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azhui 于 2011-2-25 09:28 编辑
从1982年后,我国每隔10年进行1次人口普查, 2010年是第6次。第5次人口普查经费总额超过50亿元,第6次人口普查的经费总预算约为80亿元,是和平时期最大的一项社会动员活动。
投入巨大的公共资源造就和平时期最大的一项社会动员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官方发布的第6次人口普查目的是:“查清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便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普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从字面上看,人口普查的目的明确、要素清楚,可实际效果如何?
2000年的人口普查就遭遇调查结果比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数字少的情况,本次普查又遭遇到同样问题。不过一位专家指出,人口漏报没有问题,关键是漏报率。“如果漏报率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使用一个抽样的漏报率,进行复查后,再算出全国漏报的人数”。
上述例子说明,人口普查的实际抽样和有效样本与目标抽样有出入,而漏报率的加入就使人口数量有了人为的计算痕迹,随之,其他要素如: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等也就很难有准确的信息提供了,从而官方表示的人口普查目的中的“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或者相对的概念。
为了获取相对“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为国家决策提供依据,就应该选择一种经济、快捷和长治久安的方法。将管理人口登记机构、管理人口出生机构、管理人口死亡机构、管理人口流动机构等模块的信息平台整合起来,共享数据,提高系统效率,而非投入600万人、80亿元经费搞这种一次性的、10年重复一次的社会动员活动,要知道个体效率再高,也是重复动作,任何重复动作不管你效率高低都含有浪费要素。
但是,部门各自为政的结构性矛盾制约着系统效率的提升,各信息孤岛成了各独立王国的私家资产,唯我独尊的自我认识属性,引导着各部门在这“孤岛”上越陷越深,唯恐别人的数据侵害了自我数据的圣洁,责任推卸的制度理念又使人们抱着明哲保身的态度,没有一个人(或机构)敢于站出来说:整合数据,出问题我负责。
在国家层面上尚且如此,遑论其他?
一次出国,在海关入境,工作人员是一个年龄蛮大的女士,使用计算机的速度很慢,但态度极其认真。我们和几个朋友用中文说:都说欧洲发达,看来也有不如我们的地方。可是,我们错了,录入1次的身份资料,在酒店、各机构都能得到共享,一路走来没有进行过第2次资料填写。相比之下,我们õõ
西方有句谚语:不要重复发明轮子。我们已经重复发明了6次“轮子”,还将以10年一次的周期发明下去,每次80亿元的经费,却由于结构性的矛盾无法投入到系统整合中去,用税收积累起来的公共财政情何以堪?
国家和经济发展到今天,该到解决系统效率的时候了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