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天津武清区大黄堡乡一精养南美白对虾土池塘,面积5亩,放养密度8万尾/亩,放苗2个月后体长为7 cm。在挑料拍(虾罾)时偶尔可见有肌肉发白的虾。检查发现这种虾的虾体极其瘦弱,头胸甲显大且长,躯干显短,壳略软,肌肉极软。体表发暗,从头胸甲到尾柄背部肌肉发白。胃、肝胰腺、肠均像被一层白粉物包裹住而显白色。胃、肠道内均有饲料样内容物。将肌肉、胃、肝胰腺处病灶取出,压片,在高倍镜下可见大量微孢子虫。肠内容物中未检出虫体。患微孢子虫的虾俗称“棉花虾”。
该虾塘从发现病虾到出塘,整个养殖季节共计在料拍中捞出该症状病虾约50~100条,池中从未见过该症状的死虾,当年养殖成功。2010年也养殖成功,再未发生微孢子虫病。
分析: 1. 由于已养殖近两个月,该种症状虾很少见,一直到出塘也没大量发生,因此感觉该病传播的速度并不快,本病例的微孢子虫病只是慢性散发。
2. 微孢子虫引起的胃、肝、肠发白,是表面有一层白色粉状物(孢子虫胞囊)包裹形成的,与普通的白胃、白肝、白肠表面光滑不同。
3. 被感染虾体长与健康虾没有明显差异,轻度感染时虾能摄食但明显瘦弱,重度感染后虾生长肯定减缓或停滞,且会出现“偷死”现象。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