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们终将老去。难展望,那是何等“老境”?
从人口结构和年龄层次分析,我们面临的未来,不仅“未富先老”,还多半“老而空巢”,且愈演愈烈。
据统计,上海截至去年底,共有空巢老人92.21万人,约占户籍人口老年人总数的29.2%,其中独居老人18.87万。而全国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或者没有子女。
空巢老人,怎样度过晚年的每一天?衣、食、住、行、娱乐,他们有什么难处,需要什么帮助?记者近期在上海做了调查。
起居
一日三餐是难题 疾病之时难应对
生理心理易患病 空巢生命质量低
中国社科院心理研究所曾对2000多个老年家庭进行调查,对比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他们发现,独居组、夫妻同住组、非空巢组的生活状况确实有明显差异。
非空巢老人,可能觉得家务劳动或照顾第三代付出多,健康压力大。独居老人,会觉得无聊,以“闲坐”为主的人相对更多。独居组老人出现“孤独寂寞心情”的比例,也显着高于另外两组。
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有什么不同?去年,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周荣山、潘忠德、谢斌、蔡军等人对此进行了社会调查。一系列量表的对照显示,空巢老人的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情感等评估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的生命质量相对较低”,其报告指出:7.8%的空巢老人存在焦虑情绪,非空巢老人仅2.7%;15.6%的空巢老人存在抑郁情绪,非空巢老人仅9.4%。这显示空巢老人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主观幸福感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失去相应的社会支持和情感交流对象,常感到孤独和寂寞,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怀疑,容易陷入无趣、无助的状态,这些负面情绪长期存在,易引发空巢综合征。”有关专家指出。
据调查报告分析,空巢综合征可以导致内分泌、中枢神经的紊乱、免疫功能的下降,易诱发或加重冠心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一些空巢老人还容易患老年痴呆症。此外,心理健康也容易出问题。如何帮助空巢老人解决身心问题,需要引起家庭、社会、政府的重视。
“空巢”老人面临3大挑战 最大问题是心灵孤独
在我国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他们的最大问题是心灵孤独
反复坐公共汽车排解寂寞
空巢老人的主要烦恼是“空心”
空巢老人面临三大挑战
政府应鼓励子女和老人就近居住
养老问题是社会关注的话题,今年被列入全国人大12个重点提案,也是涉及代表人数最多的提案。
吴玉韶指出,不断增多的空巢老人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生活保障。主要是经济方面,尤其是农村地区老人的养老问题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任务,目前的新农保水平还太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城市空巢老人将不再是贬义词,而是意味着有房、有独立经济能力、有单独的生活空间、生活质量更高,这部分人的经济保障不是问题。因此在这方面,我们更应该关注广大农村的空巢老人。
二是日常照料服务。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服务,这是当前应对老龄化的核心问题。目前的老年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既缺乏专业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专业的护理员。比如养老护理员,全国只有2万多人,而实际需求接近千万。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