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介绍了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我国水产养殖病害的监测预报已经开展7~8年。水产养殖病害的的监测预报,为渔业生产中的病害预防及治疗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早期预防信息;同时,水产养殖病害的测报也符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原则,因此目前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已成为渔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2]。经过多年的病害监测预报,我国的水产养殖病害发病率有所下降,这说明了我国的病害测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最近,笔者对皖北13个县(区)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我国进行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1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现状
经调查,13个县(区)参与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的人员共15人,均为具有助理以上的水产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女性专业技术人员3人,助理工程师8人,工程师7人,具有中专学历的2人,专科学历的9人,本科学历的4人,每个病害测报员基本上都能够独立进行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其中有7人参加过省、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的短期培训,有4人持有水生动植物检疫执法证。在调查的13个县(区)中,具有独立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实验室的县(区)共有4个(其中2县有国家投资建设的实验室),这4个具有独立病害监测实验室的县(区)基本上配齐了病害测报的基本仪器设备、药品,如电子显微镜、水质多参数分析仪等。在这13个县(区)中,有5个县(区)没有任何测报仪器设备,4个县(区)仅有普通显微镜和水质分析仪器。在所调查的13个县(区)中,共设置病害测报点20个,测报面积共140 hm2,测报种类有鱼类17种,分别为草、鲤、锦鲤、鲫、鲢、鳙、异育银鲫、鳊、鲂、青、金鱼、黄鳝、泥鳅、胡子鲶、黄颡鱼、乌鳢、鳜;甲壳类3种,其中虾类为淡水小龙虾、青虾,蟹类为河蟹、青蟹;两栖爬行类1种,为中华鳖。从开始进行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以来,13个县(区)共监测出发病品种13种,其中鱼类发病品种10种,甲壳类发病品种2种,两栖爬行类发病品种1种;水产养殖病害种类共14种,其中病毒性种类2种,细菌性种类6种,真菌性种类2种,寄生虫性种类4种。近几年来,所调查的13个县(区)的平均发病率为18.5%,死亡率为3.9%,并从病害监测以来,测报点的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人员的实验室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在所调查的13个县(区)中,共有从事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的人员15人,尽管都具有助理级以上的技术职称,但仅有7人参加过省、市级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培训,持有水生生物检疫证的仅4人。因此,大部分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实验室操作能力较差,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大部分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在所调查的13个县(区)的实验室情况中,具有独立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实验室的县(区)仅有4个,有5个县(区)无任何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仪器设备,4个县(区)仅有普通显微镜和一般的水质分析仪器。从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基层的病害测报大都存在着无实验室和实验室设备条件较差的状况,至少在笔者调查的内陆皖北渔业欠发达地区是这样的。三是基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数据的准确性不高。因基层病害测报中存在着人员实验室操作能力差,大部分测报县(区)存在着无实验室和实验室设备仪器不完善的问题;同时,测报点的设置也不尽合理,一些养殖水域长期作为固定的测报点,当年发病的水面,第2年必然会提前预防,这必然会导致测报水域发病率、死亡率的下降。因此,这些原因都必然导致基层病害测报数据的准确性不高。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