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left][size=10.5pt]三国名将张辽曾经跟过数位老板,按顺序排下来,依次是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最后选择归附曹操,从此就铁了心的为曹操卖命,走南闯北,做成了不少大买卖,特别是他在合肥与孙权死磕七年,为曹老板赚了个盆满钵满,堪称生意人中的佼佼者了。[/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仔细研究张辽的生平事迹,会发现两个疑团,一是既然他那么会做生意,跟以前几位老板的时候,为何业绩平平?二是刘备曾经在他身上费了不少劲儿,多次示好不说,还派关二爷与他攀交情,为何他始终不动心?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必须弄明白张辽的出身和性格特点。[/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关于张辽的出身,《三国志》的交代只有区区十几个字:“雁门马邑人,本聂壹之后,为避灾祸改姓张。”我们知道,聂壹这个人,是个边贸大亨,在汉武帝时期,其拥有的财富足以够得上“胡润富豪榜”。由于帮助西汉朝廷策划了针对匈奴的“马邑之谋”,因功亏一篑而两头不讨好,不但彻底得罪了匈奴这个大主顾,还破坏了“汉匈和平”,不得已,聂壹只好改名换姓隐匿于民间,其后人靠做小生意维持生计,这才苟活到了汉末,有了张辽。[/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由此可以看出,张辽是商人世家出身,其家族要时刻提防来自匈奴和朝廷两大集团的“追杀令”。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的张辽,养成“遇事不张扬、谨慎、走一步看三步”等性格特点,也就顺理成章了。[/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但是,张辽本人并不甘心一辈子过着躲躲藏藏的日子,他要改变家族的历史。而这个隐藏于内心的志向与他的外在性格特点是截然相反的,发生冲突的,如何进行调和而不至于招来灭门之祸?其中就包含了一门极深奥的功夫,赵炎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职场闷骚功”。[/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闷骚这个词,多数人认为是个贬义词,且多少还与两性关系有牵连,其实不然,它最多算是个中性词。闷骚最先源自台湾或香港,属于新兴的俚语,其意思大概是:心中极度渴望,可又在表面很克制,故作深沉,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思想与情绪。当张辽放下了秤杆子,拿起了枪杆子,走出了菜市场,走进了波澜壮阔的三国大职场的时候,其闷骚功夫是发挥了大作用的。[/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早年的张辽曾跻身于小公务员的队伍(郡吏),可能在“政审”时隐瞒了自己的出身。能够顺利地完成身份的华丽转变,对张辽来说,无疑是个极其关键的人生转折点,同时也为自己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地雷。[/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我们说,机会与风险永远是一对连体儿,这就看你有没有博弈的决心和胆略了。赌赢了,未来会更加美好;赌输了,有死而已。张辽分明是在孤注一掷地拿生命赌明天,幸运的是,他赌赢了,凭借内在的装深沉与外在的“武力过人”,很快获得并州刺史丁原的赏识,跳槽做了从事官,还受命带兵去京城公干。至此,张辽完成了履历的更新,并且躲开了原籍,离那颗“地雷”越来越远。[/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什么样的老板才是真正的好老板?这个问题一直在张辽的脑海里纠结了好多年。最终,他明白了:能够知人善任、度量宽宏不计前嫌、果敢坚毅、有着远大志向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人,才可称得上是好老板。跟着这样的老板,既可改写家族历史,又可完全彻底的规避“地雷”爆炸的风险。为此,张辽从走进京城的那一天开始,就以寻找好老板为第一要务。[/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刚愎自用的丁原,肯定不是一个好老板。于是,张辽主动与大将军何进接触,谋得了一个美差,去河北招兵买马。这是张辽潜意识里惧怕呆在京城里的体现,为何这么说呢?是因为京城虽然机会多,但风险系数同时也更高,一旦风险来临,丁大老板能否确保自己的安全,实在是个未知数,不如远远地离开,坐看时局变化。[/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等到丁原、何进相继死去后,董卓上台,张辽发现,再不回京城不行了,不回去依附董卓,那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叛逆,风险就提前到来了。此时,张辽手中有一支千余人的武装,这就是本钱,他获得了骑兵队长(骑都尉)的任命,归吕布领导[/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不过,不知道是张辽得不到董卓、吕布等老板的信任,还是他自己不愿意为这两位先后的老板效命,总之,在对付十八路诸侯、京城保卫战以及后来与曹操争霸兖州、徐州的战役中,张辽的实力始终有所保留,不是不愿出战,就是出战不出力,连一个二流将领的水平都不如,倒是在徐州对付大耳贼刘备的时候,他尽了全力,杀得刘备溃不成军。赵炎以为,张辽的这些异常表现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而且十分有趣。[/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无论是丁原、何进、董卓,还是长期在一起并肩作战的吕布,对张辽来说,其实都是暂时依附以待机会到来的跳板而已,也就是说,不称职的老板可以改名字了,在“职场闷骚功”里,老板就是跳板,可以踩,但不可用命。跟着这样的跳板型老板,为一份薪水,为积累资历,为待势蓄发耳,不值得为其得罪更多的人或将来潜在的老板,否则就是自己断了自己的后路,非常不明智。[/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按说刘备是个公认的好老板的坯子,而且明里暗里还拉拢过张辽,那么,张辽为何还对其痛下杀手呢?我们不妨来推测一下,假定张辽加盟了刘备阵营,他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应该说不会有太大的空间,赵云就是前车之鉴。再假定张辽是个出色的谋士,而不是武将,那又如何?答案是肯定会选择刘备,因为大耳贼在徐州时身边几无出谋划策者。[/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实际上,张辽在与刘备、关羽的多次接触中,已经运用“职场闷骚功”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评估:尽管刘备目前足无寸土,加盟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有两个致命的忧虑无法解决。一是刘备是汉家正统,如果将来对自己的家族秋后算账怎么办?二是刘备阵营的人际关系不单纯,家兵、兄弟一大帮,单一个关羽就难以相处。而这两个忧虑,在曹操哪儿就完全不存在,一切迎刃而解。[/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张辽前期的不出力,是做给曹操看的,对刘备痛下杀手,也是做给曹操看的,曹操才是他心目中的最好的老板。所以,吕布刚刚被俘,张辽便率领吕布军余众(注意这几个字)主动归降曹操,并非被俘后因其忠义而获曹操青睐。[/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张辽的“职场闷骚功”,曹操看得很清楚,他在给汉献帝的奏章中一针见血地评价张辽:“计略周备,质忠性一。”显然,前四个字是说张辽内在的商人性格,做事讲究谋划周全,看得远,谨慎而不鲁莽;后四个字就是外在的表现了,其“忠”是表现在对曹操以外的老板的不卖力,其“性”是表现在与上下内外(外主要是指关羽)的关系处理上一贯地尊卑有序有度,口碑极好。[/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在张辽受命坚守合肥之后,他的“职场闷骚功”再也用不着了。和孙权死磕的七年,是他在职场最辉煌的七年,为个人志向的实现与家族历史的改写,提供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没有人再去计较他是否是商人的后代,也没有人再去追究他的家族曾经有罪于朝廷,而所有人只会记得,张辽,你是一个成功者![/size][/align]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