗的注射免疫,随着产蛋进程的延伸,鸡群法氏囊的抗体水平出现下降,为了提高商品代雏鸡母源抗体的整齐度,所以往往在40周龄的时候,再次进行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苗的注射免疫。肉种鸡免疫后,应测定雏鸡母源抗体的水平,依据ELISA测定的滴度值及商品代疫苗的毒力强弱情况,确定商品代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日龄。 5.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的控制主要靠净化与生物安全,但当前在国内,净化在企业层面往往显的不太现实。对于肠炎沙门氏菌,某国外公司有商品化的疫苗,但其实际使用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并不能有效的控制肠炎沙门氏菌,且作为使用方,无法通过实验手段评价其疫苗效果,且生厂商关于疫苗株链霉素、红霉素、利福平的药物敏感性问题,基于此与野菌株的区别,现已证明是不正确的,并不能依此完成疫苗株与野菌株的区别。至于鸡白痢,对商品代前期的死淘影响巨大,建议淘汰。对于沙门氏菌污染的场,建议通过定期的药物控制,以降低沙门氏菌的蛋传率。再,在沙门氏菌的控制方面,灭虫和灭鼠是必须落实的两项控制措施。 6.传染性鼻炎 该病病原有A、B、C三个血清型,当前流行株主要是A型和C型,传鼻的免疫要进行两次,免疫采用灭活苗,国内有油乳剂灭活苗,国外厂家有氢氧化铝胶灭活苗,免疫日龄设定在6周龄和16周龄左右,效价检测采用间接血凝的方法。传鼻的疫苗保护率与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特别是与呼吸道类病原有协同致病作用。不同血清型的疫苗没有交叉保护作用,同一血清型的不同亚型之间只能提供部分交叉保护。 7.减蛋综合征 减蛋综合征在国内肉种鸡上表现的并不突出,所以有些专家认为,肉种鸡不需要进行产蛋综合征的免疫。育雏育成鸡感染减蛋综合征后,并不表现症状,甚至血清抗体都显示阴性,经过开产的刺激,病毒活化而致使鸡群发病。所以为了最大可能的降低感染减蛋综合征所致的损失,白羽肉种鸡免疫还是要进行的,首免往往设定在10-12周,二免在18周左右进行,这样鸡群的HI抗体可维持在6-8log2,并且整个产蛋期其抗体下降的幅度很小,所以不需要进行第三次免疫。从减蛋综合征的抗体变化是否可以引出如下观点:抗体是由B细胞产生的,机体建立了特异性免疫以后,是不需要进行持续的疫苗刺激的,其抗体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面。而新城疫、禽流感的密集免疫已打破了机体正常的免疫规律,其HI抗体水平可暂时达9-10log2,甚至个别更高,其已突破了机体正常的免疫机能极限,所以其抗体效价随之很快的降低,说明是机体免疫细胞的过度衰老死亡,所以,在机体抗体水平的保持方面,疫苗是一个因素,机体免疫系统状况或是机体的健康状况也是一个非常之重要的因素,所以密集免疫又是我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重要手段。 8.病毒性关节炎 病毒性关节炎随着日龄的增加,抵抗力也随之增加。所以,应进行鸡群的早期免疫,活苗首免日龄设定在7日龄,采用注射的免疫方式,活疫苗二免设置在6周龄左右,三免采用灭活苗,设置在20周龄,为使商品代雏鸡群具有一个较高的抗体水平,提高雏鸡阶段的抵抗力。当前,在商品代鸡群中,REO的血清阳性率非常之高,但生产现场又无明显的病理损伤,所以,衍生出两个问题,一是REO在商品代肉鸡中的致病地位如何,二是REO病毒的来源在那?是环境还是污染的生物制剂。 9.传染性喉气管炎 为急性呼吸道病,主要侵害成年鸡群,疫苗有两种,强毒疫苗和弱毒疫苗。强毒疫苗只有在发生过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鸡场采用,采用擦肛的免疫方式,目的是降低疫苗的免疫反应;弱毒疫苗应用的范围较广,一般安排安排两次,分别在4-5周和14-15周,对于感染压力较小的区域,可在10周龄左右免疫一次即可。弱毒苗免疫的最佳方式是点眼,但为降低疫苗所致角膜炎的数量,往往采用滴鼻的方式。某国外公司生产的弱毒疫苗,在肉种鸡公鸡群中产生相对严重的免疫反应,呼吸道症状明显,且在免疫后的3周内,往往会造成公鸡群2%左右的淘汰,所以,免疫后,对于鸡舍环境的控制非常重要,要保持鸡舍环境的稳定性,降低温差的应激。 10.鸡痘 鸡痘的免疫在整个肉种鸡的饲养周期中,往往设定免疫2次,第一次是在2周龄左右,第二次是在10周龄左右,采用翅膀刺种的方式。不要忽视鸡痘,其对增重及产蛋均有一定影响。且,免疫操作时,建议采用标准的刺种针,以保证免疫效果。 11.脑脊髓炎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又称流行性震颤,主要侵害雏鸡,一般只有雏鸡才有明显症状,4周龄以上的鸡只感染,只有血清学方面的变化,而无临床上的疾病表现。本病可水平传播,但以垂直传播为主,所以,肉种鸡以控制垂直传播为主要免疫要点,以杜绝商品鸡的垂直带毒问题。免疫采用活苗和灭活苗相结合的方式,可在10周龄左右进行活苗免疫,在18-20周龄进行灭活苗的注射免疫。 12.传染性贫血病 是由传染性贫血因子引起的雏鸡亚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贫血及免疫组织萎缩所致的免疫抑制。