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的孵化管理中,蛋产出后尽管贮存时间较短,但也不可能立即入孵。因此,种蛋在
入孵前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贮存。及时种蛋来源于优秀的种鸭群;经过严格地挑选,品
质优良的种蛋,如果保存条件较差,保存方法不当,对孵化效果均有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在冬、夏两季更为突出。因此,应给种蛋创造一个适宜的保存条件和方法。
(一)种蛋贮存室的要求 大型的孵化场应有专门的种蛋贮存室。贮存室要求隔热行能良好。无窗式的密闭房间。此外,贮存室内还应配备恒温控制的采暖设备以及制冷设备,配备湿度自动控制器。种蛋贮存室与鸭舍之间的距离越远越好,同时应便于清洗和消毒。
(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种蛋保存的理想温度为13~16℃。但保存时间不同也有差异,保存在7天以内,控制在15℃较适宜;7天以上以11℃为宜。高温对种蛋孵化率的影响极大,当保存温度高于23℃时,胚胎开始缓慢发育,尽管发育程度有限、但由于细胞的代谢会逐渐导致胚胎的衰老和死亡;相反温度过低,也会造成胚胎的死亡,影响孵化率,低于0℃时、种蛋因受冻而失去孵化能力。应注意的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种蛋应存放在比较稳定的温度环境中。因此,在贮存前,如果种蛋的温度高于保存温度,应逐步降温,是蛋温接近贮存室温度、然后放入贮存室。温度过高,蛋表面回潮,种蛋容易发霉变质;湿度过低,蛋内水分大量蒸发,势必影响孵化效果、保存的湿度以近于蛋的含水量为最好,贮存室内一般相对湿度控制在75~80%范围内为宜。
(三)适宜的蛋位 保存一周内的种蛋,存放时的蛋位对孵化率或许只有较小的影响。为了使气室保持适当位置,种蛋应以钝端向上。如果每天转蛋,钝端向上保存之周以上的种蛋仍可获得较好的孵化效果。钝端向上可防治胚胎与壳膜的粘连,否则引起胚胎的早期死亡保存期较长时,翻蛋的角度以大于90度为宜。
(四)适宜的保存期
保存期越短,对提高孵化率有利。随着保存期的延长,孵化率会逐渐下降。孵化率的下降与季节也有很大的关系,即使有适当的保存条件,保存时间过长,也难以获得理想的孵化效果。因为新鲜蛋的蛋白具有杀菌作用,长期保存后,蛋白的杀菌作用急剧下降。另一方面,保存时间过长,蛋内水分的过分蒸发,导致内部pH值的改变,各种酶的活动加强,引起胚胎的衰老,营养物质的变化及残余细菌的繁殖,从而危害胚胎降低孵化率。种蛋如需较长时间的保存,可将种蛋装在密封的塑料袋内,填充N2,密封后放在蛋箱内,这样可阻止蛋内物质和微生物的代谢,防止蛋内水分的过分蒸发。如果保存期超过3~4周,仍可获得70~80%的孵化率。种蛋长期保存时,每天翻蛋一次,也可延缓孵化率的急剧下降。
种蛋的包装和运输
装运种蛋是良种引进、交换和推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应给与高度重视,否则将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
种蛋的包装
引进种蛋时常常需要长途运输,如果保护不当,往往引起种蛋破损和系带松弛、气室破裂等,致使孵化率降低。包装种蛋的用具最好是专用的蛋箱(长6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250个)或塑料蛋托盘。种蛋箱或种蛋盘必须结实,能经受一定的压力,并且要留有通气孔。装箱时必须装满,必须使用一些填充物以防震。如果没有专用种蛋箱,也可用木筐装运,此时可用废纸将蛋逐个包好,装入箱(筐)内,各层之间填充锯木面或刨花、稻草等垫料,以防撞击和震动,尽量避免蛋与蛋的直接接触。不论使用什么工具装,尽量使大头向上或平放,排列整齐,以减少蛋的破损。
