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春季,雏鸡的疾病尤其是传染性法式囊病不可以掉以轻心。该病对我们的育雏成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法式囊是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是分不开的。该病毒在宿主体内主要分布于法氏囊和脾脏,其次是肾脏,病毒血症期间血液和其它脏器之上。该病高发的原因是幼龄禽的免疫器官尚未完全成熟,免疫反应也不完全,往往不能获得坚强的免疫保护作用。
1、血清型:目前已知IBDV有2个血清型,即1型和2型,可用中和VP2的单克隆抗体将它们区分开。两型病毒的抗原相关性小于10%,因此相互交叉保护作用低。血清1型病毒为鸡源毒株,只对鸡致病,是鸡IBD的病原。交叉中和试验和交叉保护试验表明,血清1型病毒还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型,各亚型之间的抗原相关性约为10%~70%,即有明显差异,因此是造成临床上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清2型毒株为火鸡源毒株,一般对鸡和火鸡均无致病性。IBDV变异性较强,易发生毒力和抗原变异。抗原变异主要发生在VP2上。美国分离的所有变异株都属血清1型病毒中的同一个亚型,但近几年各国流行的超强毒株其位置尚未定。
2、典型性:感染多见于新疫区或高度易感鸡群,常呈急性暴发,有典型症状和固定病程。病初常见个别鸡突然发病,精神不振,1天左右波及全群。病鸡表现沉郁,慢食或不食,羽毛蓬松,翅下垂,闭目打盹,有些病鸡自啄泄殖腔。很快出现腹泻,排出白色稀粪或蛋清样稀粪内含细石灰渣样物,干涸后呈石灰状。肛门周围羽毛污染严重。病鸡畏寒、挤堆,严重者垂头、伏地,严重脱水,极度虚弱。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后期体温下降,常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亡。整个鸡群的死亡高峰在发病后3~5天,以后2~3天逐渐平息。死亡率一般在30%左右,严重者可达60%以上。部分病鸡可拖延2~3周,耐过后发育不良,消瘦、贫血,生长缓慢。在规模化养鸡场中,根据鸡舍间隔离条件,管理措施以及对各种传播途径和媒介的控制程度等不同情况,本病可以在不同鸡舍同时发病,也可在较短或较长时间内相继发病。不同品种的鸡均可发生,高发日龄20天—60天之间,特别30日龄左右多见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一般为20%—30%。当有继发感染或合并感染时死亡率可超过40%。该病有明显的死亡高峰(发病后3—4天)多数鸡群发病后6—7天疫情趋于平稳。鸡场一旦暴发该病,以后每批雏鸡均可感染发病。
3、 病理变化:病死鸡脱水,皮下干燥,眼球下陷,胸肌和两腿外侧肌肉出血,呈涂刷状。法氏囊肿大,发黄,浆膜下水肿或出血。囊腔粘膜出血,腔内有的充满混浊的粘液或干酪样渗出物。病愈后鸡的法氏囊萎缩,变小甚至消失。肾脏肿大, 苍白,小叶灰白色,有尿酸盐沉积。腺胃粘膜出血或腺胃乳头环形出血,日龄过小或日龄较大的鸡群发病时,病变较轻或不典型,肌肉出血不明显。
4、本病主要应与雏鸡白痢、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球虫病区分开。
1)雏鸡白痢发病日龄在14~21天,粪便呈浆糊状,肛门常有干石灰样粪便封堵,病死鸡常有肺炎和肝脏肿大、变性、坏死,抗菌药物治疗有效,这些都有别于IBD。
2)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常伴有呼吸道症状,有罗音,甩头,打喷嚏等,腺胃、肌肉和法氏囊一般无病变。
3)鸡球虫病多为血便,且用抗球虫药治疗有效。
5、防治:
如果一旦鸡场呈爆发型时,采取高免蛋黄进行注射,但副作用很大,我们应该注意对它的后期采取细菌性疾病进行防治。
如果呈散发型症状可以使用黄芪多糖口服液进行治疗。
关爱动物健康,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