本病具有垂直和水平两种传播方式,但水平传播方式往往不具有致病性,所以本病的控制还是注重在垂直传播上,所以应保证产蛋期不发生传染性贫血病。我们通常在15-16周龄检测鸡群的抗体,,此时通过ELISA的检测手段,如果鸡群抗体阳性或阳性率在50%以上,那么就不要进行免疫;如果阳性率较低或阴性的鸡群,就需要进行商品化疫苗的免疫,免疫周龄应控制在18周龄之前,因为传染性贫血病疫苗免疫后6周,鸡群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力。 13.包涵体肝炎 包涵体肝炎(腺病毒)在国内的污染非常普遍,其具有垂直传播的特性,对商品代雏鸡的前期死淘具有重要作用。种鸡群在开产前或产蛋期感染本病,其病毒将垂直传播至商品代造成危害。当前没有疫苗应用,以自然人工感染为主,一般在15-16周进行琼扩抗体检测,如果抗体现实阳性,说明自然感染成功,如果出现抗体阴性的鸡舍,可通过同场内阳性舍转移垫料的人工感染方式进行人为感染。如果至19周同场内琼扩抗体仍为阴性,就要考虑从抗体阳性场转移垫料感染,但此时,生物安全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应保证转移垫料的安全性。 14.鸡毒霉形体
鸡毒霉形体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但我们也正在承受着鸡毒霉形体带给我们的危害。也许我们正忙于讨论肉种鸡及商品肉鸡的新城疫禽流感问题,但是我们是否想过作为一种条件性的定植在呼吸道的条件性致病微生物,其会起到一种怎样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业界的失误。鸡毒霉形体的普遍性和条件致病性,说明其对呼吸道粘膜损伤的客观性,所以,在一个呼吸道粘膜受损的鸡只中,其对新城疫禽流感的易感性又会增加多少倍呢?对于鸡毒霉形体,很多从事兽医工作的人员并不是十分了解,或者说是一种轻视,现在在鸡毒霉形体的免疫方面,往往听从于国外疫苗公司的宣传,什么6/85株,TS-11株,因其毒力太弱,在当前国内鸡毒霉形体的现状下,根本就不具有作用。作为肉种鸡,如果祖代鸡群鸡毒霉形体的控制较好,可采用F株进行免疫,因F株毒力相对较强,具有一定的野菌株置换能力,首次免疫可设定在3-6周龄。为降低蛋传率,可在12周和18周左右进行两次灭活苗注射免疫,以提高机体的抗体水平。我个人认为,鸡毒霉形体在父母代的层面上必须做好,反之,商品代肉鸡病毒性呼吸道病发生因素中,鸡毒霉形体将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回想一下,我们的商品肉鸡群,持续的慢性呼吸道症状,通俗的说法是起呼吸道了,如果得不到控制的话,鸡群持续的呼噜,那新城疫和H9亚型禽流感的感染也就不远了。
15.滑液囊霉形体 当前国际上没有疫苗控制,现在在欧美发达国家,滑液囊霉形体的问题,由于其垂直传播的特性,已经变得比鸡毒霉形体更加棘手,且感染率非常普遍,据资料,在美国,对于滑液囊霉形体阳性的曾祖代、祖代鸡群,已不再进行扑杀处理。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国内的祖代、父母代近几年出现了滑液囊霉形体病,这也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歧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了质量低劣携带滑液囊霉形体的鸡只,由于国内基本没有鸡只育种能力,基本停留在扩繁阶段,其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所以,作为中国白羽肉鸡业界政府及企业的决策者,应该具有一定的觉悟,要不仍然处在家禽业的“东亚病夫”阶段。 再,滑液囊霉形体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试想,一个腿不好的鸡只在整个鸡群中将处于什么地位,在疾病感染压力大的情况下,它又将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16.马立克氏病 鸡马立克氏病的感染压力也是与日俱增,且除MD外,其它致瘤因素也在增加。当前最有效的方式仍然是HVI+CVI988组合,在孵化厅进行注射免疫。MD由于具有日龄易感性发达的鲜明特点,所以业内基本不主张马立克氏病的二次免疫问题。针对当前在某些鸡场的MD问题,我个人倾向于是免疫操作失败的结果,是孵化厅在免疫操作上出现了问题,因为处于同样的感染压力下,MD的发病仅局限于局部鸡舍。至于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V)与马立克氏病的混合感染的问题,REV并没有起到一个主要的致瘤作用。 17.球虫 球虫免疫采用虫卵拌料的方式进行,免疫日龄往往设定在2-3日龄,以使球虫虫卵在鸡只肠道内尽快定植。某国外厂家的疫苗含有8种球虫虫卵类型,较为全面,但现某些国内厂家生产疫苗虫卵种类少于8种,据说应用效果也相当不错。球虫免疫成功与否,与鸡舍垫料湿度管理密切相关,湿度过小,虫卵得不到适宜的繁殖,免疫效果差,湿度太大,又会导致免疫反应过重,所以维持鸡舍50-60%的湿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出现免疫反应过重的情况,往往出现在12-15日龄,如果此时鸡群出现血便较重,建议按预防剂量投喂抗球虫药2天,以稍加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