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1年国际农业生物技术与粮食安全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上,来自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转基因大豆出口国的美国大豆协会(ASA)与美国大豆基金会(USB)负责人介绍了转基因大豆的种种益处,试图消除人们对转基因大豆安全性的怀疑。 而就在这次会议召开的4天前,作为世界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国以及世界最大的转基因大豆进口国,中国宣布“中国非转基因大豆核心保护区”落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管理局。 这或许是个巧合,但双方几乎同时在中国采取“大动作”看上去还是有些不同寻常。在这出市场“攻防战”的背后,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等问题围绕其中。 受冲击最大的农产品 1995年以前,我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但从大豆净出口国到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国仅用了短短5年时间。黑龙江省农科院原院长刘忠堂形容,“这简直是火箭速度”。 据美国大豆协会总裁康湃介绍,1995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约14万吨,到了2010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2360万吨,约占美国大豆种植总量的1/4。 据悉,目前我国年消耗大豆4000多万吨,占全球总消耗量的一半,但其中2/3左右依靠进口。转基因大豆已成为美国向中国出口的第三大产品,仅次于波音飞机和半导体产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源于转基因大豆正式商业化。1996年美国和阿根廷率先将转基因大豆投入规模化种植。 2001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大豆作为第一种直面国际市场的农作物,进口配额制度被废止,不设过渡期,关税确定在3%。转基因大豆从南北美洲一船接一船地被运到中国。 “大豆是我国加入WTO后受冲击最大的农产品。”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表示,在2002年国务院发布《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之前,我国在转基因大豆进口上没有采取任何限制措施,以至于国内对转基因大豆的需求一直在上升,转基因大豆成为榨油市场的主流产品。 转基因产品是把“双刃剑” 事实上,关于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性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自1996年国内外推广转基因作物种植至今已整整15年,经历了种种争论,但转基因作物面积也前所未有地增长了87倍,转基因技术成为现代农业史上推广速度最快的作物技术。 转基因大豆之所以发展迅速,价格是其优势之一。2010年,我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到港价格为每吨3400元,比黑龙江地区的收购价格每吨低300元左右。而从生产成本上看差距更为明显,按完全的种植成本比较,我国大豆种植成本比美国高出33%。 转基因大豆的优势还有很多。据专家介绍:“目前国外研发出的转基因大豆具有高出油率、高蛋白且抗旱抗虫的特点,在生产环节中还拥有节约劳力、降低成本,在杀灭杂草后可使大豆增产等优势。而这些特点恰恰迎合了我国保障粮食供应的需求。”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认为,转基因技术可打破物种界限,对基因进行定向改造和重组转移,对品种的抗性、品质、产量等性状进行协调改良,在缓解资源约束、保障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潜力巨大。 不过,也有不少专家对推广转基因农作物较为谨慎,认为转基因农作物满足了人类对粮食供应的需求,但是在安全方面目前仍无定论。 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方言表示,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好处和成效都很明显,但我国需要加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研究,加强安全性评估,使农业生物造福于人类。 非转基因大豆“绝地反击” 在国外转基因大豆大举进攻,国内豆农纷纷放弃种植非转基因大豆的背景下,我国打响了非转基因大豆“保卫战”。近日,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高调宣布,我国首个非转基因大豆核心保护区正式落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管理局。 据悉,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管理局是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多年来始终致力于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发展,推动非转基因大豆核心保护区建设,建设绿色、非转基因大豆基地。为推动非转基因大豆核心保护区的形成,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管理局在大豆种植基地上实行“供种、播种、作业、田间管理、收获、整地”六统一;实行模式化栽培,重点推广大豆大垄密植栽培、三垄栽培、大豆间作栽培等技术,提高了大豆综合生产能力。该局每年实施大豆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80余项,加快大豆新技术推广应用,大豆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支撑非转基因大豆核心保护区建设,该局还建成25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农机装备区,喷灌已覆盖40万亩非转基因大豆标准化基地。 专家认为,除建立非转基因大豆基地外,我国还需加大宣传力度,形成非转基因产品独立的定价体系,提高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市场竞争力,把握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同时,应根据非转基因大豆的特点,主打高端市场。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非转基因大豆与转基因大豆相比拥有更大优势。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非转基因大豆产品比转基因大豆产品价格高出30%-50%。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提供的报告显示,我国的大豆蛋白出口已经在国际贸易中占据50%的市场份额。正是非转基因产品所具备的优势,让国产大豆在榨油领域被进口大豆击溃的同时,在大豆蛋白等食品工业领域却成为国际上的强势产业。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刘登高表示,目前几乎所有的外商都要求食用蛋白粉必须以非转基因大豆做原料。在国际市场上,美国有 2500余种食品需要添加大豆蛋白,日本每年消耗大豆蛋白达60余万吨。即便是大豆贸易与加工领域的世界级巨头美国嘉吉公司,也要进口中国的非转基因大豆。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很多食品都是使用中国的大豆蛋白为原料制作的。 此外,根据中国大豆产业协会的调研数据,美国出口到日本用作食品的非转基因大豆价格约为每吨1000美元,而中国出口日本的非转基因大豆价格只有每吨715美元,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竞争优势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