二、种蛋的运输
在种蛋的运输过程中,不管使用什么交通工具,都应注意避免日晒雨淋,而影响种蛋的质量。因此,在夏季运输种蛋时。要有遮荫和防雨设备。冬季运输时注意保暖以防受冻,运输工具要求快速平稳;减少震动,装卸时轻装轻放,严防强烈震动,防止卵黄膜破裂、系带断裂等现象、运输种蛋的最好工具是飞机、火车、汽车等。种蛋运到后,应立即开箱检查,抛除破损种蛋进行消毒尽快入孵。
种蛋的胚胎发育
一、
鸭蛋的孵化期
家禽的孵化期是指在正常的孵化条件下,从种蛋入孵开始到雏禽出壳为止的时间。不同的家禽种类以及不同的生产用途其孵化期的长短也略有差异:肉用型鸭蛋比蛋用型鸭蛋的孵化期稍长。一般来讲,鸭蛋的孵化期为28天:瘤头鸭的孵化期为33—35天。孵化过程中孵化温度偏高时孵化期缩短;孵化温度偏低时孵化期延长,出壳推迟。出壳时间无论是推迟或提前都是孵化不正常的表现,雏鸭弱雏较多,雏鸭的成活率也较低。
二、
胚胎的生长发育
家禽的胚胎发育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
蛋形成过程中胚胎的发育,卵黄自卵巢上排出后;被输卵管的漏斗部接纳;与精子相遇受精,成为受精卵,并在蛋形成过程中开始发育。当受精卵到达峡部时发生卵裂,进入子宫4~5小时后已达256个细胞期,到蛋产出时,胚胎发育已进入到囊胚期或原肠早期,蛋产出后,由于外界气温低于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温度,胚胎发育处于停滞状态,随着时间的延长;胚胎逐渐死亡,就是种蛋保存时间过长降低孵化率的原因。
(二)
孵化期中胚胎的发育、当给予种蛋适当的孵化条件时,胚胎从休眠状态中苏醒过来,继续发育形成雏禽。现将胚不同日龄的发育情况简述如下:第一天,胚肪以渗透方式进行原始代谢,原线、脊索突和血管区等**原基出现、胚盘暗区显著扩大。原线发生时,胚盘的直径到达2.4~1.6毫米;明区1.2~1.6毫米,暗区环宽0.5~0.6毫米。照蛋时,胚盘成微明亮的圆点状,俗称“白光珠”。第二天,胚盘增大。脊索突扩展,形成五个脑泡,脑部和脊索开始形成神经管,眼泡向外突出。心脏形成并开始博动、卵黄血液循环开始。鸭胚直径达到2.5~2.7毫米,血管区长度4.5~7毫米。照蛋时可见圆点较前一天大,俗称“鱼眼珠”。第三天 血管区为圆形,头部明显地向左侧方向弯曲与身体垂直,羊膜发展到卵黄动脉的位置。有三对腮裂出现,尾芽形成。胚胎直径5.0~-6.0毫米,血管区的横径为20~22毫米。照蛋时鸭胚血管区似樱桃状。第四天 前脑泡向侧面突出,开始形成大脑半球。胚体进一步弯曲,喙、四肢,内脏和尿囊原基出现。卵黄由于蛋白水分的渗入明显扩大,羊膜腔形成。胚胎直径达5.0~6.5毫米,血管区为22~28毫米。照蛋时,可见胚胎与卵黄囊血管分叉似蚊子,俗称“蚊珠”。第五天 胚胎头部明显增大,并与卵黄分离,前脑开始分成两个半球,第五对三叉神经发达。口开始形成,额突生长,眼有明显的色素沉着。脾脏和生殖细胞奠基。卵黄囊血管贴于蛋壳,容易通过蛋壳的气孔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产生热能。尿囊迅速增大形成一个有柄的囊壮;其直径可达5.5~6毫米。照蛋时卵黄囊血管形似一只小蜘蛛,又称“小蜘蛛”。
孵化条件
一、
温度
