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制剂酶活的标准是多少,如何去分辨或者选择?还有这些酶用到产品中,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又会有多少损失?而这些复合酶制剂,把各种酶混合在一起,有没有会有协同或者拮抗之类的作用,这些酶制剂在生产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不同地区和不同设备工艺的影响了没有?
答:酶活标准等问题,大体区别在于酶活定义的温度、PH、反应时间等的不同,以及计算一个活力单位的平均时间、产物生成量的单位等。我们可以通过酶活定义简单的将各家产品的酶活进行换算和比较,比如:同样的酶活按ug定义的通常比按umol定义的数值要高180倍(木糖是150倍),但这种比较实际意义也不大。最好自己选择一套合理的检测方法,不管哪家的产品都按自己的方法来检验,有条件的还可以用模拟胃液、模拟肠液、加热等处理酶液后来测定酶活的变化情况。
同一种酶,不同菌种发酵生产的产品存储稳定性、加工稳定性、胃肠稳定性等是差别很大的,稳定性好的产品到肠道中还有90%以上的存留率,但差的产品可能会全军覆没。
普通饲用酶之间一般少有拮抗作用,NSP酶有一定的协同性,唯一不太安全的是蛋白酶,因为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组成的……在正常情况下,个人也不太提倡使用消化类酶。
酶分很多种类,除植酸酶外目前在饲料中应用较多的是NSP酶,这类酶主要与日粮有关,地区因素有什么影响我还不了解,设备因素我想主要也是稳定性问题,这个主要还是依赖于高稳定性菌种的研发。
本文来自畜牧人科普问答活动之“说说您在使用酶制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三正-酶制剂专区:http://www.xumuren.com/forum-50694-1.html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