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地与分布
武夷黑猪又称为闽北黑猪、赣东黑猪。产于武夷山脉西侧山麓各县,繁殖中心在江西省南城县的里塔、株良,宜黄县的南源,广昌县的塘坊,石城县的小松,资溪县的乌石以及福建省浦城县的石陂,邵武县的和平,建宁县的客坊,松溪县的茶坪和古田县的平湖等地。武夷黑猪分布于武夷山脉四周各县。
2、生长环境
产区地形复杂,披山带水,海拔一般为150~700米。属中亚热带气候区,气候凉湿,四季分明,且多云雾。农作物一般一年一至二熟,以水稻为主,其次为甘薯、大豆、小麦、绿肥等。粮食自给有余,青饲料终年不缺。
3、外貌特征
武夷黑猪头中等大,面稍长微凹,额有深浅不一的皱纹,耳中等大,前倾下垂。背宽,背腰平直或微凹,臀宽丰满。四肢较细且结实。毛稀而短。被毛黑色,有的呈色,有的具有“六白’或不完全“六白”特征。
4、品种性能
武夷黑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45.70±11.35公斤,体长137.4±4.32厘米,胸围126.04±3.21厘米,体高74.90±1.66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13.53±4.35公斤,124.25±1.90厘米,116.57±1.74厘米,64.17±0.73厘米。性成熟较早,头胎产仔7~8头,三胎以上9~10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00~300克,屠宰率为72%,膘厚4.8厘米,眼肌面积22.6平方厘米,瘦肉率为42.6%。
5、综合评价
武夷黑猪能适应武夷山区潮湿、多雾气候,具有早熟、脂肪沉积多、皮薄、肉嫩等特点。但产仔数偏低,生长较缓慢。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