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un_ying_nan 于 2011-3-22 09:31 编辑
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传染极快,发病率很高。临诊以猪口腔粘膜、鼻端、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猪、羊、牛等偶蹄动物都可发生,以猪特别具有易感性。多发生于科季和早春;但规模化猪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呈跳跃式流行。 (2)临诊特点 ①吸乳仔猪发病时,临订多表现急性胃肠炎、腹泻、以及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达60~80%。 ②成年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体温升高至40~41度,相继在唇、口、舌面、齿龈、乳头等部位出现更多的水泡。当水泡融合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烂斑,约一周左右可结痂痊愈;但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发生化脓性和腐烂性炎症,呈现跛行;严重时蹄壳脱落,卧地不起。 (3)实验室诊断 应采取3~5头病猪的水疱液和水疱皮,装入青霉素空瓶内,迅速送到有关检验部门检查。 防制方法: (1)及时接种疫苗,按有关检疫部门要求规定注苗,现时多用猪O型口蹄疫BEI(二乙烯亚脂)灭活油剂苗,25公斤重上的猪每6个月注射1次,免疫保护期可达6个月。 (2)如疑口蹄疫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病料送检。 (3)对发病现场进行严格的封锁措施,并对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进行严格消毒。 (4)隔离病猪,及时对症冶疗。 (5)紧急防制措施,可用口蹄疫灭活疫苗注射,有一定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