温度是鸭蛋孵化的首要因素;只要适宜的孵化温度才能保证鸭蛋中各种酶的活动,从而保证胚胎正常的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鸭蛋比鸡蛋大,以单位重量计算,蛋壳表面积相对比鸡蛋小,而且蛋壳和壳膜较厚。因此,在孵化初期感温不如鸡胚:后期胚胎的散热又不如鸡胚有利。并且蛋黄中脂肪含量高于鸡,孵化后半期由于脂肪代谢增强,必须向外排出大量的体热。因此,在鸭蛋孵化的中后期孵化温度应比鸡蛋低1度F(0.56℃),而且在孵化后期应采取凉蛋措施。一般情况下,鸭胚胎适宜的温度范围37~38℃。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严重时会造成胚胎的死亡。温度偏高时,胚胎发育加快,孵化期缩短,雏鸭的弱雏较多;超过42℃2~3小时就会造成胚胎的死亡。相反,温度偏低时,胚胎发育迟缓,孵化期长,雏鸭质量差。因此,在孵化过程中,可根据孵化场的具体情况和季节、品种(系)以及孵化机的性能,制定出合理的施温方案、一般采用;立体孵化器,通常可参考以下两种实施方案。
(一)
恒温孵化 这是进行分批入孵的施温方案。以满足不同胚龄种蛋的需要。通常孵化器内有3—4批种蛋。在室温过高时,整批孵化必然在孵化的中后期代谢热大大过剩,分批入孵就可以充分利用代谢热作为热源,即可减少“自温”超温,又可节约能源。采取恒温孵化时,新老蛋的位置一定要交错放置,这样老蛋多余的热量被新蛋吸收,解决了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新蛋温度的偏低、老蛋温度的偏高的矛盾,从而提高了孵化率。通常机内空气温度控制在37.8℃。但应注意孵化机内上下、前后、左右的温差不能太大,温差越小越有利于孵化,一般情况下温差不能超过0.1~0.2℃ ,温差可通过调整进出气孔等方式得到解决。如果温差较大时,也应注意定时调盘;减少温差对孵化率的影响。
(二)
变温孵化,又叫整批孵化,适用于种蛋来源充足情况下所采用的孵化方法。由于鸭蛋大,特别是大型肉鸭种蛋,脂肪含量较高。孵化13天后,代谢热上升较快,如不改变孵化机的温度,会造成孵化机内局部超温而引起胚蛋的死亡。针对不同胚龄的种蛋采取不同的孵化温度,有利于胚胎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减少早期和后期胚胎的死亡。孵化的第1天温度为39~39.5℃,第2天为38.5~39℃,第3天为38~38.5℃,第4~20天37.8℃,第21~25天37.5~37.6℃,第26~28天为37.2~37.3℃。第21天以后多数转入出雏机孵化。采用变温孵化时,应尽量减少机内的温差,另外温度的调整应做到快速而准确,特别是孵化的头三天。
三、
湿度
在鸭蛋孵化过程中,蛋内水分不断向外蒸发,为使水的蒸发保持一定的速度,胚胎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水分蒸发过快过慢都会影响胚胎发育,降低孵化率和雏鸭质量。立体孵化器具有风扇装置,空气流动速度快,加上蛋南脂肪含量高,含水量低,代谢热高,蛋内水分容易蒸发。湿度过低蛋内水分蒸发较快,胚胎易与壳膜粘连,影响正常出壳。湿度变化总的原则是“两头高,中间低”。孵化初期,胚胎产生羊水和尿囊液,相对湿度控制在70%为宜。孵化后期,为使有适当的水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产生碳酸,使蛋壳中的碳酸钙转变为碳酸氢钙而变桅,有利于胚胎破壳而出,并可防止鸭绒毛粘壳,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为宜。在鸭蛋孵化后期如果湿度不够,可直接在蛋壳表面喷洒温水,以增加湿度。(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