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发生于四肢任何部位,主要表现为跛行,严重者可使猪只瘫痪。 【病因及症状】 ⑴ 传染性关节炎:如丹毒杆菌、巴氏杆菌、支原体、嗜血杆菌、放线菌等,表现为关节(多见跗关节、膝关节)肿大、跛行。 ⑵ 外伤性跛行:多发生在运输、追赶、配种之后,由于外力作用,使关节钝挫、剧伸或扭转。触诊受伤关节,发现有肿胀、增温和压痛感。 ⑶ 营养性跛行:公猪常患裂蹄症,是由缺锌和生物素等引起的慢性疾病。表现为蹄裂,轻度为跛行,重者出血、躺卧不起,蹄冠部皮肤粗躁,有不同程度皱裂。 ⑷ 腐蹄病:是蹄内皮肤和软组织发生腐败、恶臭特征的一种疾病,也有的表现为蹄腐烂、趾间腐烂或蹄壳脱落,由于剧烈疼痛而出现跛行,病猪喜卧,不愿起立,强令站立时患肢不敢着地。 ⑸ 风湿性跛行:由于猪舍阴暗、潮湿、寒冷,猪只运动不足时,致使猪四肢关节及周围肌肉发生炎症、萎缩,由于疼痛,病猪多喜卧,不愿运动,驱赶时勉强走动,表现跛行,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轻,局部的疼痛也逐渐缓解。 (6)季节因素:秋后至初冬天气由暖转凉,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猪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导致正常脂类物质分泌减少,猪蹄壳薄嫩,加上粗糙地面等碰撞摩擦,因而造成蹄壳出现裂缝。 (7)管理因素:规模化养殖猪场,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采用限位栏、高床饲养,由于猪运动受到限制,致使肢蹄病发生增多。
机械损伤 在种猪的日常管理、转栏并栏及种猪出售时的驱赶当中,由于饲养管理人员的粗暴、猪打架、途经粗劣路面、跨越沟壑等原因,造成肢蹄外伤。防止一般破皮继发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杆菌,引起跛行或者不敢站立。
地板的材质和粗糙程度 各个集约化养殖场基本上采用水泥地面或砖地面。可以在水泥地面上辅以充足的垫料。而实际上水泥地面饲养猪蹄质增生显著高于漏缝地板的猪。不过不论何种材质圈舍都应有适当的平滑度,较好的猪舍地面,应具备坚实、平坦、不硬、不滑、温暖、干燥、不积水(坡度以3~5度为宜)、易于清扫和消毒、采光、通光良好的要求。
消毒后清洗不够造成 往往对消毒过的栏舍清洗不够,加上未完全干燥就转入了母猪,由于猪蹄壳中含有象硫酸盐类的无机物,地面残留的消毒液容易腐蚀蹄壳,这样,天长日久,蹄部损伤就越来越大。 【防治】 针对上述五类肢蹄病的病因,平时要加强管理,细心检查,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常规治疗可参考以下方法,肢蹄病严重、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建议淘汰。 ⑴ 对于传染性关节炎,一般用抗菌药物治疗; ⑵ 对于关节扭伤,患部可涂擦5%碘酊、松节油等; ⑶ 对裂蹄症,停用磺胺类药,应补锌和生物素:在饲料加入100~200ppm硫酸锌和适量生物素,用1%硫酸锌凡士林涂擦蹄部,治愈后的种猪应在日粮中加入30~50ppm的硫酸锌,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⑷ 对于腐蹄病,疼痛剧烈时,肌注安痛定+青霉素+链霉素或0.25~0.5%普鲁卡因+青霉素作患肢的环状封闭等; ⑸ 对于风湿性跛行,可静脉注射复方水杨酸钠注射液,肌注青霉素(阿莫西林)+地塞米松(或醋酸可的松)、撒痛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