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大肠杆菌病 黄痢 一.流行特点 1.0—7日龄猪易感(经消化道或脐带); 2.大多数母猪带有病原体; 2.舍内温度低; 3.环境卫生差。 二.典型症状 1.出生一周内腹泻; 2.粪便呈黄色粘稠或水样; 3.肛门粉红水肿; 4.消瘦、脱水; 5.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膨胀,肠壁变薄,黏膜和浆膜充血、水肿; 6.胃部膨胀,内充满酸臭的凝乳块; 7.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 8.后备母猪和产奶不足的母猪产下的仔猪易发。 三.治疗与控制 1.提高环境温度; 2.保持产房干净; 3.母猪进产房时要清洗、消毒; 4.接产时用0.1%的高锰酸钾擦拭乳头、乳房,并挤掉少许乳汁; 5.,使仔猪尽快吃上初乳; 6.疫苗注射; 7.注射用药:恩洛沙星、乳酸洛氟沙星、氟哌酸、庆大霉素等有效; 8.脱水仔猪输液; 9.要整窝治疗。 白痢 一.流行特点 1.10~30日龄仔猪多发; 2.本病的发病率在50%左右,但病死率较低; 3.猪舍潮湿易发。 二.典型症状 1.以10~20日龄多发; 2.灰白或黄白色浆状、糊状粪便; 3.体温无明显变化; 4.发育迟滞,逐渐消瘦、扎堆; 5.肛门尾根附着白色腥臭的稀粪; 6.胃内有凝乳块,胃黏膜充血、出血、水肿; 7.肠壁薄,灰白半透明,肠黏膜易剥落,有时可见出血、充血变化,小肠充满液体; 8.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三.治疗与控制 1.控制舍内温度、环境; 2.尽量减少应激; 3.注射用药:恩洛沙星、乳酸洛氟沙星、氟哌酸、庆大霉素、新霉素、丁氨卡那等有效; 8.脱水仔猪输液。 9.要整窝治疗。 球虫病 一.流行特点 1.7—11天仔猪易感、稍大的猪有时也爆发; 2.主要是通过球虫卵感染; 3.球虫卵来源:污染的环境、母猪、大猪; 二.主要症状 1.发病日龄是其特点之一(断奶前); 2.腹泻(黄白色软粪便); 3.生长慢、消瘦; 4.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三.治疗与控制 1.治疗效果不好; 2.可选药物:拜球清、球虫清、口服氨丙啉; 3.抗生素治疗继发感染; 4.清洁尤为重要; 5.消毒:漂白粉和季铵盐类有效,其他不起作用。 传染性胃肠炎 一.流行特点 1.所有猪易感; 2.大规模爆发; 3.仔猪死亡率高; 4.在寒冷季节易发(11月到次年4月); 5.猪可能带毒数月。 二.典型症状 1.腹泻、脱水; 2.所有年龄的猪都可能呕吐; 3.采食量下降; 4.3周龄内的仔猪死亡率高; 5.剖检:小肠壁变薄、肠内充满液体。 三.治疗与控制 1.没有特效药; 2.疫苗没有明显效果; 3.给仔猪补充电解质; 4.保温。 沙门氏菌病 一.流行特点 1.经粪便、口感染; 3.动物传播; 4.在环境中广泛存在。 二.典型症状 1.开始为水样、黄色腹泻,之后转为便中带血; 2.肠壁坏死、发炎; 3.淋巴结出血; 4.胃肠道扣状溃疡; 5.肝、脾肿大。 三.治疗与控制 1.对多数抗生素有抵抗力; 2.可选药物: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新霉素; 3.大剂量注射; 4.饲料添加:环丙沙星、三甲氧嘧啶磺胺; 5.防止饲料污染; 6.防止引入带病猪; 7环境卫生; 8.减少应激。 轮状病毒 一.流行特点 1.任何年龄段的猪都有可能感染,但1—8周龄的猪较多; 2.经粪便—口传染; 二.典型症状 1.呕吐、腹泻; 2.1—8周龄仔猪腹泻应考虑是否轮状病毒; 3.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很大; 4.仅靠临床症状很难确诊,需要经过实验室手段。 三.治疗与控制 1.无特效药; 2.补充电解质; 3.用氯制剂或碘制剂消毒效果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